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蒋冰雁

在新一轮政策调整期、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深度调整期“三期叠加”的影响下,2025年白酒行业面临着异常严峻的挑战。

来自国家统计局与行业协会的数据,以及近期多家上市酒企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都印证了当下白酒行业正进入艰难的阵痛期。

产量探底、价格下行、利润萎缩、成本高企等核心挑战下,白酒产业如何加速寻求破局之道?

调整期下“量价齐跌”

近期,顺鑫农业、水井坊、酒鬼酒、金种子、*ST岩石等发布业绩预告。从已经披露的业绩情况来看,行业整体压力不小。

一方面,是净利润腰斩式的普遍下降,最高甚至下降超过90%。

顺鑫农业、水井坊、酒鬼酒净利润下降分别为53.85%-63.32%、56.52%、90.08%-93.39%;金种子、*ST岩石业绩预告净利润亏损,分别为-9000万元到-6000万元、-7500万元到-5000万元,形势不容乐观。

另一方面,是量价背离与量价齐跌的深度承压,结构性调整进一步凸显。

水井坊预报显示,上半年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4.98亿元,同比下降12.84%;净利润为1.05亿元,同比下降56.52%;销售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543千升,同比增加14.54%

在销量增加14.54%的情况下,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充分反映出企业通过降价促销去库存的现状,从而导致“量升价减”。

行业更为严峻的情况不仅是“量升价减”,而是“量价齐跌”。

面对半年业绩,顺鑫农业直言,“白酒板块承压,白酒产品销售量同比减少,影响了公司整体营收和利润水平。”

来自国家统计局与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相关数据也佐证了行业这一现状。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国白酒累计产量仅159.7万千升,同比下降7.6%。行业产量从2016年的1358.4万千升持续下降至2024年的414.5万千升,累计降幅达69.5%2025年行业大概率将迎来连续第八个年度产量下降

与前几年不同的是,在行业产量持续萎缩的背景下,前些年营收与净利润呈现上升态势,而今年,这一情况出现了明显转折。

中国酒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3月,规模以上白酒企业总营收同比微增0.38%,利润总额则同比下降0.73%。规上酒企净利总额出现负增长,打破了2017年以来的增长神话,行业下滑趋势明显。

来自市场端的调查数据同样折射出行业“量价齐跌、费用上升”的困境。2025 年上半年,酒类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客户数、客单价、营业额和营业利润的减少比例均高于增加比例,其中利润率有所减少的企业占比60%。

整体来看,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已不仅仅是周期性的波动,而是由供给持续收缩、需求结构剧变、成本刚性上升共同驱动的深度调整。这也意味着,白酒企业必须在效率提升、成本控制和产品创新等方面实现突破,才能在未来更为理性、更为分化的市场格局中走得更远

“三重寒流”下承压前行

业绩下滑是行业现状最直观的呈现,表象之下,是产能放缓、需求减少、消费不足、价格下行、场景弱化、库存高企等艰难的现状,以及由此引发的传统渠道与电商平台价格冲突、名酒企业保价与市场价格倒挂的冲突等。

九频道梳理情况,认为行业目前主要面临着“三重寒流”的冲击:

第一重,价格持续波动,高端频频失守。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1%,但酒类价格同比下降1.7%,环比下降0.3%。1-6月,酒类价格更是同比下降2.0%。持续走低的价格曲线,已经反映出消费市场的悄然转变。

从具体市场情况来看,价格倒挂现象已覆盖 60%的企业800元-1500元价格带产品倒挂最为严重,近60%的企业利润有所减少,超过40%的经销商和零售商表示面临严峻的现金流压力。

尤其是作为传统白酒价格风向标的茅台价格出现持续下跌,甚至部分渠道价已经跌破2000元,击穿“硬通货”心理防线。充分说明相关消费场景发生了变化,也给行业带来不小的压力。

第二重,库存高企如山,渠道供需失衡。

“现在仓库里的存货基本上要卖两三年才能卖完。”河南酒商李先生的情况不是个例。

2025中国白酒市场中期研究报告》显示,库存压力高企与价格倒挂普遍存在,行业平均存货周转天数已达900天,较上年同期增加10%,存货量同比增加25%。

另有市场数据显示,58%经销商库存增加超过 40%经销商、零售商面临着现金流压力;以及近40%经销商和零售商表示经销回款减少。

第三重,消费场景塌陷,需求结构剧变

当前,不少白酒企业表示,2025年春节、五一等小旺季期间总体消费表现低于预期消费疲软的趋势在本就是传统白酒消费淡季的第二季度进一步加剧,导致渠道库存水平高于预期。

过往春节消费对不少经销商来说甚至能占到全年销量的20%-30%,而今年仅有26.9%的经销商、零售商反映春节前、中期消费量有所增加;而在五一节假日期间,则仅有 11.5%的经销商、零售商反映消费量有所增加。

与此同时,商务宴请与宴席市场持续萎缩。今年5月,新出炉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正式实施,商务政务消费减少;理性消费崛起百元价格带光瓶酒成为主要动销支撑年轻群体偏好转向低度酒、洋酒等,进一步稀释白酒基本盘。

当动销不畅遇上高库存,“以价换量”成为经销商无奈的自救手段,但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进一步侵蚀着整个价格体系和企业利润。“三重寒流”叠加冲击下,白酒行业深刻的结构性调整还将历经较长一段时间的考验

求生、转型与破局

当下白酒行业的困境,是多重因素共同影响而成的。

宏观经济环境承压,居民消费趋向谨慎,作为白酒消费重要场景的商务宴请、礼品馈赠需求收缩,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下,高价白酒采购预算明显削减。

加之消费理念越来越趋于理性,“面子消费”降温,消费者愈发注重性价比与实际体验,对品牌溢价接受度降低。

外在层层压力与消费需求转变之下,白酒企业也需要展开一场全方位的自救。

首先,战略下沉,拥抱大众酒市场理性消费下,清晰定位、品质扎实、价格亲民的产品将更具韧性。近年来,光瓶酒赛道持续增长,2025年预计突破1300亿元,这也成为了不少白酒品牌的发力目标。今年,洋河、仰韶等纷纷加码光瓶酒,对大众真实消费需求积极回应

其次,产品革新,贴近消费新需求在健康化、年轻化消费需求下,低度化成为酒企突为一大方向。以五粮液、泸州老窖为代表的头部品牌积极推出低度产品,主动迎合年轻消费群体口感偏好与健康需求,这或许也将成为重要转型方向。

第三,渠道创新重构消费场景。当线上渠道异军突起,成为品牌增长键突破口,不少酒企已经瞄准即时零售渠道以及重要KA 渠道。今年,美团闪购加入618就是最生动的写照,而酒鬼酒携手胖东来也为渠道创新写下新的注脚。

阵痛虽剧,但亦是涅槃的开始。这场深度调整,迫使全行业正视积弊,果断调整战略、贴近真实消费需求、优化运营效率、并勇于创新寻求突破,虽然所有的探索都需要经历市场和时间的检验,但唯有不断探寻,才能拥有新的生机。

下半年已经开始,在九频道的了解中,几乎所以经销商都对中秋、国庆传统旺季保持谨慎。大家不再对旺季报以高期待,而是将眼光放至当下的每一步,将成本控制、渠道优化、客户维护等实实在在的工作做好,以此牢筑基础,抵御住这一轮调整带来的洗牌。

阵痛过后,会迎来新的开始;寒冬过后,会迎来春暖花开。穿越过调整期的寒流,白酒行业也必将迎来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新周期。

心态尤为重要。不虚度,迎难而上;不放弃,寻求生机。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马斐九频道,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