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深圳到北京,从实验室到高校,最近几个月,茅台数次主动“跨界”拥抱科技前沿,在董事长张德芹的亲自带队下,茅台以一场场面对中国顶级科创企业/机构的交流,不断探索着传统行业面向新世界的创新之路。
梳理最近两个月茅台与科创机构的交流活动,会发现密度远胜以往。
3月12日,张德芹率队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标准与风险管控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吴丰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全占军进行座谈交流。
3月13日,张德芹率队赴清华大学,与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路明举行座谈。
3月24日,张德芹率队赴华大集团,与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举行座谈。
4月11日至12日,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率队先后拜访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这次与华为的交流可以看做是一次回访,2024年12月12日,华为高层还拜访了贵州茅台。
4月18日,茅台集团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围绕数字工厂、零碳工厂样板、物流运输与乘用车电动化场景、光伏及储能技术、智慧新型电力系统和能碳管理系统等方面展开合作。
不管是从拜访的对象,还是董事长亲自带队的动作来看,借鉴头部企业和科创机构的经验,为茅台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创新动力已经成为茅台战略层面的部署。
频繁携手头部
茅台在科创中寻找答案
汇总茅台与几家科创机构互相交流的成果,还是可以看到明确的定位差异。
对华为公司——希望助力茅台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
2024年12月12日,张德芹表示希望双方进一步拓展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在茅台数字化顶层规划与设计、智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提升茅台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水平。
今年4月12日,张德芹表示希望持续加强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前沿科技在白酒行业的应用,助力茅台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为白酒行业创新发展打造范本。
对比亚迪公司——寻找合作契合点,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比亚迪集团副总裁任林、李巍表示,茅台以其优秀的品质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深受消费者喜爱;而比亚迪持续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双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将创新、传承与文化等深度融合,寻找合作契合点,携手推动高质量发展。

对华大集团——推动茅台酒酿造工艺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
华大集团联合创始人、董事长汪建表示,希望充分发挥华大的科研优势,在茅台酒酿造科学、微生物组学研究、员工健康管理等领域,通过科学研究、技术支持和测序服务等多维度合作,推动茅台酒酿造工艺的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促进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对清华大学——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路明表示,清华与茅台在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绿色技术开发方面建立了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拥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希望双方探索建立联合研究院等科技创新平台,围绕生物制造、环境生态治理等更多领域深化科研合作,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携手推动双方高质量发展,为更好支撑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更大力量。

对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为茅台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
张德芹表示,希望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在双方合作的基础上,继续发挥在人才、技术、平台和成果等方面的优势,为茅台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强动力,助力茅台在国际市场上持续讲好中国品牌的绿色发展故事,更好地香飘世界。
科技赋能传统行业
茅台构建“第二护城河”
对于一家白酒生产企业,高科技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生产的标准化、品质的可感知、产品的可溯源、能源的绿色开发和产区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而从目前茅台集中拜访的科创企业/机构名单中,我们也感受到茅台正在寻求与头部科创机构的合作,构筑起茅台的科技护城河,更深层指向的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化产业升级的时代考验。
● 与华为寻求合作,希望通过智能酿造系统与数字化,建立起生产标准化的科技竞争力;
● 与对华大集团合作,意在实现酒体基因溯源体系,建立微生物数据库,将“好喝”科学化、工程化;
● 与清华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交流,重点提到了生态环境风险评估、绿色技术开发、生物制造、环境生态治理等具体内容,目标指向企业的绿色转型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正是直接瞄准传统制造业的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促进产业生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助力全行业迈向绿色低碳未来。
不难看出,茅台正在与国内顶级科研机构,推动白酒行业顶层设计的重构。
历经70多年发展,茅台从大山深处的小作坊跃居为世界第一蒸馏酒品牌,凭借的正是过硬的质量带来的品牌效应。可以说质量是茅台价值的第一护城河。
会当行业面临深度变革的关键时期,茅台高层洞见酒类生产企业更长远的发展逻辑——以科技力量构建茅台现代化发展综合竞争力的第二护城河,实现茅台生产标准、生态发展、环境治理等方面的优势永固。

事实上茅台打造企业第二护城河的战略布局早已埋下伏笔。张德芹去年赴任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之初,便在茅台酒生产车间对生产质量展开调研,除了强调“质量是生命之魂”外,全方位提升质量管理现代化水平。可见现代化管理与质量,对于茅台而言同等重要。
这种以科技重塑产业基因的探索,不仅关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迭代升级,更承载着传统酿造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永续经营的时代使命。
破壁者茅台
以世界语言重构东方酒魂
茅台集中拜访顶级科研机构/企业的另一重战略意图,指向全球化。正如4月13日,张德芹在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主论坛上所讲:“茅台是中国的茅台、是民族的茅台、是世界的茅台。”
去年茅台针对国际化明确提出十年三步走的策略,要求2035年成为一家国际化企业。而一家真正的国际化企业,需要的不仅仅是遍及四海的受众和渠道,更是国际化的企业视野、无国界的叙事语言。
在国内,真正的国际化生产型企业并不太多,其中就包括华为、比亚迪,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还是在贸易关系高度紧张的环境下实现了对外贸易额增长(其中华为2019年海外市场营收达到54%),这是品质的胜利,更是文化的胜利。
此刻,茅台选择向华为、比亚迪这样的企业问路,无疑也是为了站在世界的高度,与一流企业沟通学习。
通过与清华大学、华为技术、环科院、宁德时代等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茅台正系统构建国际通用的价值表达体系:

在绿色发展维度,推进碳足迹评估体系认证,创新绿色包装解决方案,构建废水循环经济模式;在ESG建设层面,对标MSCI ESG评级BBB级标准,以EFQM全球奖(七钻)等国际权威认证重塑企业形象。
这种“科技+人文”的双轨叙事,实质是将传统酿造智慧转化为全球市场可理解的价值语言。
事实上,茅台正在不断脱去情怀加身的外衣,向全球消费者讲述茅台到底好在哪里。从斩获EFQM全球奖(七钻)到MSCI ESG评级BBB级,一次又一次地用世界通用语言向全球消费者解码茅台价值的真正内核。
当茅台酒香浸润国际标准刻度,碳足迹认证成为绿色宣言,EFQM七钻勋章化作品质勋章,这家百年酒企正将"中国酿"淬炼为"世界范"。文化认同始于价值共鸣,茅台正用全球坐标系丈量东方智慧,让赤水河的匠心奔向国际市场的巨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