图片


文/李后强

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名誉会长、振兴川酒首席经济学家、发展战略顾问


编者按: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于2023年由南京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并亮相于第十三届江苏书展,受到广大读者和宣传、文旅、教育、党校等单位部门的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入选学习强国、2023苏版好书等书目推荐。

本月,李后强教授再度受邀出席长江主题展,并将在《沿着长江读中国》讲座中专题演讲《长江学》和《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精华内容,漫谈长江文化。

即日起,我们将撷取《长江国家文化公园100问》精彩内容连载刊发,敬请关注。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文化”和“公园”。


什么是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由此可以分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大类。


物质文化是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成果,包括交通工具、房屋建筑、桥梁大坝、飞机轮船、日常用品等,这些是可见的显性文化。非物质文化包括制度文化和心理文化,分别指家庭、生活、 生产、社会制度以及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它们属于不可见的隐性文化。


图片


我们通常讲的文化是狭义文化即非物质文化,主要包括社会意识形态的东西,比如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组织制度等。


可见,文化是民族的历史记忆和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血脉。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什么是公园?


古代的“公园”,指官家的园子。现代的“公园”一般是指政府建设并经营的作为自然观赏区和供公众休息游玩的公共区域。《公园设计规范》中定义:“公园是供公众游览、观赏、休憩、开展科学文化及锻炼身体等活动,有较完善的设施和良好的绿化环境的公共绿地”。


图片


公园一般可分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主题公园、专类园等。国家公园,是指国家为了保护一个或多个典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为生态旅游、科学研究和环境教育提供场所,而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管理和利用的自然区域,比如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国家公园。国家文化公园是指国家为保护和发展文化而规划建设的自然区域,是由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


国家文化公园展现了中华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信仰之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坚如磐石的信仰信念、崇德向善的文明追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念。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


什么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呢?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是以长江及其支流所在区域为界线,以流域内众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特别是历史资源与文化资源为载体,由国家组织实施建设的展现中华江河文明特点的线性文化公园,具有开放性、公益性、自然性、历史性、多样性的特点。


图片


从本质上讲,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就是长江文化带。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流,来自青藏高原的涓涓雪水,穿过灵秀的巴山蜀地,流经温润的江南水乡,汇入浩瀚的东海,全长6397千米,汇集数以千计的大小支流,它串起了文明,连起了文化,编织起丰富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之网,使天地人和的理念与大自然完美的契合,为悠悠华夏带来了一首首生动的诗歌,绵延不绝地为中华文明输送营养,与黄河一起并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在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占据了极为重要的地位,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标志与象征,长江与黄河互济共同构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和文化遗传的“双链体”基因。


图片


长江是我国横贯东西的大动脉,是中华文明的中轴,孕育了华夏5000年文明,滋养了稻作文明,形成了巴蜀、荆楚、吴越等特色显著的区域文化。


长江上游的巴蜀文化务实包容、率性自适;中游的荆楚文化崇武爱国、浪漫雄奇;下游的吴越文化刚柔并蓄、敢为人先。长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体展现,是中华文明和合共生、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生生不息的活力源泉。


图片


长江流域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高地,也是文明高地,同时又是经济发展高地。2022年1月,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印发通知,部署启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要求各相关部门和地区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