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夺“全国质量奖”,茅台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增添新助力
2023年12月3日
![图片]()
12月1日,以“提升质量效益 筑牢卓越之基”为主题的中国质量协会年会暨第二届全球追求卓越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凭借质量管理卓越绩效多个方面显著成绩,荣获第二十届“全国质量奖”。同时,这也是茅台继2003年和2011年两次获奖后的第三次获奖。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国质量协会会长贾福兴出席会议并为茅台酒股份公司颁奖。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茅台酒股份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丁雄军上台领奖并发表主题演讲。正如丁雄军在演讲中所说,第三次荣获“全国质量奖”,为茅台在“变”与“不变”中寻求平衡,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加快成为“品质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的世界一流企业提供了新的助力。全国质量奖是由中国质量协会于2001年设立,是对实施卓越的质量管理,并在质量、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组织授予的在质量方面的最高荣誉。此奖项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在国内外具有极高的影响力,被誉为中国质量届“奥斯卡”。与美国波多里奇质量奖、日本戴明奖、欧洲质量奖合称为“世界四大质量奖”。本届全国质量奖组织类奖项,最终评选出14家获奖组织。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电力、煤炭、建筑、轻工等多个领域。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与华润啤酒(控股)有限公司成为本届唯二入围组织类奖项的酒类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全国质量奖诞生了三家三度荣获这一殊荣的组织,分别是茅台、兖矿、世友木业,足以表现他们在行业内所受的高度认可。全国质量奖成立至今已历20届,入围的酒类品牌不足两位数,其中茅台和五粮液分别三次夺得全国质量奖,成为当仁不让的“三冠王”。
三次获奖见证奋斗历史
丁雄军在演讲中指出,茅台发展的每个重要阶段和关键风口,都以“创奖”为新征程添码助力。分别于2003年、2011年、2023年的这三次创奖,对茅台来说均是意义非凡。2003年,茅台第一次创奖,实现了“产能破万吨、利润市值登上行业第一”的历史性跨越,开始了从稳步前行到全力起跑的跨越。200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通过,其中明确提出:发展服务业,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年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中国经济在巨大的增长速度面前,也面临着国际市场的考验。在此背景之下,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全国质量奖,以国际标准为中国品牌明确品质标杆。2001年全国质量奖成立之初,茅台便积极申报该奖项的入围名额,2003年终于得偿所愿。应该说,茅台与国家十五规划同频进行,一手紧抓规模增长,一手确保质量稳定,正是在此期间,茅台酒厂在老领导季克良的带领下实现了万吨产能的突破。2011年,贵州茅台第二次获得全国质量奖。此时的茅台已经实现了184亿营收,123亿利润的巨大跨越,产能也从2003年的1万吨提升至近四万吨。对贵州茅台而言,2011年的获奖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十二五规划中提到:转型升级 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贵州茅台也积极响应,开展一系列技改工作。2011年,贵州茅台主导编制《酱香型白酒》(GB/T26760-2011),是行业内首批单一香型类白酒国家标准,还在“十二五”技改工程中开展“茅台酒制酒制曲生产工艺在中华片区的应用研究”。如果说2003年的茅台获得了世界范围的认同,那么2011年,茅台已经实现了香型的引领和国际范围内的品质定义。以质量为纲引领酒业未来
时隔12年,茅台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第三座全国质量奖。今天的茅台不仅是中国当之无愧的酒业龙头,更是全世界第一大蒸馏酒品牌。今天的茅台,引领着中国酒业的发展格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执中国酒业之牛耳的茅台今年大动作不断。面临年轻化与国际化两大痛点问题,茅台也先知先觉,率先开路。频繁推出茅台冰淇淋、茅小凌酒心巧克力等“白酒+”跨界产品,推进白酒年轻化战略;频繁亮相世界级舞台,并与帝亚吉欧、保乐力加共同签署全球T3烈酒对话合作国际共识,助力白酒国际化的实现。近两年,茅台累计分红逾千亿,以真金白银回馈社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更体现了茅台担当。三次斩获全国质量奖,茅台依靠的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早在1999年,茅台便提出了成本服从质量、产量服从质量、效益服从质量、速度服从质量的“四个服从”理念,而近两年更是将“酿造高品质生活”视为企业发展使命,以美产品、美服务和美文化,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为品质,茅台一路崛起,实现了品牌腾飞。未来,茅台也必将高举品质大旗,带领中国酒业驶向更远的未来。
欢迎新闻爆料,独家线索,核实采用即支付1000元。
![图片]()
×
微信扫码咨询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