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扬   灵


7月17日,由邛崃市委人才办、市邛酒中心联合制定的《邛崃市邛酒振兴人才发展激励若干政策(试行)》(以下简称《人才激励若干政策》)正式出台。这项瞄准全产业链九类人才的政策,以阶梯式奖励、柔性引智、产教融合三大创新机制,首次构建邛酒“引育培留”全链条支撑体系。


当仁怀、宜宾、泸州等头部产区凭借名酒虹吸人才之际,邛崃产区以这场“超规格行动”,探索非头部产区绕过“名酒依赖”、靠生态创新破局的路径。


01

政策设计的“人本基因”


为何邛崃产区这么重视人才?


截至2024年底,宜宾产区共有酿酒大师8人、首席品酒师13人、白酒大师2人、品酒大师4人、白酒工艺大师2人国家级白酒评委67人四川省白酒评委207人;截至2021年,泸州产区酒业领军人才30人、国家级白酒评委57人,省级酿酒大师、白酒评委等200余人。


对比之下,邛崃产区156名国、省级白酒评委和酿酒工艺大师,不足宜宾总评委量的58%,略显单薄。


图片


在头部产区“虹吸式”争夺顶尖人才的战场上,邛崃产区深陷“顶端缺领军,大师级人物断层;基层流失高,青年技工外流”的双重困局。《人才激励若干政策》的“人本基因”,正植根于此。


《人才激励若干政策》采用阶梯式奖励模式,将技术人才按“大师-国评-省评-高工-技师”分层,对应层级奖励额度不等:面对高端酒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破解“顶尖荒”,争夺技术话语权;针对技术骨干人才,给予最高5万元、最长5年的生活补贴,筑牢生物工程、智能酿造中坚力量;对基层技工,新获高级技师证奖1万元,截留青年员工外流。


图片


同时,《人才激励若干政策》还打出了错位破局的组合拳:“周末磁场”等灵活机制破解中小酒企全职引进难;以赛育才,以最高20万元的罕见力度,奖励世界技能大赛获奖者,国家级、省级、市级职业技能大赛获奖者,注重人才成长;特别设立引育酒业营销人才,以最高200万元的重奖加强产区自有品牌建设与营销。


长江酒道还注意到,此次邛崃产区政策设计凸显长期绑定思维,如酿酒大师奖励分3年兑现,确保人才沉淀;营销激励与营收增量挂钩,杜绝“躺平拿补贴”,构建“人才-产业”的共生体。


从酒业领军人物到普通技术工人,从技术工种到营销领域,从引进人才到培育人才,邛崃产区对于人才的架构,已经跳出单一激励,指向产业生态重构。


02

人才驱动的“邛酒加速度”


在人才战略的持续赋能下,邛酒振兴正释放“三级跳”式产业势能。


首先便是全香型基酒+国际烈酒的双轮驱动的产区底座。当前,邛崃拥有全香型矩阵,涵盖浓香、酱香、清香等多种香型,集聚酒类生产、销售等企业660余家,汇聚了“大小金花”、川酒原酒20强、“四川老字号”等品牌。2025年6月,邛崃白酒还入选我国首批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图片


在国际烈酒方面,邛崃产区建成了国内最大的威士忌生产基地和首个威士忌旅游体验中心——崃州蒸馏厂与崃州烈酒文化体验中心。威士忌桶陈量占到全国的85%左右,还带动金酒、伏特加、白兰地等烈酒本土化生产。


“我们还将引进朗姆酒、龙舌兰等烈酒品种,目标是将邛崃打造成为国际烈酒产区。”邛酒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


图片


其次,抢位低度潮饮,抢占年轻消费的黄金赛道。行业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低度潮饮酒市场规模将突破7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0%。邛崃产区聚集了全国预调鸡尾酒市场占有率第一品牌——RIO锐澳鸡尾酒;国内规模最大的青梅原果发酵工厂——觅山青梅酒,“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邛崃中蜂蜜”为创新的“蟲鑫”蜂蜜酒,以及南门精酿、九洲酿精酿等优秀精酿品牌。


据四川省葡萄酒与果酒行业协会统计显示,邛崃产区已拥有果酒、威士忌、精酿啤酒、预调酒、蜂蜜酒等新酒饮生产企业20余家,引进了多家辅料、设备、包装设计、检验检测等配套企业,初步形成了低度潮饮产业链。


图片


这些基础为邛崃产区打造中国首个低度潮饮特色产区提供了核心支撑。邛崃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琦漪在中国低度潮饮酒产区启航仪式暨果酒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中透露,邛崃产区将借助中国低度酒饮产业大会、“潮饮节”、 CFWA中国果酒大奖赛等,构建低度酒全生态产业链。


对于人才投入的价值兑现在经济质效中,也验证了邛酒振兴方向的正确性。《2024年邛崃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4年,邛崃市优质白酒及食品饮料等重点行业实现规模以上营业收入325.81亿元,实现利税32.09亿元。其中2024年1-8月邛酒邛酒销售收入就达到72.83亿元,全口径税收8.25亿元。


“我们希望将邛酒打造成一张城市名片,不止是白酒,而是更多元的酒,能适宜更多人群的酒。”邛酒产业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03

“人才-产业-生态”的邛酒振兴正循环


人才,从来不止于技术能力,更是贯通土地、技艺与消费的核心介质。对于邛崃产区来说,人才政策只是杠杆,终极战场在产区生态系统的完备性。


图片


以教育链为起点定向输送“邛酒基因”。5月9日,邛酒产业学院筹建专题座谈会召开,成都纺专联合文君、古川等酒企共建,2025年计划招生200人,开设酿造技术、品牌营销、供应链管理等定向专业,从源头输送懂工艺、通市场、链产业的本土化军团。


20亿元机会清单锚定产业链。6月,邛崃市邛酒产业发展中心发布《邛崃市酒类产业投资机会清单》,面向全球投资者推出8个重点酒类产业项目,招引资金超20亿元。


图片


从招引项目看到,8类项目涵盖白酒、烈酒、低度潮饮等各类酒品,以及原材料供应、包材、酒旅融合等产业链配套服务,20亿元的投资清单以资本为纽带,将分散要素编织为国际化酒业集群。


当教育链与产业链通过人才价值深度融合,邛酒振兴正在形成有效的正循环,更推动白酒价值评估从“单瓶酒”转向“产区体验单元”。于行业而言,邛崃产区的探索也为缺乏名酒背书的中小产区提供了一个“生态位竞争”样本。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