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栏山酒厂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北部牛栏山镇,根据历史资料记载,牛栏山镇始建于1368年,因依傍牛栏山而得名。牛栏山是一座小山,山不高,仅有八十多米,是烧石灰的“原料基地”,在山的第三峰有洞穴,相传曾有金牛居于洞中,又称为“金牛山”。
牛栏山镇地处土地肥沃的华北平原,北依燕山山脉,东临潮、白二河汇合处,水资源丰富且水质好,为酿酒业的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当地酿酒历史非常悠久,民间一直流传着燕国天禄大夫的故事,他专门在牛栏山镇为好酒的周王酿造美酒。
牛栏山镇酿酒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这个是有据可考的。上世纪80年代的一场考古活动中,在牛栏山酒厂老锅炉北面的院子里,发掘出西周时期的青铜酒器,包括鼎、卣、尊、觚、觯、爵等,专家鉴定是当时燕国贵族使用的饮酒器皿,器上皆铸有铭文,鼎铭二行六字,并铸有殷代的族氏徽号。
牛栏山近年来打造的高端产品“魁盛号”的器型,便是源自于这次考古出土的青铜酒器提梁卣。以牛栏山镇发掘的古老酒器作为产品器型的设计灵感,不仅是想表达该地有着悠久的酿酒历史,更重要的是以另外一种方式进行传承。
牛栏山镇的酿酒业,到了清朝时期十分发达。据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的《顺义县志》卷二“集镇”载,牛栏山酒肆茶坊等“铺店亦数百家”,其“黄酒、烧酒”为远近闻名之“物产”。
当时顺义,有“京东第一大粮仓”之美誉,潮白河地下水系的优质水源更为此处酿造好酒提供了天然条件。上等粮和优质水是酿酒作坊诞生最不可或缺的元素,宝生泉、公利、富顺成等11家烧锅的诞生,为牛栏山酿酒业打开了飘香之门,成为二锅头酒文化源头。
《顺义县志·实业志》中也有记载,“造酒工:做是工者约百余人(受雇于治内十一家烧锅)。所酿之酒甘冽异常,为平北特产,销售邻县或平市,颇脍炙人口,而尤以牛栏山之酒为最著。”
由此可以感受到当年牛栏山镇酿酒业发展的繁荣景象,但直到这个时候,牛栏山并不是酒名。
新中国成立后,顺义县以牛栏山镇“公利”、“富顺成”、“义信”和“魁盛号”四家著名的老烧锅为基础,筹备合营生产。1952年10月26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业厅酒业生产管理局国营牛栏山制酒厂正式成立,这也是牛栏山酒厂的前身。到了1958年,顺义从河北划归北京,牛栏山才进入北京范畴。
从西周时期的出土文物,到清朝时期的酒厂林立,再到组建成立牛栏山酒厂,正是牛栏山镇好山好水的滋养和润泽,才成就了今天的“民酒之王”牛栏山。
执 笔 | 檀 曦
编 辑 | 古利特
排 版 | 大 维
校 对 | 米 洛
美 编 | 陈施宇
监 制 | 萧 窕
本文由【长江酒道 ID:CJjiudao】原创,欢迎分享、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或添加微信:cjjd8866),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改编,否则依法追责。
... end ...




分享

收藏

点赞

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