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10亿元科研投入的价值,远不止于茅台自身的技术护城河。它向行业证明,最传统的产业也能凭借系统性创新穿越周期。

    随着科技投入从“成本项”变为“资产项”,白酒产业正式迈入新质生产力赛道。

文|付双祺



茅台正以系统性科研投入,重构白酒行业的竞争壁垒。


7月22日,贵州茅台的一纸公告震动行业,公司拟与控股股东茅台集团共同出资成立研究院公司。


公告显示,新公司注册资本金高达10亿,其中茅台股份以货币和实验仪器出资4.9亿元(占股49%),茅台集团以货币和科技大楼出资5.1亿元(占股51%)。经营范围方面,新公司覆盖生物化工、发酵优化、工业酶制剂研发等前沿领域。


贵州茅台表示,成立研究院公司,旨在整合内外部及产业链上下游科研资源,聚焦主业发展与白酒酿造技术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的十字路口,在消费疲软、库存承压的行业寒冬,茅台的战略抉择极具象征意义。部分酒企收缩战线、延缓投资时,茅台却逆势加码科研。这一动作看似是企业行为,实则是对全行业的一颗“定心丸”。


它宣告龙头酒企不仅没有收缩战线,反而以更大力度押注技术护城河,为传统酿造业穿越周期指明了航向:坚守品质根基、拥抱科技创新,才是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


白酒行业当前面临的核心矛盾,是消费升级与品质同质化之间的鸿沟。茅台成立研究院的深层意义,或许在于整合内外资源,聚焦酿造技术转化。


因此,10亿元科研投入的价值,远不止于茅台自身的技术护城河。它向行业证明,最传统的产业也能凭借系统性创新穿越周期


云酒头条认为,新研究院的成立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茅台多年科研战略的里程碑式跃升。


此前,茅台已建立“1+M+N”科技创新体系,联合中科院微生物所等机构,累计发现酿造体系微生物1946种,9项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这些微观层面的技术积累,正通过研究院的成立走向系统化、产业化。


在今年4月10日举行的“第十四届中国白酒T9峰会”上,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表示,生物制造技术已经进入5.0时代,白酒拥有巨大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为推动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应用,特别是在“食”“美”“养”等新赛道上,具备天然的产业赋能优势,茅台愿始终和行业同仁一道,在新兴产业领域携手探索、共同开拓。


白酒拥有巨大的微生物菌种资源库”,这或许正是茅台敢于投入10亿科研资金的底气所在


仅仅三个多月后,茅台的战略构想就已宣告。随着科技投入从“成本项”变为“资产项”,白酒产业正式迈入新质生产力赛道。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近期在茅台1935升级鉴评会上强调:“传承与创新的坚守,让产品在永葆品质基底的前提下不断焕发新生命力。”这句话恰恰揭示了科研投入的本质,不是颠覆传统,而是用科学语言破译传统工艺的密码。


在近期举办的第四届和君小镇酒业高峰论坛上,著名战略咨询家、金融投资家、商学教育家,和君咨询董事长王明夫认为,目前白酒行业虽然压力很大,但与其他行业相比,依然是好的。


在他看来,酒业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到了出世界级巨头的时候。以中国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酒类特别是白酒如此庞大的体量、利润,完全已经具备了放眼全球,布局打造世界领先的酒类或者烈性酒巨头的能力。


茅台斥资10亿元成立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公司,是其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以龙头格局发起的战略性行动。这一举措不仅关乎茅台自身的技术护城河构建,更体现了其引领行业变革、重塑产业生态的深远意图。


这恰恰是世界级巨头企业应有的格局体现。


· END ·
你怎么看名酒加码科创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封面图来自AI技术生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于#云酒头条 首发,欢迎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可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3296381611(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