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古人对喝酒这件事是非常讲究的,冬天喝温酒暖胃,有着“温酒正思敲石火,偶逢寒烬得倾杯”的美妙意境,而夏天喝冰酒避暑,则在《楚辞》中有记载“挫糟冻饮,酎清凉些”,意思是说夏天饮酒,捞净糟沫后进行冰镇。

青铜冰鉴就是这样一件是具有冰酒和温酒两用功能的酒器,冰鉴是指古代暑天用来盛冰用的容器,因此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冰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这件神奇的酒器。

图片

青铜冰鉴是祭祀中一种重要的礼器,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享用。青铜冰鉴1978年出土于湖北随县擂鼓堆曾侯乙墓,当时共出土两件,形制纹饰相同,目前一件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一件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出土时还带有长柄铜勺,是舀酒的用具,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青铜冰鉴长宽均为76厘米、高63.2厘米,是一件双层方形的青铜盛酒器,由方鉴与方尊缶组成,鉴在外、缶在内,有些类似于今天的暖水壶,鉴是暖水壶外壳,缶是暖水壶内胆,在鉴和缶之间有很大的空间。


由此,青铜冰鉴的工作原理是,在鉴和缶之间装上冰,使缶内的美酒变凉,而到了冬天,在鉴和缶之间装上热水,让酒成为暖胃的热酒。

图片

青铜冰鉴是一件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器物,见证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发展和演变,同时集实用性和美观性于一体,反映了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是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从外观来看,鉴身以八条拱曲的龙形为耳,鉴底由四兽承托,鉴的表面布满了繁缛的蟠螭纹,打开盖子俯视的时候,形状如同一个“回”字。其设计巧妙之处还在于,方鉴底部有弯形栓钩,正好插入缶足穿眼,把缶稳住,其中一只栓钩还装有倒钩,栓钩插入后,倒钩即自动倒下卡紧,使缶不能摇动。

图片

从纹饰来看,鉴体浮雕蟠螭纹,下腹以蕉叶纹装饰,缶体饰以T形勾连纹、菱形带纹、斜三角纹、勾连云雷纹、蕉叶纹、涡纹和浮雕变形螭纹,盖上亦有变形螭纹,整体给人厚重威严之感。如此繁密的蟠螭纹,一条条只有毛线般粗细,却有头、有腿、有眼、有嘴,形态十分逼真,对工匠是一种考验,也足以说明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有人会问,竟然是用来冰酒,那古代的冰块是怎么来的?在《诗经》中有冬日凿冰储藏,供贵族们夏季饮用的记载,古籍《周礼》中也有“祭祀共冰鉴”的记载,也就是说,古人在每年农历十二月、正月天气严寒时,会凿取冰块收藏在冰窖里,但由于在储存过程中冰块会慢慢融化,为了保证第二年夏天用冰,冬季贮藏冰块时往往会高于来年需求用量。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青铜冰鉴的造型还被用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中,让全世界人民感受到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以及带来的强烈震撼。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