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尼   奥

编辑 | 骆   言


傍晚时分,成都银泰城一楼的餐饮区逐渐热闹起来。斑马侠散酒铺的灯光亮起,店员们开始忙碌地接待顾客。“现在傍晚到晚上是客流高峰,平均一单50元左右,来打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一位店员介绍道。


这并非个例。近年来,以唐三两、斑马侠、关爷打酒为代表的散酒连锁品牌迅速崛起,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铺开。它们以奶茶店式的时尚装潢和灵活的经营模式,颠覆了传统散酒铺的市井形象。


图片


曾经,散酒铺隐匿于小区角落、菜市场,被贴上“廉价”“低端”的标签。如今,它却摇身一变,成为年轻消费者的新宠,甚至被赋予社交打卡的属性。在白酒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散酒业态的逆势增长,犹如黑暗中的一束微光。


作为最古老的饮酒形态,散酒正经历第三次变革,而它的每一次进化,都与白酒行业的时代浪潮紧密相连。


01

从市井到潮流:

散酒的三次华丽转身


从“解乏的劳工酒”到“悦己的轻奢饮”,从“论斤称两”到“精致小杯”,散酒用三十余年完成了从性价比、质价比、品价比的升级和蜕变。

散酒

1.0时代——性价比

(1992—2012年)

从白酒包装形态演变路径来看,是散装酒到光瓶酒再到盒装酒的发展历程,成为社会经济进步的脚注。


根据尚善数据显示,散酒体量大约100万吨、光瓶酒大约400万吨、盒装酒大约100万吨;其中,散酒消费体量占六分之一,且主要集中在城镇、县乡等下沉市场,零星分布在城市非核心商圈的小区、菜市场,多以60后、70后消费群体为主。


图片


作为曾经主流的酒饮消费形态,散酒“霸屏”计划经济时代,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时代的滚滚车轮将后两者载到了舞台中央。


1992年后,中国经济掀起波澜壮阔时代篇章,同时伴随着名酒价格放开,白酒行业也抓住1992年到1997年的繁荣期,开启历史上第一轮品牌建设热潮,并叠加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及2008年国家4万亿元经济刺激,白酒迎来如火如荼的“黄金发展期”。


图片


在1992—2012年的第一轮变革中,最为明显的特征是价格放开、名酒品牌化快速崛起、白酒产能扩张,进而推动瓶装酒价格提升。


在这一轮产业变革中,与瓶装酒相比较,散酒凭借低成本的价格优势,满足当时农村劳动力、务工劳动力的需求,解决底层消费者“有酒喝”的需求,呈现出“性价比”的1.0时代特征。


即,散酒凭借价格低廉的特点仍占据白酒消费市场的“半边天”。直到今天,“性价比”的这个特色标签依然存在。

散酒

2.0时代——质价比

(2012—2022年)

“人口红利”的逐步释放,让白酒“黄金十年”潮水汹涌,呈现出“量价齐升”的时代底色,但受塑化剂事件以及“三公消费”限制影响,白酒才按下“暂停键”,进入深度调整期。


与过去不同的是,白酒这一轮变革下,消费结构从以政务、商务消费为主,转向以大众消费为主,消费习惯也由过去“喝倒”向现在“喝好”转变。


图片


一字之差,却折射出消费升级的内在逻辑变化,消费者正从“有酒喝”到“喝好酒”的方向迈进。这一变化也传导至散酒领域,追求好酒品质成为散酒铺子共鸣。


一方面,源自白酒行业血淋淋的教训。无论是曾经轰动一时的朔州“假酒案”,还是雪上加霜的塑化剂案,散酒经营者对酿造安全、酿造品质的意识得到强化,并为之改进提升。


另一方面,外力约束与技术升级。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强,以及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和完善,监管手段的约束为散酒经营安全带上了“紧箍咒”。同时,伴随着酿酒设备、酿造技术的迭代升级,提升了散酒品质的“堡垒”。


图片


这一业态的变化,也直接影响消费者对散酒“质价比”的改观和追求,对“散酒无好酒”的刻板印象也得到改观。消费者也意识到散酒同样愈加重视品质至上的内在逻辑,逐渐缩短与瓶装酒、盒装酒的品质差距。


注重性价比、质价比的变革,散酒逐渐向既不失“面子”又能满足“里子”转变。

散酒

3.0时代——品价比

(2023年—)

2023年,白酒行业承压前行。渠道库存高企、价格普遍倒挂、消费水平弱复苏……在酒企加大营销成本等动作下,渠道销售直接转化率下降,70%~80%酒商出现不盈利状况,甚至出现亏损。


酒业进入新一轮政策调整期、消费结构转型和分化期、存量竞争的深度调整期, 形成“三期叠加”的局面。


图片


在挑战大于机遇、风险高于回报的转折关口,以斑马侠、唐三两、关爷打酒为代表的散酒品牌连锁逐渐形成了气候。


“顾客年龄大多数在40岁以内,觉得酒质不错,品类选择越多,价格也实惠,关键是并没有感觉消费掉档次。”斑马侠散酒铺子的一位门店负责人表示。


图片


“新散酒”在保持传统散酒性价比、质价比优势的同时,以年轻化、时尚化、多元化的面貌亮相,打破传统散酒低端、低廉的刻板印象,抓住年轻消费群体体验化、场景化、情绪化的饮酒需求,开启散酒对消费迭代、消费观念的“觉醒”。


所谓“品价比”就是消费者既注重消费产品的品质、品味、品价,更注重消费格调的品格,实现内外兼修的消费理念。


图片


对此,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表示:“随着80后、9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消费意识开始觉醒,他们更加关注产品的‘品价比’,更倾向于将钱花得有意义、有价值、有质量的地方。这一代人对酒的消费观与过去60后、70后完全不同。白酒行业已经开始了第三次变革,其核心点就在于消费者主体化。”

02

散酒“品价比”新浪潮,谁主沉浮?


实地走访不难发现,目前“新散酒”品牌连锁店多布局在餐饮商圈、社区夜市等档口,深度贴合餐饮终端消费场景,满足消费者“即饮即购、灵活选品”的需求,正在重构商务、公务应酬消费,追求“悦己”“悦人”的情绪价值。


同时,散酒第三次变革尤为突出的根本性变化,还体现在“线上+线下”并存的销售网络与形态。“新散酒”品牌连锁店通过不仅能通过线上流量获客、线下核销,也能通过线下门店销售达到“品销合一”效果,支付方式和获客方式的迭代,让散酒蜕变。


图片


消费迭代、场景迭代、支付迭代的底层逻辑,让散酒步入以“品价比”为特征的第三次变革。无疑为传统白酒品牌带来启示。


作为国内颇具实力的原酒生产商和供应商,川酒集团也看到散酒市场向千亿规模扩容的趋势,凭借供应链体系的优势“亮剑”散酒市场,以60万吨原酒产能筑起品质护城河、创新模式重构散酒连锁生态、线上线下织就消费网络三张“王牌”,重构散酒消费市场格局。


图片


在散酒市场“三级跳”的质变跃迁中,Z世代正以“悦己消费”重塑行业逻辑——当传统散酒褪去市井外衣,蜕变为兼具品质与社交属性的新消费品类时,胜负手已然转向对年轻消费群体情绪价值的精准把握。


在散酒格局重塑中,既考验着企业对品质的坚守,更挑战着品牌与新生代建立情感联结的能力。这场变革的最终赢家,或将是那些真正读懂“品价比”深层逻辑的破局者,市场最终会给出答案。图片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