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福建泉州隆重举行。本届大赛以“博创引领四十载 智汇赋能向未来”为主题,覆盖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7大赛道,聚焦产学研融合与科研成果转化。本次大赛共有8006个项目、3.6万人参赛,经过地方预选和推荐,约1700个团队项目脱颖而出入围全国总决赛,其中四川省共有64个项目成功入围全国总决赛,包括省厅代表队39项、四川大学代表队25项,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新项目作为省厅代表队唯一的工作站参赛项目进入全国总决赛。

前期,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在成都举办了四川赛区预选赛,91项创新赛与13项创业赛项目同场竞技。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组织李治华、聂鑫、张达、袁志鹏4个博士后团队参赛,为助力参赛项目打造高质量参赛作品,提升项目呈现效果与竞争力,工作站积极联动多方专家资源,特邀3名具有双创赛事评审资深经验和行业影响力的专家,围绕项目技术创新性、商业逻辑闭环、路演答辩技巧等核心维度,开展了项目深度优化、答辩策略升级、路演模拟演练等专项指导。最终,4个项目分别荣获2025年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2项)。


其中,李治华博士后团队的《基于合成微生物菌落减盐豆瓣酱的创制与应用》凭借在合成生物学技术突破、减盐不减鲜的风味调控、规模化生产可行性三大维度的创新优势,成功突破重围荣获四川省大赛一等奖。该项目深度契合泸州老窖大食品战略布局,由泸州老窖集团旗下元景达公司提供产业化支撑,通过博士后团队研发的合成微生物菌落技术,解决传统豆瓣酱高盐、风味不稳定、发酵周期长的行业痛点,既保留非遗酿造工艺的文化内核,又实现调味品产业的现代化升级,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优质的餐桌选择。

活动现场设置成果转化对接、技术交流研讨、人才招聘专区等,工作站通过四川展区将博士后团队的创新技术成果与公司主营产品进行宣传推广,传递泸州老窖品牌正能量,实现“赛事展示→品牌传播→合作转化”。




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于2003年获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2019年成为四川省首家获得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的工作站,2020年获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工作站自成立以来,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会议精神和重大决策部署,聚焦泸州老窖核心业务及高质量发展需求,锚定“聚集行业高端专家、培育行业高级人才、产出高价值成果”核心定位,围绕发酵工程、信息技术、药学、文化、管理、金融等领域开展科研和技术创新工作。工作站累计招收博士后109人,先后与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江南大学等高校院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为行业培养和储备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大力实施“筑巢引凤”行动,扎实推进平台共建、人才共育、服务共享,着力打造青年博士后高层次人才洼地、资深行业技术专家用才高地、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高地。

1、汇集高端专家

聘请院士等专家团队共同培养博士后。泸州老窖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江南大学等30余家知名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建立长期产学研合作关系。通过定期开展博士后头脑风暴、学术交流论坛、博士后双创大赛、高校访谈等活动,拓宽博士后人才的学术视野,及时掌握行业最新动态与前沿技术、搭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生态。

2、培养高级人才

招收国内外优秀人才,包括毕业于北京大学、德国吉森大学、法国国立图卢兹应用科学学院等世界知名学府的博士人才。“十四五”期间(2021年-2025年),进站68人,出站23人,目前在站67人。公司培养实习研究生112名,已毕业60名,发表论文34余篇,申请专利3项,约30名毕业生进入泸州老窖、五粮液、洋河等知名酒企工作,既为行业输送人才,也通过人才流动传递泸州老窖的科研创新理念与品牌文化,扩大品牌行业影响力。

3、培育高价值成果

围绕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文化、管理、营销等重点领域开展科研攻关。开展博士后课题36项,累计发表科技论文51篇,申请专利29项。获得国家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5项、省博士后资助4项(含特别资助1项,当年全省仅5项)。
图文丨钟静
编辑丨姚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