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阿锦
茅台在市场端,打了一场漂亮的价格防御战。
战术上的成功,将茅台推向一个更宏大的战略迷思中——业界感叹其控价手段精准的同时,更多是在讨论这个中国顶级品牌未来的走向:拥有如此强大的定价权,为什么不顺势而为,彻底奢侈品化?
一个割裂的中国顶级品牌
在业界看来,奢侈品化的茅台,即便遭遇行业调整期,价格也不至于像今天这样被动,且作为公众公司,这更能满足资本市场对业绩持续增长的要求。
但茅台,这个顶级的中国白酒品牌,其实一直笼罩在一个巨大的矛盾中,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内在撕裂感。
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它是成功与喜庆的象征,应当是“喝得起”酒,但在财务报表上,它是一家市值万亿的上市企业,必须回答股东关于增长、利润和市值的问题。
这种分裂,让茅台既不敢像顶奢那样,借助提价来筛选客户,提升品牌稀缺性,又不甘沦为一款普通的高端消费品,在市场的变幻莫测中消耗品牌价值。
战略上的摇摆和纠结,让茅台似乎陷入了一种“中间路线”的困境:
对高净值人群而言,一旦茅台的价格不能再提供情绪价值,或者简单粗暴地说是难以维持其高高在上的虚荣心,茅台作为身份象征的稀缺性和排他性将大打折扣。
这些茅台最精准的客户群体,可能会寻求更独特的替代品。
对普通老百姓而言,即便价格回落,茅台却依然昂贵。那份“温情”更多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情感符号,而非真实的消费体验。
就像茅台曾尝试跨界咖啡,被业界调侃为“论滴卖”的时候,之后以许多人趋之若鹜,是因为他们未曾品尝过茅台的滋味。
一滴茅台与一瓶茅台的区别,不是一二十块和一两千元的区别。那中间横着的,是难以跨越的阶层。
茅台若真的亲民,或者说真的甘心成为普通消费品,何以那么多老百姓不曾知道它的滋味?
中庸之道的智慧与惰怠
当然,我们需要正视的是,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前提下,任何公开的“奢侈品化”宣言,都可能被解读为与主流价值相悖。其引发的舆论和政策风险,是茅台难以承受之重。
看茅台的价格之争辩,似乎带着一种我们熟悉的历史的气息。它就像是上世纪三十年代那场“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文化”论战在商业领域的回响。
当年,面对积贫积弱的国力,知识分子们为救国图强而争论:是否必须彻底抛弃传统文化,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学习西方,才能实现现代文明?
“全盘西化论”者认为,这是中国摆脱落后的唯一路径。而“中国本位论”者则忧心,这会导致民族精神主体性的丧失,使中国成为一个蹩脚的模仿者而非现代文明者。
今天,业界讨论的茅台“奢侈品化”,正是同一问题、同一逻辑在当下的映射。主张“奢侈品化”的本质,是认为中国顶级品牌的成长,可以遒循西方奢侈业确立的路径,如强调排他性、塑造神秘感,以及构建社会阶层区隔。
因此,曾经茅台的“亲民”,是一场有着清醒自我认知的,也极具东方智慧的中庸之道。
中庸绝不是平庸,那是茅台尝试建立一种不同于西方奢侈逻辑,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顶级品牌之道。那时的茅台,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转而追求一种更具包容性的平衡。
只是,世界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市场在变化,消费趋势也在变化。从发展的角度看,茅台若依旧维持以前的定位,更像是一种“战略怠惰”。
而在需要做出清晰战略抉择的时刻,依旧选择一种面面俱到的模糊姿态,虽能规避短期风险,却可能牺牲长远发展的锐气。
这样苦心孤诣维持中庸平衡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已经显现:
长期徘徊在“高端消费品”与“准奢侈品”之间,会使茅台的品牌形象更加模糊。一个无法明确定位的顶级品牌,其溢价能力终将受损。
甚至,缺乏一个极具挑战性且清晰的战略目标,如成为世界级奢侈品牌,可能会使企业陷入一种“温饱即安”的状态,削弱创新与变革的内在驱动力。
其实,茅台本身走的路径,和奢侈品的一样。毕竟,它试图用“茅台1935”等作为副牌,满足大众市场。而且,白酒行业也并不缺乏所谓的“双轮驱动”模式,但有多少走通了?
因为副牌的价值,恰恰需要借助主品牌,如飞天茅台的极致光环。当主品牌本身定位模糊,甚至光环黯淡时,副牌的价格要么与主品牌价格“打架”,要么扩张后继无力。
奢侈品化的野心在国际
业界希望的茅台,不是简单地构建社会阶层隔离,以满足高净值人群的需求,也不是它作为公众公司,要满足股东关于增长与规模的需求。
我们应该换一个视角审视茅台的奢侈品化——业界是希望茅台能用全球顶级品牌的规则和标准,重新定义自己,真正参与到世界竞争的行列中,是希望茅台成为一个能代表中国品牌的世界级奢侈品牌。
于茅台而言,它的历史、工艺、稀缺性与梦想等等,原本就具有奢侈品模式的核心,即拥有一个完整且强大的价值叙事体系,以赋予品牌以稀缺性、传统性和审美价值。
更重要的是,当茅台的视野不再局限于国内,不再满足于“国酒”与否,它的影响力才能真正突破到国门之外。且“茅台国际化”、“茅台出海”,乃至“中国白酒出海”的命题才能真正成立。
并且,成为高溢价的全球性的奢侈品,茅台不仅能在国内白酒市场总量见顶的当下,突破增长天花板,趋然于竞争内卷之外,更能打开新的,也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茅台,只有勇敢地以奢侈品恣态参与全球竞争,才能真正将中国酿酒文明的精髓带给世界,赢得商业尊重。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自信。
茅台,必需坦诚面对其作为一家万亿上市企业对增长的渴望,必需正视自己的战略野心。它完全可以探索一条有着东方的、中国文化底蕴与酿造智慧的酒业顶奢发展之路。
毕竟,茅台的价值叙事、运营标准与市场雄心,完全可以对标,甚至超越全球顶级品牌。
否则,若继续在“国民温情”与“业绩增长”之间,寻求脆弱的平衡,让所有人都感到舒适,或许能换来茅台一时的风平浪静,但长远来看,这或许是一条缓慢下沉的道路。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