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749篇原创文章

2024 我们一起越过山丘,聆听岁月回响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这样一位文人,他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他热爱生活,钟情美食,更以豁达乐观的心态笑对人生百态。


他,就是苏轼,一位让后人敬仰、传颂千古的大家。



图片

苏轼,曾在寒风中喃喃吟诵:“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寥寥数语,道尽苏轼一生坎坷。


他的一生,如同孤星坠入黑夜,几经波折,从繁华京城到偏远贬所,历经沧桑。


然而,在苏轼的心中,自己真正的功业并非显赫的官职,而是那些被贬之地——黄州、惠州、儋州。


图片


正是这些不幸经历,成就其文学辉煌。


夜深人静时,苏轼常独自吟诵此诗,回想一生。


从京城至边疆,从繁华至荒凉,心中无奈与感慨交织。


人生无常,与其抱怨,不如珍惜当下。


所以,他以豁达的心态面对人生起伏。


在《冬至日独游吉祥寺》中,他写道:“何人更似苏夫子,不是花时肯独来。”


图片


即便独处,也能在寒风中寻得乐趣,享受宁静与自在。


图片

面对仕途坎坷,苏轼并未屈服。


从北方的京城到南方的偏远之地,他虽历经风霜,却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尤其是对美食的追求。


相传,在黄州时,因“乌台诗案”生活拮据,但苏轼依然乐观豁达。


一日,他收到猪肉,便亲自下厨,慢火炖煮,从而创制出肥而不腻、鲜美异常的东坡肉。


图片


苏轼对美食的热爱,几乎痴迷,他不仅爱吃,更爱动手做,诗中不乏对美食的赞美。


《猪肉颂》写道:“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短短几句,东坡肉烹饪方法及美味,跃然纸上。


冬至时节,苏轼美食日记尤为特别,他会煮一锅羊肉汤,邀请亲朋品尝。


图片


在《冬至日赠安节》中,他感慨:“我生几冬至,少小如昨日。”


冬至重视,可见一斑。


此外,他还爱吃汤圆,象征团圆美满,是冬至不可或缺的美食。


每当汤圆翻滚,总会想起远方家人朋友,心中温暖思念。


人生无常,飞鸿踏雪泥,何地热汤美酒,皆是福气。


这份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让苏轼的人生充满了温情与美好。



图片

在央视频的《千古名篇》节目中,苏轼的诗词文化,得到了新春启福的传扬。



节目采用电影级虚拟制片方式,将苏轼的诗词人生,以视觉盛宴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通过康辉与苏轼的跨时空对话,我们仿佛穿越千年,亲眼见证苏轼的传奇人生。


节目中,又是一个冬至夜,苏轼的小屋外,荔枝树披霜,小屋内,暖香扑鼻。


一锅羊肉汤咕噜作响,他打开锅盖,盛了一勺,吹了吹,尝了一下,又加入了一点盐。


此时,一位来自后世的客人——康辉,穿越时空而来,与苏轼共话冬至。


图片


苏轼笑道:“今日冬至,我老家习俗是要喝上一碗羊肉汤。先生好福气!马上出锅。”


两人围炉而坐,品汤论诗,好不惬意。


当被问及关于人生舍得的智慧,苏轼放下酒杯,看向窗外的荔枝树,缓缓说道:“不内耗,有意思。第一人?不敢当。这个问题你自己不是给了答案了么?”


图片


康辉恍然大悟,原来舍得的智慧,就藏在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黄州惠州儋州,此心安处是吾乡。


就如这碗热腾腾的羊肉汤,温暖人心,情满人间。


随后,康辉请苏轼为后世人送上一份冬至祈福。


苏轼欣然应允,他感慨道:“后世人逢此佳节,可有不同习俗?”


图片


当听到康辉介绍各地冬至习俗时,他更是笑得合不拢嘴,连声道:


“好啊,好啊,真的是醉笑一欢同了啊!


还是有那么多地方没去过呢,那就是还有那么多美食我还没领略过,想想就是人生福气。”


这份跨越时空的情感交流,让冬至的祈福更加充满温情,也寓意着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享受生活本身的美好。


图片

在《千古名篇》中,苏轼与康辉的冬至之约令人难忘。


苏轼用一锅热气腾腾的羊肉汤,诠释了“慢火煨炖”的舍得之道:


图片


“慢火煨炖是精髓嘛,人生有些事不可心急,也急不来。要舍得用时嘛。”


舍得用心,用心舍得,人生如烹小鲜,需舍得用心,才能品出其中的真味。


这份对人生的舍得与耐心,不仅体现在他的美食中,更融入了他的人生哲学。


在苏轼看来,人生的幸福和成功,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


他与弟弟苏辙的深厚情谊,也是如此。


图片


二人情深似海,夜雨对床,未了之约。荔枝树下,兄弟情长,酱油有无,皆成美味。


尽管因仕途分隔两地,但苏轼始终牵挂着弟弟,希望有一天能与他重聚。


“亲情是福”,对亲情的珍惜和守候,也恰好是舍得之道中的不可或缺。


夜饮之中,苏轼似是又回到了那个曾经的风华年代,用他的诗词,他的智慧,他的豁达,照亮着后世心灵。


图片

回望苏轼的一生,如同一首跌宕起伏的诗篇,传奇色彩与文学魅力并存,其诗词、美食、人生哲学,皆为后人学习敬仰对象。


他才华横溢,却仕途坎坷。


被贬黄州时,他以闲适之心品味生活,亲手烹饪美食,东坡肉、羊肉汤等佳肴。


而在密州,面对仕途失意与亲人分离,苏轼在中秋之夜举杯邀月,吟出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绝唱。


图片


虽身处逆境,却仍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又忆那黄州赤壁之下,他与友人夜游江面,面对浩渺江水与皎洁明月,发出了“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的感慨。


在宇宙万物的变迁中,苏轼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这份超然物外的情怀,让其作品更为深邃且富有哲理。


再回首那黄州沙湖之行,面对突如其来的大雨,苏轼并未慌乱逃避,而是泰然处之,缓步而行。


图片


继而吟出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佳句,从容又淡定。


苏轼心怀天下,却始终不失豁达乐观。面对人生坎坷,他坦然接受。


在《千古名篇》中,通过苏轼的诗词和人生故事,人们了穿越时空,与苏轼共饮美酒,探讨人生舍得,感受跨越千年的福气。


图片


岁月悠悠,千古风流人物已逝。


人生如诗,舍得是福,愿我们都能如苏轼般,豁达乐观,珍惜当下。


岁末祈福之际,让我们携手并进,在欢声笑语中接满福。


“过年要舍得,把福都满上。


以舍得之心,迎接新的一年。


图片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