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70岁,雄心不老;
艺传700年,风华正茂。
“他将中华武术和杂技戏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功夫喜剧的先河。”
70岁的成龙,是一位代表了中国功夫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星,亦是一张“龙的传人”的名片,他借中国功夫,让华夏的精神图腾“龙”盘踞在五湖四海。

|在泸州老窖作为首席冠名的2016-2017影响世界华人盛典上,成龙获得特别致敬奖。
“人活70岁,雄心不老;艺传700年,风华正茂。”
80年代的每个午后,是百无聊赖的长夏在重复上演。
街角的录像厅里烟雾缭绕,空间逼仄,但是随着复古的片名在白墙上显现,每个人都忘了自己是谁,跟着《警察故事》中的陈家驹,在夏日焚风中来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
年轻的警察原来可以带着枪在港湾里自由出入,惊险刺激的武打在密集的笑料中显得鬼马横行。张曼玉和林青霞在低清画质下美得朦胧,给紧张的动作片的带来了些关于爱的缠绵悱恻。
那是很多人对成龙出演的港片初印象。

|2004年3月28日,成龙作为“香港旅游大使”出席了香港旅游局主办的旅游推广活动,并当众按下自己的手印,用于即将推出的香港电影星光大道上。图源/视觉中国
不仅仅是影片本身的惊险刺激和捧腹大笑,更是他在拍摄时玩命的动作。
在80年代,这部奠定了成龙在香港影视圈地位的《警察故事》,被剧组人员起了“玻璃故事”的绰号——因为拍摄时使用了大量的真实玻璃。
他为了更好的表演效果,坚持使用比一般道具更厚的玻璃瓶,坚持用手触电,坚持武打镜头亲自上阵,因脊椎受损和骨盆脱位,险些瘫痪。
成龙原名陈港生,他初登银幕时只有8岁。
1972年,陈港生主演了电影《广东小老虎》,开启了他的电影生涯。
不久后,李小龙去世,香港电影界迫切需要一位演员来从他手里接过传承中国功夫的火炬,而陈港生因出色的功底成为了不二之选。从此,陈港生取艺名为成龙,开始了他的传奇事业。
|成龙和李小龙的蜡像在伦敦唐人街“同框”。图源/视觉中国
“成龙”二字,或许意味着承上启下。承“龙”的身份,成“龙”的事业。
为了更好地传承,1976年,成龙创办成家班,选拔了一群出类拔萃的特技人员,把传承中国功夫的重任委托给更多的人。
在当时的香港,动作指导高手如林,想拿到香港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可比登天还难。
但成家班却获奖九次,连续三年夺动作设计之桂冠。这意味着,中国功夫在香港的影坛打下了一片天地,这里不止有英式“007”的动作片,更有从古传至今的华夏武术。
成家班的成员曾透露,在拍戏时,片场门口通常停着一辆面包车,里面的座位全部是放平的,一有人出事,马上就会被抬上车、送往医院。
传承,从不由一人书写。
它必然是无数人的汗水和创新,才能让所传火种燎过每个时代的原野。
图源/视觉中国
而成家班也代代相传,经历了八代人对中华武术的开枝散叶,把中华文化带向国际。
就像如今,泸州老窖在2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建立了经销网络,销售额占海外市场比例达到40%(数据来源:半月谈),将中国的产业在全球扎根。
只有极致,才能传承。
“龙的传人”从来都要对自己的技艺有着极致的期许,并在代代相传中进步发展。

|国窖1573将中国白酒带上世界杯的大舞台。
在中国功夫领域,“龙的传人”之具象,一定与成龙有关。而在酿酒领域,只要翻开泸州老窖的历史,便会看到满纸写就的“传承”。
辅佐周宣王的重臣尹吉甫,有考证认为,其出生于泸州龙马潭。
他曾在《诗经·大雅》中写道:“显父饯之,清酒百壶。”似乎把泸州的酿酒源头定格到了春秋时期。
而到了东汉,考古遗迹的画像砖上出现了制酒图,说明此时巴蜀地区已有了较大型的酿酒作坊。在泸州地区考古也发现有秦汉之际的“陶质饮酒角杯”,专供饮酒宾客之用。

蜀汉丞相诸葛亮于225年屯军泸州古城,在城幽势奇的忠山上匿军演阵,以备南征。
当时泸州一带瘟疫流行,诸葛亮派人采集草药百味,制成酒曲,用营沟头龙泉之水酿制成酒,令三军将士日饮一勺,兼施百姓,趋避瘟疫。
酒曲制酒的方法就此流传,在泸州辗转千年,直到元代。

郭怀玉,泸州人,14岁便开始学习酿酒技艺。他结合前人的酿酒经验,经过自己数十年的艰苦探索,1324年,在他48岁时,创新了酒曲配方和工艺。
他的配方以小麦为原料,中温发酵成酿酒酒曲,命名“甘醇曲”,即后来的大块曲——这改变了之前酿酒只有小曲、散曲的酿造历史。我国浓香型大曲酒基本源于此。
他在此基础上继续对酿酒原料、工艺操作程序、蒸馏方法等,加以综合性的改造,酿造出了第一代“泸州大曲酒”。
这一成果,开创了浓香型白酒的酿造发展史,将泸州酒业推向了一个新纪元。
公元1573年,朱翊钧登基,是为万历皇帝,其实他还是个不满十岁的小孩子。首辅大臣张居正,主持国政。
看似因地制宜的就地取材,却在不经意间,开启了人类首次利用土壤微生物(己酸菌、梭菌等)酿酒的历史。
后来,舒承宗又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整套“泥窖生香、续糟发酵”的酿造技艺,传承至今,成为中国浓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标准。
而当年由舒公建造的酿酒窖池,历经450年风雨,虽几易作坊主人,却从未间断酿造。

二月二的微雨蒙蒙,古乐铮鸣,祭祀仪式登上凤凰山。
按传统礼制进行,泸州老窖的传人暨酿制大师身着华服,徐徐步上高台,面向南方洁身、灌洗。祭天祭地之后,在酿酒祖师前虔诚上香参拜。
这代代传承人祭拜的祖师,便是建立舒聚源糟坊的舒承宗。
1869年,移民而来的酿酒世家温家人温宣豫买下所有窖池,将“舒聚源糟坊”更名为“豫记永盛烧坊”,“永盛烧坊”正式诞生。
“永盛”是字号,寓意永远繁荣昌盛。
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五代传承人温筱泉,他既是一代酿酒宗师,又是一位社会贤达。
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巴拿马万国博览会,温筱泉精选出几十斤“三百年老窖大曲酒”参展,一举获得金奖。
解放后,以“温永盛烧坊”为首的36家明清老酒坊合营成立泸州市私营曲酒酿造厂,与四川省专卖公司第一酿酒厂合并组建“公私合营泸州市曲酒厂”,即现在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从此,统一推出泸州老窖特曲、头曲、二曲,成为今天的经典产品。

秉持着教育救国的理念,温筱泉先后创建川南女子育群中学、组建东华诗社、支持抗战……
他们是泸州老窖百年技艺传承人的早期画像,是浓香的伊始,更是世世代代炎黄子孙筚路蓝缕、艰苦创业史诗中的一卷。
泸州,是被称为酿酒龙脉的地方。
“龙脉”是独属于中华民族的堪舆学定义,其本质是南宋理学家吸收了源自纬书的拟人地理观念等学说创造出的一套中心化地理秩序。
龙脉论是真实山川与想象地理的重叠,它既是流传于一般社会中的宏观地理观念,也是文人精英与堪舆术士共同发明的学说。
图源/视觉中国
“龙脉”一词是玄之又玄的。
但通俗来讲,龙脉其实是指山脉的走向和高低起伏的动态气势,是一种从起点到终点的长度具有相对无限性的山脉。
基于具象的“山脉”,堪舆学认为江河是龙的脉络,水是龙的血液。因而,龙脉离不开山与水。
泸州被称为酿酒的“龙脉”,其实是将地理因素抽象成与“龙”有关的褒美。
|在中国大西南苍茫起伏的群山之中,长江与沱江相遇,加上纵横的河流水系,成就了有着“酒城”之称的泸州。
它被大江大河浸润着。境内有长江、沱江、赤水河、永宁河、濑溪河等众多江河,水系发达,水源充沛,正如同被长龙盘踞。
|泸州城沱江日出

图为泸州泸县玉龙湖 图源/视觉中国
“龙脉”本是国人基于“崇龙”文化幻想的地理,当我们开始剖析泸州老窖,便会从中窥见,所谓酿酒龙脉,不仅是现实与幻想交织的神话山川,更是一位位为浓香传承,把酿酒的历史串联成的“龙脉”的传承人。
百年前,泸州的先贤们为浓香打下了基础。
百年后,老窖的后人又以包容开放的态度将技术毫无保留传播给行业,自我进步而不忘慷慨以授,悟得传承之真谛。
1952年,泸州老窖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上获“中国名酒”称号,开创中国名酒时代。

这段时期,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十七代传承人张福成、赵子成、李友澄积极探索创新酿酒技术和工艺,发明了“滴窖减水”“加回减糠”等工艺。
同时,他们还在白酒行业进行推广应用,使其成为整个酒行业的“三成操作法”,也被原轻工部认定为中国酿酒工艺的技术标准之一。
|1953年,四川省专卖事业公司总结出版的《李友澄小组酿酒操作法》。

|泸州老窖举办的一系列酿酒技术培训班,一张张黑白照片镌刻了时代的印记。
1980年,泸州老窖斩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同年,四川省首届大曲酒工艺技术训练班在泸州老窖开班。
1988年4月,泸州老窖技工学校成立,开办了酿酒分析、微机应用等专业,成为我国最早的酿酒技工学校。
|1965年,轻工业部泸州老窖查定项目组合影,此次工作主要为泸型酒的微生物学研究。
何为正宗?固守本心,倾囊相授。
直至今日,每位泸州老窖国窖人都在身体力行践行传承,在新时代用自己的坚守来为这滴浓香燃烧。
继往圣,开万世。一招一式的酿造技艺,就好像成龙所执着的中华武术,在阴阳乾坤中流转千年。

[1]段志强.经学、政治与堪舆:中国龙脉理论的形成[J].历史研究,2021,(02).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好酒地理局(ID:haojiudili),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