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权威专家实地把脉,
拆解酱酒企业穿越周期的核心密码!

在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时期,酱酒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困难。11月26日,遵义市白酒行业商会积极行动,组织专家团队深入走访调研习水县的洞酿洞藏、小糊涂仙、习国三家代表性酒企。专家们凭借着深厚的行业经验与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与各酒企负责人、酿酒师等进行深入交流,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出谋划策,助力酱酒企业在这场行业变革中找准方向,实现突围。
在酱酒行业深度调整、价格倒挂与同质化加剧的背景下,此行旨在挖掘企业生存智慧与行业突围路径。本次走访不仅直击生产痛点,更体现出酱酒企业在生态赋能、合规升级、品牌质量三大维度的核心竞争力,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破局案例。
在酱酒同质化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不可复制的自然资源成为企业突围的关键壁垒。在专家走访至贵州洞酿洞藏酒业时,先后参观了制曲车间和溶洞酿造区,当众人走进溶洞时,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所震撼,溶洞内恒温恒湿的独特环境,为酱酒的酿造提供了绝佳的场所。

洞酿洞藏依托3000亩园区内一亿年形成的龟仙洞、地仙洞溶洞群,以天然恒温恒湿环境承载6000吨酱酒酿造存储,酒体自然老熟出突出酱香与老酒风味。专家组组长陈孟强在品鉴洞藏老酒后指出,酒体经洞藏后酱香突出,因此这类企业需守住生态优势,优化陈曲新曲适配性提升出酒率。

这也启示行业引发深思,如何将自身的地理资源转化为差异化标签,是中小酒企目前亟需思考解决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酒企避开价格战红海的生存智慧。正因生态禀赋的不可复制性,才让企业在产品力上形成天然壁垒,无需陷入低价竞争的恶性循环。
新国标实施与新版GB14881规范落地,也促使着企业朝着全面合规的方向发展。此次走访专家也多次强调标准的重要性,在新国标与新版GB14881规范双重约束下,企业需从原料采购、生产流程到质量检测构建全链条合规体系。
专家组特别指出,合规升级不是简单的设备更新,而是需要建立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贵州洞酿洞藏酒业在溶洞酿造区将洞酿专用曲(本地粮+溶洞菌种)和智能调控系统相结合,展现了科技与传统工艺的完美融合,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升了生产效率,更确保了每一滴酒都符合新国标的高品质要求。除此之外,在其包装车间引入新智能包装线全流程只需120秒,灌装精度达到±1ml,配合智能密封检测系统,展现了现代科技对传统酿造的有力支撑。
这种将生态优势与合规管理相结合的做法,为行业树立了标杆。陈孟强组长强调,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关注度提升,企业必须将合规要求转化为产品竞争力,通过建立高于国标的企业标准,在行业洗牌期占据主动权。这种转变不仅能帮助企业规避监管风险,更能通过品质背书提升品牌溢价空间,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走访小糊涂仙酒业时,专家田志强对此提醒其需加强分等分级管理,以此保证原料曲块的品质稳定;在习国酒业了解到,场地虽仅107亩规模、2000吨产能,却投资千万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全链条合规。

田志强强调,明年实施的新版GB14881与旧版差异显著,企业需加强学习,尤其在卫生控制、原料管理上严格对标。合规已从“加分项”变为“生存底线”,在行业调整期,不合规企业将被加速淘汰,而提前布局合规的企业则能抢占市场信任先机。

品牌认知与质量坚守是企业穿越行业周期的核心动力。小糊涂仙作为曾以30亿销量超越茅台的“国民浓香”代表,近年推行“两浓两酱”战略却面临“浓酱不清”的困境,专家陈孟强在现场品鉴三种酒后,对于酒体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建议调整用曲比例强化酱香风格一致性,这从企业战略上指明了小糊涂仙在酱酒品类聚焦上的改进方向,有助于其重塑清晰的品牌酱香形象。
在习国酒业现场了解到,习国酒业近年来在解决本地就业、财政方面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其品牌影响力有限,专家团队强调加强品牌建设,坚守质量底线把控原料与窖池维护。现场专家品鉴了七个轮次不同的香味,专家陈佐林从生产技术层面给出了指导意见,她指出,第四、五轮次酒质最佳,下沙环节与原料把控是关键,所有酱酒需控制乳酸乙酯、提升乙酸乙酯优化风味。这说明质量是品牌的根基,品牌是质量的放大器。在当前价格倒挂背景下,只有以质量为基、品牌为翼,企业才能突破销路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次走访案例反映出酱酒调整期的生存逻辑,生态禀赋是差异化核心,合规升级是生存底线,品牌质量是穿越周期的双引擎。经此走访调研可知,行业未来并非规模竞争,而是品质与特色的较量。无论是依赖自然条件的洞酿洞藏,转型中的小糊涂仙,还是坚守质量的习国,只有三者结合,才能在行业调整期中突围。遵义白酒行业商会的此次走访,为酱酒企业提供了清晰的破局方向,以生态筑壁垒,以合规守底线,以品牌质量赢未来。
欢迎文末讨论、点赞、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