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美国国家酒精滥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资助一项科学研究说,在进化成人类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饮酒了(即著名的“醉猴假设”)。美国科学家利用古遗传学这个新兴的科技手段,从现已灭绝的生物体中复活祖先蛋白质,成功地复活了我们灵长类祖先的消化酒精脱氢酶(ADH4),这些复活的酶不断进化的催化特性表明,我们的猿类祖先在大约1000万年前开始使用森林地面的时候(直立行走),接触到的乙醇食物来源增加了。因为从森林地面采集的水果预计比挂在树上的类似水果含有更高浓度的发酵酵母和乙醇。研究表明,我们的灵长类祖先通过酒精气味的引导,可以发现含有糖分的果子。酒精引领我们找到食物,刺激我们吃更多的食物。喝酒促进了进化,使得人类开始分泌的一种特殊酶,用来把酒精转化成能量。在所有动物中,只有人类体内有“解酒酶”,可以独享美酒。
酒精还具有性唤起(sexual arousal)功能。2023年,意大利科学家在《临床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酒精摄入对生殖系统荷尔蒙调节具有明显的影响。比如红酒中的白藜芦醇被认为通过诱导硫化氢(H2S)以 NO 通路非依赖性方式形成(H2S具有血管松弛剂和促勃起活性)。猜测饮酒可能与物种繁衍存在某些关联。
酒一直存在于自然之中。在大约40亿年之前,当生命开始出现的时候,单细胞微生物就活跃在原生汤中,啜饮着单糖分子,分泌出乙醇和二氧化碳。从本质上讲,它们排放出来的是啤酒。
人类喝酒是为了社交。大家一起喝酒,是因为这种做法可以提供保护,远离捕食者的侵害。单独一个醉酒者会成为其他动物的猎物,但20个醉鬼聚集在一起会让牙尖齿利的老虎掂量再三。
美国国父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一句名言,酒的存在“证明了上帝爱人,并且愿意看到人类幸福”。(马克·福赛思《醉酒简史》)
在中国古人眼里,酒是杯中尤物,是最珍贵的佳肴,往往要献给最珍贵的人,招待亲人贵客、知己好友,甚至是用来祭祀神明祖先。诗经《丰年》中说:“为酒为醴,丞畀祖妣,以洽百礼”。意思就是“粮食丰收了能酿更多美酒,就可以更隆重的祭祀祖先,请求降福分”。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认为饮酒目的在于礼仪需要:“礼之初,始于饮食”。庄子则认为:“忠贞以攻为主,饮酒以乐为主”,甚至“饮酒以乐,不选其具”。在庄子看来,饮酒的目的就是使人欢乐,人应当保持自己天赋纯真的本性,不为世俗所拘束。
号称“醉吟先生”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酒功赞》中,对酒之功效极尽赞美之辞,把为什么要饮酒说的很透彻:“麦曲之英,米泉之精,作合为酒,孕和产灵。孕和者,何浊醪一樽,霜天雪夜变寒为温;产灵者,何清醑一酌,离人迁客转忧为乐。纳诸喉舌之内,淳淳泄泄,醍醐沆瀣;沃诸心胸之中,熙熙融融膏泽和风,百虑齐息,时乃之德,万缘皆空;时乃之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且饮。”
北宋哲学家邵雍说:“安乐窝中酒一樽,非惟养气又颐真。频频到口微成醉,拍拍满怀都是春。何异君臣初际会,又同天地作絪缊。醺酣情味难名状,醖酝功夫莫指陈。”
水井坊博物馆
与东方酒文化不同的是,著名哲学家尼采(自称为酒神哲学家)的酒神精神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人是自然之子,酒神则代表着丰盈的生命力,酒神精神是情绪放纵的象征,在酒神状态中,激情高涨的人们逐渐进入浑然忘我的境界,从文明的负担和烦恼中解脱出来,酒神精神象征着昂扬的生命力”。

“醉中知遇圣,梦里见寻仙。”人神合一,就是中国式酒神文化的内核。
对于现代人来说,酒是通往社会的一张特殊通行证。“酒在杯中,杯在手中,话在酒里,情在心里”。现代社会,交际变得更加重要,在男人眼睛里,酒是闯荡江湖的敲门砖;在女人眼睛里,酒是柔情万种的必杀器。席间谈人生百态,推杯换盏之间,是心灵的沟通,是情感的温暖,是人生的慰藉。
有研究说:“酒”在中国文化以及中国哲学里,是一种重要的精神黏合剂与催化剂,是一种催动人的灵感与激情、激发人的意志与力量、唤醒人的精神与潜质的具有人文灵魂的天作之物。
喜欢喝酒的人,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人的世界,一个是神的世界。在“醉”中找到身心的“逍遥”,在“醺”中与神仙际会。
酒是这个世界上第一个商品,是第一个人类有意识酿造的产品。它可以使人获得生理和物理上最直接的幸福感;让你产生轻松、自在、飘逸、怡然的感觉,这种感觉就叫醺,中国人喝酒第一就是要求醺。人类喝酒是一种社会地位和身份的回馈,是对自己的成就和荣耀的一种回馈。
人类在追求和探索自我幸福的道路上是不会停下来,所以,酒会被一直喝下去,这是人类最悠久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