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酒行业结构性调整的浪潮中,光瓶酒已从“低端刚需品类”跃升为“品质消费新赛道”。2024年光瓶酒市场规模突破1500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2000亿元,其高速增长的背后,是对系统化运营的核心竞争力要求。
从目标人群锁定到产品策略制定,从区域市场深耕到全渠道布局,从组织团队搭建到终端氛围营造,每一个环节的精准把控,都决定着光瓶酒品牌在市场中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将围绕光瓶酒市场运营的全链路,拆解从定位到落地的系统化策略,为酒企提供可落地的实操指南。
光瓶酒的市场定位,首先要回答“核心用户是谁”“用户在哪饮酒”“用户为何选择光瓶酒”三大问题。唯有精准锚定人群与场景,才能让产品、渠道、营销形成合力,避免“广撒网”式的资源浪费。
对目标人群锚定将直接决定产品与营销方向,目标人群可分为以下三类:
人群特征:城市蓝领、县域上班族、乡镇居民等,注重“性价比”与“品质稳定”,不盲目追求低价,认可“名酒背书”。
消费特征:拒绝为包装溢价买单,更关注“酒质是否纯粮、口感是否顺口、品牌是否靠谱”。
人群特征:都市白领、大学生、自由职业者等,追求“个性化、场景化、微醺感”,对设计颜值、柔顺口感、情绪共鸣等有要求。
消费特征:“饮酒是社交符号,更是悦己方式”,拒绝“劝酒文化”,注重“包装颜值是否适合拍照、口感是否易入口、品牌是否有态度”。
人群特征:企业主、资深酒友、白酒收藏者等,追求“稀缺品质、文化内涵、低调奢华”,对“年份基酒、特殊工艺、品牌故事、消费场景等”有高要求。
消费特征:愿为“大师勾调、稀缺原料、文化IP”支付高价,但要求“品质可验证、价值可感知”。
产品是光瓶酒运营的具象化体现,需围绕“品质可信、包装有品、价格合理”三大原则,构建“差异化、高竞争力”的产品力,让消费者“看得懂、愿意买、记得住”。
白酒新国标实施后,酒企需将“纯粮酿造”作为基础门槛,在瓶身显著位置标注“固态法酿造”,让消费者“一眼看清品质”。
例如,红星二锅头在瓶身显著位置标注“纯粮固态发酵”。
在“纯粮”基础上,可深挖工艺特点、老窖池、非遗工艺等资源,打造产品独有“品质与口感记忆点”,避免“千酒一味”。
例如,李渡高粱1955凭借“元代窖池”带来的“一口四香”,形成差异化口感。
强调白酒酿造产区、地域、原料、水源、微环境等,强化“产区、风味”的锚点效应。
例如,汾酒玻汾突出“山西本地红高粱和杏花村”,强化清香型白酒的地域基因。
光瓶酒的包装需在“简约”基础上,通过“设计创新、材质升级、文化赋能”,提升产品的“颜值”与“溢价能力”,让包装成为“价值载体”。
拒绝“千瓶一面”,可以通过独特瓶型、材质质感等打造产品独有辨识度。
例如,小郎酒被消费者称为“歪嘴郎”。
通过包装可融入品牌历史、地域文化、国潮等元素,让光瓶酒从“饮品”升级为“文化载体”。
例如,李渡高粱1955采用复古设计。
将“纯粮酿造”“名酒出品”等关键信息放在瓶身显眼位置,让消费者能够在短时间内接收到产品的重要信息,信息在“精”不在多。
例如,玻汾在瓶身正面突出“汾酒”。
光瓶酒市场已形成基盘型光瓶酒(30元以下)、主力型光瓶酒(30-60元)、品质型光瓶酒(60-100元)、形象型光瓶酒(100元以上)四个价格带,酒企需根据自身资源、品牌高度、销售目标等因素,合理选择打造核心产品的“核心价格带”。
例如,酒企若为县级酒企,资源有限,建议聚焦“基盘型(30元以下)+主力型(30-60元)”,通过“低价高性价比”抢占县乡与城市中低端市场。
产品组合:要实现消费引导与场景覆盖,形成产品组合体系。
在选定核心价格带的基础上,打造光瓶酒的核心大单品,核心单品须具备高复购与高辨识度,同时可倾向性布局其他价格带,不同价格带产品形成产品组合的合力式竞争力。
例如,五粮液尖庄有尖庄大光、尖庄荣光等产品,还有100m的尖庄小庄,小瓶装产品既可以满足自饮、聚饮、尝鲜等场景,又可作为餐饮渠道的免费品鉴,引导消费者尝试。
光瓶酒的区域市场布局需遵循“先聚焦、后扩散”的逻辑,通过“基地市场深耕、发展市场突破、机会市场试探”的梯度策略,结合精细化经销商管理,构建可控与高效的渠道生态。
选择标准:企业总部所在地、品牌认知度高、消费基础好的区域。
运营策略:渠道“全覆盖”,包括烟酒店、B/C类餐饮、社区店等;推广“高密度”,可设置专架、堆头、海报、地推活动等;价格“强管控”,必须统一零售价、严禁低价窜货。
选择标准:与基地市场相邻、消费习惯相似、有潜力的地级市或省会城市。
运营策略:聚焦“核心城区+核心渠道”,如省会城市的餐饮聚集区、社区烟酒店等;打造“样板终端”,如每家终端月销50瓶以上,再通过“样板效应”向周边终端或区域进行辐射。
选择标准:消费升级快、光瓶酒接受度高,但竞争相对较小的区域。
运营策略:选择“有潜力的点”,如有实力的批发大商,通过“小投入、高激励”实现突破,若效果好则加大投入,若效果差则及时调整。
核心标准:具备终端网络广(烟酒店、餐饮等)、服务能力强(配送、终端维护等)、配合度高(执行企业策略等),避免“只做流通、不做终端”的纯贸易型经销商。
经销商赋能:提供专业培训+资源支持,提升经销商能力。
专业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产品知识培训(工艺、卖点等)、销售技巧培训(终端谈判、促销执行等)、渠道管理培训(库存管控、窜货预防等)。
资源支持:提供物料支持(如海报、展架、品鉴酒等)、市场费用补贴(终端陈列费、促销人员工资等)、数字化工具(库存管理系统、扫码核销系统等)。
经销商激励:科学考核+阶梯奖励,激发经销商积极性。
考核指标:兼顾销量(如月度/季度销量目标)、市场秩序(如是否窜货、是否低价销售)、网点开发(如新增终端数量)等,避免只看销量、不看质量。
激励方式:采用现金返利+实物奖励+其他奖励的组合方式,提升积极性。
光瓶酒的消费场景以“即饮”为主,需围绕“即饮引爆+流通跟进”的逻辑,构建“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渠道体系,实现“终端看得见、消费者买得到”。
餐饮渠道(B/C类中餐馆、特色餐饮):抢占即饮场景。
铺货策略:先易后难,量少进店,降低终端合作门槛。
终端分级:将餐饮店分为核心店与陈列店,集中资源打造标杆。核心店(人流量大、动销率高)需实现“专架陈列+服务员推荐+店内广宣”全覆盖;陈列店(人流量一般、动销率低)仅需“基础陈列+海报张贴”,作为品牌曝光补充,降低资源浪费。
动销策略:消费者促销+服务员激励双管齐下。可开展专场活动、联合促销(点指定菜品,送光瓶酒小瓶装)、免费品尝等活动,刺激即时消费;同时,对服务员实行“推荐奖励”,激发其积极性。
生动化陈列:争取“进门第一眼位置”,打造专架陈列、堆头陈列。
店主激励:通过“高毛利+阶梯返利(销量越高,返利越多)+额外奖励(推荐新客户奖、陈列奖)”,激发店主推荐意愿。
官方旗舰店:打造“品牌标杆”,传递品质形象。官方旗舰店需展示全系列产品,尤其是形象型与品质型产品,同时标注“名酒出品”“纯粮酿造”等核心卖点。
新品首发:在电商平台推出“新品预售”,吸引尝鲜。
合作模式:与线下经销商联动,满足即时性消费需求(如,家庭临时来客、朋友小聚缺酒等),实现“就近配送”。品牌方授权线下经销商入驻即时零售平台,消费者下单后,由就近的经销商仓库或终端配送,确保30分钟送达。
聚焦消费群体话题性,开展“内容种草”。如在小红书发布“光瓶酒调酒教程”“光瓶酒搭配美食”等内容。
核心信息提炼:简单易懂、差异化。需从品牌、产品名称、口号、视觉符号、故事、品牌背书、产区等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和独有性的品牌要素,形成品牌与差异化认知。
内容种草:可在抖音、快手、小红书布局KOL/KOC品鉴测评、调酒教程、佐餐搭配等;
品牌直播:在抖音、快手、天猫、京东等开展工厂溯源直播(展示酿造工艺)、新品首发直播(讲解产品卖点)、限时优惠直播(带动即时销售)等;
精准投放:利用巨量引擎、百度推广等工具,定向“地域(基地市场、发展市场)、年龄(25-50岁男性)、兴趣(白酒、美食、社交)”。
终端生动化传播:在核心终端设置品牌广宣物料,形成视觉冲击。如在餐饮:墙面海报、桌面台卡、服务员围裙、菜单标注;烟酒店:专架陈列、爆炸贴、品牌KT板;商超:堆头、吊旗、电子屏广告等;
场景化营销:绑定核心场景,开展线下活动,如牛栏山开展“金标牛烟火气餐厅榜”。
在光瓶酒赛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精准市场定位”是品牌突围的前提,“系统化运营协同”是持续增长的保障。从“目标人群锚定”到“产品策略设计”等每一个环节都需围绕“给谁喝、在什么场景喝、为何选择”的核心逻辑,避免“盲目跟风、资源浪费”。
未来,光瓶酒的竞争将不再是单一环节的比拼,而是系统化能力的竞争。唯有精准锚定目标人群,打造差异化产品,构建高效渠道体系,培育专业团队,才能在2000亿光瓶酒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从而成为企业的常青树品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