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酒文化》如一杯陈酿,沉淀着临邛古城上数千年的酿酒智慧与人文底蕴。今择取部分篇章以飨读者,既有古法酿造技艺的薪火相传,亦有酒旅融合的创新实践;既含文人墨客与酒相关的风雅故事,也藏着寻常巷陌里的市井酒香。这些文字如美酒般醇厚,串联起邛酒从历史深处走来的足迹,更映照出它在新时代里与文旅相拥的鲜活姿态。愿读者于字间品味邛酒的独特韵味,触摸这座千年古城与酒共生的文化脉动。
——编者按
千年诗酒第一城
在五千年中国文明史上,以诗闻名的城市很多、以酒闻名的城市很多,以故事闻名的城市也很多,但又有好诗、又有好酒、还有好故事的城市,恐怕非邛崃莫属。
邛崃,历史上就是盛产美酒的著名之地。据史料考证,二千多年前,临邛人就掌握了烤酒的工艺。唐代时,邛酒酿造就已发展到高峰,酒肆遍布,酒香弥漫,一时邛酒还成了宫廷贡酒。邛酒的醇香吸引和迷醉了历朝历代无数骚人墨客,李白、杜甫、李商隐、韦庄、罗隐、唐求、陆游……难以计数的诗人、词家纷纷咏临邛美酒、酒事,为邛酒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君相如的故事。图片源自网络。
“……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卓王孙大怒曰:“女不才,我不忍杀,一钱不分也!”人或谓王孙,王孙终不听。文君久之不乐,谓长卿曰:“弟(第)俱如临邛,从昆弟假贷,犹足以为生,何至自苦如此!”相如与俱之临邛尽卖车骑,买酒舍,乃令文君当卢(垆)。相如身自著犊鼻辉,与庸保杂作,涤器于市中。”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汉书·司马相如传》译:卓文君乘夜逃出家门,私奔相如,相如便同文君急忙赶回成都。进家所见,空无一物,只有四面墙壁立在那里。卓王孙得知女儿私奔之事,大怒道:女儿极不成材,我不忍心伤害她,但也不分给她一个钱。”有的人劝说卓王孙,但他始终不肯听。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文君感到不快乐,说:“长卿,只要你同我一起去临邛,向兄弟们借贷也完全可以维持生活,何至于让自己困苦到这个样子!”相如就同文君来到临邛,把自己的车马全部卖掉,买下一家酒店,做卖酒生意。并且让文君亲自主持垆前的酌酒应对顾客之事,而自己穿起犊鼻裤,与雇工们一起操作忙活,在闹市中洗涤酒器。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成就了一段千古佳话,而“文君当垆”、“相如涤器”,更使邛酒佳话传千古。其时已颇有名气的邛酒,经卓文君、司马相如这一惊世骇俗的举动,更是蜚声遐迩,千百年来久负盛名。
史传较早的、笔出大家的、有较为明确地域记载的、对酒的品质与香味有较为清晰赞美之词的传世诗文,当属司马相如的《清醪》:
“吴天远处兮,采云飘拂;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当炉而炖兮,润我肺腑;促我悠思兮,落笔成赋。”
西汉的“蜀南”与今天的蜀南是两个概念,“蜀南有醪兮”中的蜀南应是邛崃,如清代诗人吴江就曾赞美邛崃是“风月无边,长安北望三千里;江山如画,天府南来第一州”,何况还有“当炉而炖兮”的卓美人,正是卓美人的美色与邛崃的美酒,促使他调琴“悠思”并落笔成赋。
邛崃街景。图片源自网络。
汉唐以降,邛酒诗酒相传,吟诵邛酒的诗文浩如烟海。
诗仙李白曾盛赞司马相如以及邛崃女儿卓文君。虽然,渴望建功立业的他多次赞赏同籍大文士“相如去蜀谒武帝,赤车驷马生辉光。一朝再览大人作,万盛忽欲凌云翔”,但任侠好义的他衷肠不改,又《白头吟》又《长相思》,不吝墨地通过“覆水却收不满杯,相如还谢文君回”,“蜀琴欲奏鸳鸯弦,此曲有意无人传”,把文君的弹琴寄意、借曲传情,写得望眼欲穿,泪雨潸然。
落魄成都的诗圣杜甫老夫子呢?他即便穷困潦倒到“茅屋为秋风所破”,”然是“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琴台
(唐)杜甫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宝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司马相如年老体衰时,依然像当初一样爱恋卓文君,二人的感情丝毫没有减弱。
司马相如家中贫寒,生活窘迫,于是他们便开酒舍维持生计。
我在琴台之上徘徊,远望碧空白云。心中心羡万分!看到琴台旁的一丛野花,我觉得它就像卓文君当年的笑容;一丛丛碧绿的蔓草,就如同卓文君当年所穿的碧罗裙。
司马相如追求卓文君的千古奇事,后来几乎闻所未闻了。

那位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孟郊同学一入临邛,就是此间乐不回家,还自我辩解地写首诗说:“欲别牵郎衣,郎今到何处?不恨归来迟,莫向临邛去。”把不回家、晚回家的罪过,全部归咎到了临邛的美酒与美人身上。
这也难怪,就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情诗高手元稹也难过“锦江滑腻蛾眉秀,幻出文君与薛涛”的美人关。更别说那位炫演技的李商隐,一边好像在一片苦情、一往情深地夜雨寄北,讲“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另一边却是一副“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的多情公子模样。
寄蜀客
(晚唐)李商隐
君到临邛问酒垆,近来还有长卿无。
金徽却是无情物,不许文君忆故夫。
此诗因蜀客而想到临邛,因临邛而想到文君,然而又不说文君,而说琴之“无情”,但读者总会读出作者之用心,实则在赞美司马相如和阜文君的爱情之深。作者立意新奇,用词诡谲,读来令人叹止,然其用心是如此忠厚,方显出诗人性情之高绝。
听琴
(唐)罗隐
寒雨萧萧落井梧,夜深何处怨啼鸟。
不知一盏临邛酒,救得相如渴病无。
女冠子·锦江烟水
作者:牛峤
锦江烟水,卓女烧春浓美。小檀霞,绣带芙蓉帐,金钗芍药花。
额黄侵腻发,臂钏透红纱。柳暗莺啼处,认郎家。
河传·春晚
(唐)韦庄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
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
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
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

“春晚,风暖,锦城花满,狂杀游人。玉鞭金勒,寻胜驰骤轻尘,惜良辰。翠娥争劝临邛酒,纤纤手,拂面垂丝柳。归时烟里,钟鼓正是黄昏,暗销魂。”这是唐末五代著名诗人、词人、前蜀宰相韦庄所作的《何传》,其词意境十分动人。春天的傍晚微风和暖,成都城里开满了美丽的花朵,买酒的姑娘都争抢着劝客人品尝有名的临邛酒。字里行间描绘出古人赏春时节畅饮临邛美酒的情景,展现了邛酒与自然水乳交融、相映成趣的优雅情景。韦庄的这首词,也说明远在唐末,临邛酒就已作为酒的上品进入了宫廷。
邛崃天台山风光。图片源自网络。
同为川人,苏东坡大学士表达钦慕之情则是独显其爱的惟一性,他说:“风流何似道家纯。不应同蜀客,惟爱卓文君。”真是一点惟爱意,千里快哉风。
而“细雨骑驴入剑门”过来的陆游,此时已经浑忘了“衣上征尘杂酒痕”的不快,在成都快意诗酒:“一樽尚有临邛酒,却为无忧得细倾”,即便醉了,仍然是“酒酣几度上亭台,又向文君井畔来。”
更让人叹为观止的,还是要算明代道家仙人张三丰,他老人家竟然也爱上了邛崃的酒,留下“沽酒临邛入翠微,穿崖客负白云归。逍遥廿四神仙洞,石鹤欣然啸且飞”的飘逸着酒气与仙气的诗句,醉了满天神佛。
清人宁湘诗有:“买得文君酒,来寻司马琴。”
郭沫若题有“文君当垆时,相如涤器处。反抗封建是前驱,佳话传千古”。
著名学者朱自清有“共醉出阝江水满瓢”。
古往今来,无数雅诗妙词,华文彩赋,在咏歌文君相如情事时,总是要提到其酿卖之事。
可以说,整个中国古代的第一流的诗人都为邛崃的美酒与美人写过各种牵肠挂肚的诗。正是邛崃的美酒、美人、美好的故事,和这些让人口舌生香的诗词歌赋,共同成就了邛崃“中国诗酒第一城”的地位。
五弦琴挑文曲心,两盏玉倾司马淳。
白沫江生红云处,千年诗酒第一城。

内容选自《邛酒文化》,第一节“邛酒与文学”
注:文中图片与原文内容不同,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