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知酒团队


图片

在中国白酒产业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的关键转型期,大曲清香核心产区以“产区驱动品牌”的创新路径,正在改写行业竞争规则。


当浓香陷入存量内卷、酱香经历理性调整时,吕梁通过系统化的政策设计与产业实践,不仅为清香品类提供了品质锚点,更在行业结构性调整中展现出“逆势突围”的战略价值。其发展逻辑与实践成果,对中国白酒产业升级具有样本意义。



图片

政策筑基:在行业分化中构建品质护城河


面对2024年行业“强集中、强分化”的发展态势,吕梁市政府以“品质为本、文化为魂”的顶层设计,构建起抵御行业周期波动的护城河。


通过《吕梁市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吕梁实施三大核心战略:


一是实施产业链管控,设定大曲地缸发酵项目1000吨产能门槛,动态管理生产许可证,从源头淘汰落后产能。这一举措使2024年吕梁规上白酒企业增至25户,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产量同比增长27.9%,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是统一香型标准,联合行业协会制定14个大标准47个小标准,将清香型白酒的“清、正、甜、净、长”特征标准化,解决了长期以来清香品类“标准模糊”的痛点。


三是推进酒文旅融合,投资建设杏花村酒文旅融合项目,打造“一点两轴三区”产业文化综合体,2024年杏花村国际酒业博览会吸引全球300余家企业参展,成为清香文化输出的核心平台。


图片


这些政策的深层价值,在于将吕梁从“生产基地”升级为“品质标杆”。通过“世界十大烈酒产区”“世界美酒特色产区”等概念,吕梁成功将产区品牌与品质符号深度绑定,形成“吕梁产・清香韵”的市场认知。这种“产区背书+标准引领”的模式,不仅帮助吕梁企业抵御了白酒行业过去一段时间批零价格倒挂的冲击,更在头部企业主导的存量竞争中,为中小酒企提供了差异化生存空间。



图片

工艺革新:地缸发酵的品质加冕与行业启示


知酒君据多方消息汇总:汾阳产区即将择期公布关于促进清香产区进一步发展的”20条发展意见”,草案中最为引人注意的,是产区发展意见中将会把”地缸发酵“传统工艺再提升至“清香品质核心竞争力”层面,而这一举措将具有行业里程碑意义。


作为传承千年的清香技艺核心,地缸发酵通过陶缸埋地发酵的物理隔离,实现“四不接触”——不接触泥土杂菌、不接触金属污染、不接触窖池残留、不接触外界异味,确保酒体纯净度。


图片


与酱香“12987”的复杂工艺、浓香“老窖池”的时间沉淀相比,地缸发酵虽然作为清香型的核心工艺特色,却长期未能建立完整的工艺品质叙事与良好的消费者认知,而如若地缸发酵的标准化生产特性能够进一步形成品质共识,则必然将会成为清香品类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武器。


政策具体规定:只有保留地缸发酵生产环境的企业,方能获得基于传统工艺保护层面的政策扶持,并配套整理探索清香传统工艺文化的价值输出模式,而这一“划线”策略将产生双重效应:


对内,推动中小酒企淘汰落后产能。2023年至2024年,吕梁市白酒规上企业从18户增至25户,有效带动了产业结构化的向上整理趋势,而对核心工艺的明确定义与扶持,必然意味着产业结构的持续优化具有了明确的方向性。


对外,通过“地缸发酵”这一品质符号的传播,清香型白酒的工艺价值将得到重新认知。早在 2020 年,汾酒集团杏花村汾酒老作坊及传统酿造区便入选第四批‘国家工业遗产’,其核心保护物项便涵盖了地缸发酵设施。如今,随着政策推动产区向心力的进一步高度凝聚,清香的传统工艺价值,将会再次形成更新的表达与突破。


这种“工艺价值显性化”的策略,为行业提供了新范式。在酱香“工艺玄学化”、浓香“窖池稀缺化”的竞争格局下,汾阳通过提升传统工艺叙事标准构建品质壁垒,既规避了过度依赖历史叙事的局限,又为清香品类建立了可量化、可传播的品质标识。这一创举落地并有效发展后,足以使清香型白酒在“品质认知”的维度上重新与浓香、酱香站在同一起跑线。



图片

梯队建设:破解“一强多弱”的产业困局


针对“有龙头、有龙尾、欠龙身”的现状,吕梁产区将通过扶持传播品牌文化+推动产业资源整合的“双轮驱动”模式,聚焦至企业具体需求的层面进行产业结构重塑。


图片


对于重点传播品牌文化来说,其中典型例如汾阳王酒业,作为山西第二大清香酒企,推出“12335”五年战略,以做好,做优清香第二品牌为企业战略目标。而在汾阳市政府所扶持打造的项目帮助下,其“山西杏花村汾酒专业镇体验中心·一号店”于春糖期间隆重落户成都世纪城会展中心,立足汾阳王郭子仪历史传承,秉承”大国清香"文化定位,着力辐射西南浓香大本营地区。


在推动资源整合方面,例如由杏花村酒业集团牵头建立“基酒整合、品牌塑造、标准引领”的产业链条,2023年中小酒企通过入股方式实现产能共享,大幅优化了企业产能调整灵活性。这种“龙头引领+腰部支撑”的梯队建设,使吕梁产区在2024年行业CR5预计突破45%的背景下,反而形成了以产业梯队整体协作为特色的区域竞争优势。


图片


在酒文旅融合领域,汾阳以“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建设,带动“产区IP+体验经济”模式;汾阳王酒业积极谋划举办“吕梁大清香核心产区溯源之旅”,邀请全国经销商实地考察清香型白酒生产工艺;汾阳市政府主导的“杏花村汾酒专业镇”品牌全国化战略的第一批5家体验店均将在核心城市落地生根,通过沉浸式品鉴场景提升消费者粘性等等,这些举措都将使产区从“生产基地”向“文化高地”转型,从而更好的带动整个清香型白酒产业群雄并举,向前发力。



图片

战略突围:从本土深耕到全球布局


2025年以来,吕梁产区动作频出,深度契合行业“国际化加速”“年轻化崛起”的趋势:


在国际化层面,“吕梁白酒丝路行”系列活动覆盖东南亚、欧洲市场,推动了产区清香型白酒的销售落地与品牌认知推广,在细致的“文化输出+本土化适配”的策略影响下,白酒国际化中“文化隔阂”问题逐渐有破冰之势。


图片


在年轻化领域,汾酒通过抖音挑战赛、快闪特调等创新营销,引发“桂花汾酒”现象级传播,相关话题播放量超14亿次,成功破圈Z世代消费者。这种“内容种草+场景重构”的模式,成功将清香白酒从“父辈符号”转化为“社交货币”。


在市场拓展方面,汾阳市政府将持续联合汾酒、汾阳王等企业启动“汾清天下”全国行活动,面向全国重点城市进行推介。


从战略到战术、从顶层设计到落地执行,无一不体现了吕梁产区形成“龙头引领、梯队协同、文化赋能”发展格局的决心。正如汾酒集团董事长袁清茂所言:“吕梁产区必将改写清香白酒的竞争规则,从单一品牌竞争向产区价值竞争进行转型。”当浓香在存量市场内卷、酱香在调整中重塑时,吕梁以“产区+品质+标准+文化”的组合拳,为中国白酒行业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图片

结语


吕梁清香产区的实践表明,在白酒行业从“渠道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的转型期,产区建设已成为破局关键。吕梁通过“品质筑基、工艺加冕、梯队建设、战略突围”的四维路径,不仅为清香品类注入了新动能,更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树立了“产区价值竞争”的新标杆。


尽管未来仍面临品牌集中度、国际化、年轻化等多重挑战,但其清晰的战略路径与扎实的产业基础,使其有望在“十四五”末成为全球烈酒版图中最具辨识度的中国符号。正如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所言:“吕梁正在用产区的力量,重新定义中国白酒的品质高度。”这种力量,或将引领中国白酒行业开启“产区时代”的新篇章。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