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珺雅
文化、产品双重发力,助力企业迈上新台阶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博物馆热”。其中,首都北京作为文化中心,因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让“博物馆热”持续升温,仅“五一”小长假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就开放展览共计255场,接待服务观众148万人次。5月18日,更是即将迎来第47个国际博物馆日。
在北京,几乎所有文化都能在对应的博物馆中得以展示:想要领略历史遗迹,可以走进故宫博物馆;想要跟周树人来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可以走进北京鲁迅博物馆;若是想要感受源远流长的白酒文化,在酒香中品味地道京味,那么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则是不二之选。
作为迄今为止北京最大的酒文化地标,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让广大受众聚合到白酒博物馆之中,感受到二锅头文化、白酒文化的魅力。用大众更易于接受、理解的方式讲述文化故事,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维度,更多层次的美好体验,也是牛栏山在新发展周期下,对品牌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
主动融入城市、嵌入生活的牛栏山,正以文化为脉络持续为行业开启更多想象。
填补北京文化版图
打造高标准白酒博物馆
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白酒与悠久的中华历史共承一脉。尽管如此,时至今日行业里高标准的白酒文化博物馆却是屈指可数。
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的建成,无疑弥补了这一缺憾,更为北京文化版图填补了缺失的一块。
长期对于酒旅融合的不断探索,使牛栏山持续思考:如何在延续了白酒传统与烟火气的基础之上,守正创新,打造更符合时代所需、城市所需的综合性文化体验空间。
文化苑正是牛栏山给出的答案。在文化苑中,每一件历史文物,都是二锅头文化、白酒文化的高度浓缩,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穿越时空而来的那种浓厚的文化气息,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
在中国酒业协会白酒文化博物馆的“天地之酿”展厅中,“五谷礼赞”的主雕塑,展现出自古以来,无数代酿酒人对天地、四时、五谷、先贤的敬畏之心。左右两边“国事之酒”与“民享之酒”更是深入解析了中国白酒的包罗万象——上至国家大事、下至民间烟火,都能在一杯美酒中,得以和谐统一。
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新类型,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以打造“世界一流博物馆”为目标,正成长为一个集艺术展览、白酒教育、酒类收藏、学术研究、文献阅读、社交休闲等多元功能为一体的文化集群。
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瞄准的不仅是白酒爱好者,更是普罗大众,旨在让更多人体会到白酒与文化、二锅头与北京城之间的深深情感,并产生共鸣。
地方性表达+国际化接轨
助推企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博物馆常被看作是文化领域的灯塔,是一种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的综合产物。而北京的博物馆,更是承载着民众对文化中心的天然信赖,以及对京味文化的传承。
文化苑的建成,让“京味文化”与“北京品位”得到了更高阶的表达,与此同时,牛栏山的品牌文化也更直观、更立体地展现给了消费者。
正如宋书玉所言:“这是迄今为止北京最大的酒文化地标,也将是整个中国酒业屈指可数的代表性文化地标之一。”
这也决定了牛栏山二锅头文化苑所肩负的文化使命:既要有对传统和地方性的表达,又能与国际接轨。
事实上,这也与牛栏山的产品布局所一致。
牛栏山以陈酿、金标陈酿为代表的塔基产品,通过口口相传的良好口碑收获了市场的高度认可,成为与大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品”。而以魁盛号为代表的高端清香二锅头产品,则在高端酒局、国际会客中频频现身,成为北京对外交流的重要礼仪之一。
2023年是牛栏山酒厂立足经济复苏新周期下的关键之年,战略意义重大。在牛栏山看来,只有通过文化与产品双重发力,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共振共赢,才能打开行业市场未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通过不断提升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力和内在价值,牛栏山形成了以文化为内生驱动力的产业发展新模式和新业态,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台阶。结合这座京味浓郁的文化博物馆,一个以文化为底蕴、深耕产品的牛栏山发展轮廓愈发清晰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