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760篇原创文章

2025 我们一起携手攒劲,实力盛放



说起大唐盛世,在小年这个温馨的节点,我们想到的,除了广阔疆域、巍峨宫阙,更多的是才华横溢的诗人们。


那是属于诗人的时代,群星汇聚,灿若星河。


他们本在自己的轨道中运行,却因缘际会,相遇在大唐盛世的荣光中。


诗圣杜甫,便是其中最闪耀的星之一。


他的诗篇即便穿越千年,在小年这样的时刻读来,依然能让人感受到深沉的家国情怀,与不朽的艺术魅力。


图片


天水南郭寺内的杜甫雕像


图片

生于大唐开元盛世,作为“奉儒守官”的老牌名门、书香门第,杜甫家境优渥,自幼沐浴在深厚的家学氛围中,享受知识SPA.


七岁那会儿,邻居家小孩还在玩泥巴,杜甫就已经开始思考人生:


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到了九岁,杜甫迷上了书法:


九龄书大字,所作成一囊。


作品都能装满一麻袋。


图片


十四五岁,别的少年还在为青春痘烦恼,杜甫已经混进文坛圈,跟各路文人墨客切磋诗:


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


青年时期,杜甫赴洛阳应试未中,但恰逢国家昌盛,游历之风盛行,他便踏上“壮游”之路,几度春秋,游历四方,曾登泰山之巅,抒壮志豪情。


期间,他与“赐金还山”的李白相遇,二人志同道合,共游梁宋,结下不解之缘。


杜甫视李白为偶像,对其才情倾慕不已,面对李白怀才不遇的境遇,杜甫感同身受,高吟: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欲以此劝慰李白,重燃其豪情壮志。


杜甫与李白,犹如理想之镜,相互映照,既向往对方的才华与自由,又促使自身深入内心,日臻成熟。


图片


杜甫在推己及人的思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风,与李白并肩,筑起唐诗的另一座巍峨巅峰。


此时的杜甫,心怀诗与远方的辽阔梦想,漫步在理想的云端之上。


然而,世事如棋局局新,无常的风云将转瞬即至,将他从翱翔的诗意中,猛然拽回冰冷的现实。


图片

天宝年间,杜甫雄心勃勃,欲重返长安大展拳脚,却掉进了“野无遗贤”的大坑,被权相李林甫老狐狸给整惨了,群英尽黜,求仕之路瞬间变成了西天取经,难上加难。


从“我要飞得更高”到“我太难了”,杜甫未被击垮,他从云端跌落,却脚踏实地,以诗为笔,书写人间百态,风格独树一帜。


《贫交行》,实力吐槽权势下的交道浅薄,但也是他对真挚友谊的渴望与呼唤;《丽人行》,直接给统治者一个荒淫腐朽的大特写,背后隐藏的是他对清明政治的向往与追求。


还有《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边庭流血成海水”,可谓是战争残酷现实的现场直播,铺陈生离死别,小中见大,奠定“诗史”风格,以此激发人们对和平的珍惜与向往。


图片


天宝十四年,杜甫终于混上了个河西尉的小官,但不愿违背初心伤害百姓,干那“拜迎官长、鞭挞黎庶”的活儿,于是果断拒绝,转身去了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安史之乱前夕,幼子夭逝,悲痛之余,他以《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揭露社会不公: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触目惊心。


战乱一起,杜甫说走就走,追随肃宗去了,半道上却被乱军截了胡,好在最后脱了身,目睹生灵涂炭,历经艰险,却从未放弃,挥毫而就《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是对国家破碎的哀叹,也是对生命不屈、希望永存的颂歌。


杜甫穿越两军对垒,至凤翔谒肃宗,受命左拾遗,后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沿途战乱频仍。


他以“三吏”“三别”记录百姓战乱中的复杂情感,如《石壕吏》中“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离别虽苦,却见证了人性的坚韧与不屈,汇聚时代共鸣,“诗史”笔法炉火纯青。


安史之乱后,杜甫携家远走成都,售草药为生,与邻里共克时艰。


图片


草堂虽简陋,却承载着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他写下《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其情之真,其意之切,感人至深。


北归再仕,依严武,严武逝后,他沿长江漂泊,至迟暮之年,贫病交加,却从未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创作《登高》,以苍凉之景,抒发壮志未酬的悲愤,却也透露出对生命的敬畏与坚持,被赞为“古今律诗第一”。


杜甫被尊为“诗圣”,不仅因其开创诗史风格,更因其遍历人间疾苦,心怀苍生。


其形象经蒋兆和先生水墨画《杜甫像》展现,与“为民写真”的情怀共鸣,成为中国人深刻记忆。


鲁迅称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其悲天悯人、超越时代的形象,不仅激励着后人追求真善美,也成为中华民族文人品格楷模。


图片


而在历史的尘埃落定之后,杜甫的诗歌仍旧熠熠生辉,如同永不凋零的花朵,绽放在每一个渴望光明与温暖的心中。


即使身处逆境,也要心怀大爱,坚持理想,用文字记录下时代的脉搏,用情感温暖每一个需要慰藉的灵魂。



图片

天宝年间,杜甫闻家乡收复,心潮澎湃,泪光闪烁,轻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历经八载烽火,终得归途,此情此景,恰似万千百姓过年返乡的缩影。


背负行囊,杜甫踏上归乡路,这一幕,在《千古名篇》第二季——“千古名篇·启福新春季”中,与后生郭嘉宁跨越时空相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视听新媒体中心、央视频等联袂呈现,舍得酒独家冠名。


行至一农家院前,杜甫巧遇扫尘的郭嘉宁,含笑拱手:“小年扫尘,除旧迎新。这位先生,小年快乐。你这身新装很是奇特啊。”


图片


杜甫惊觉已至河南府,思乡之情如潮:“天宝十四载到宝应二年,八年啊,我终于又踏上家乡的土地。”


二人围石桌,共酌射洪春酒,暖意融融。


杜甫望着郭嘉宁,似见年轻时的自己,感慨道:“离乡难回乡也难呀,当年在兵荒马乱中出走河南府。


只觉得离乡以后度日如年。可回乡的路又何曾好走哦?律诗行文里又怎么盛得下我无尽的思乡愁思啊。”


郭嘉宁安慰道:“杜甫先生,您今日已经返乡。这碗怎是乡愁?应当是满上福气!看着这后世乡土农田,你我一同白日放歌须纵酒!”


“后世农户,皆能有恒产,方能有恒心啊。”


图片


酒过数巡,杜甫感伤:“其实哪怕小年时节回不到家,能够有一份对家乡的思念。家乡也有思念着你的亲人,本身就是一种福气。”


正如众人归家过年,一年的辛劳,在归途尽头化为乌有。


郭嘉宁慰藉:“先生,后世晚辈能读您的诗喝您爱喝的酒。这是后世的福气。”


家家户户灯火通明,安康富足,思乡、归家、团圆,汇聚成民族之大福。


举杯相对,乡愁融入酒中,一饮而尽。


重逢之时,杜甫感怀: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图片


今朝相遇,何其珍贵。


当社会节奏加快,人们常因忙碌忽略相聚。重逢,是难得的福气,值得珍惜。


遗憾亦是福,重逢更添春福。


郭嘉宁笑道:“能与先生共度小年,是我莫大的福气。”


结识新知,释怀离别,重逢之喜,皆人生福祉。


二人剪窗花,将福气镌刻其上,贴于窗棂。


临别,杜甫赠窗花予郭嘉宁,寓意“舍得中有福,余白有余味”的重逢之约。


“那些历经岁月流转、跨越时间的美好,都会让我们再次重逢。愿你在新的一年里,也能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福气。”


——“先生,我们明日还会再见么?”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小友你看这窗花,也有空洞。”


图片


世事难料,但窗花之隙,寓意舍得与福。


舍得之间,福满人生。历经岁月,美好重逢,皆因舍得与福的交织。


回家是福,重逢是福。此次相遇,一为舍得,一为福,跨越时空,温暖人心。


小年盼新年,期待新的一年里,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福气。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