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千年黄酒如何重焕新生?

且看一场大会背后的产业觉醒。



图片

当文化自信成为国家发展的精神内核,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迎来历史性机遇。黄酒,作为承载中华农耕文明与酿造智慧的活态遗产,始终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进入新时代,随着国潮兴起与消费升级,传统文化已然成为激活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在这一背景下,黄酒产业的振兴不仅关乎经济价值的提升,更是文化自信在实体经济中的重要体现。11月7日,绍兴古城迎来了中国黄酒产业的年度盛会。“凝智聚力 共谋发展”中国黄酒产业发展振兴大会暨中国黄酒产区会议正式召开。这场汇聚全国各黄酒主产区政府代表、行业协会、头部企业与专家学者的会议,不仅是一次行业交流,更是中国黄酒产业走向协同共生的战略转向。在文化自信提升与消费调整的时代背景下,黄酒作为承载千年文明的活态遗产,只有以产区为基、以协同为翼,才能让这一传统产业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从各自为战到和合共生的产业协同


此次大会召开是对黄酒的产业格局的一次深刻重塑。行业协会、产区政府围绕黄酒产业的协同发展展开了深入探讨,为中国黄酒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酒的振兴从来不是独善其身的独奏,而是同舟共济的合唱。”绍兴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慧杰的致辞道出了行业的核心诉求。当前,中国黄酒产业正迎来发展黄金期:文化认同的回归推动传统价值重估,消费市场规模稳步扩大,各产区特色路径日益清晰,共同构成了多元共生的产业图谱。然而,产业整体仍面临品牌集中度低、市场认知局限等挑战,因此,只有产区协同才能突破发展瓶颈,共筑黄酒产业振兴的坚实根基。 


图片


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进一步指出,黄酒产业需以“产区+品牌”的联合推广模式提升话语权,通过打破区域壁垒、共享渠道资源、构建命运共同体,将分散的点状优势转化为集群势能。此次大会的召开,正是各产区从竞争走向竞合的关键体现,全国核心产区政府代表、企业领袖与协会专家齐聚一堂,形成覆盖原料种植、酿造技艺、市场推广的全产业链协同对话机制,为产业升级奠定了制度性基础。


图片



多元实践与未来共识的形成


在大会主题演讲环节,各产区代表的经验分享为产业振兴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法论。绍兴市黄酒产业改革攻坚总专班负责人吕旦霖以“千年黄酒 醉美绍兴”为主题,系统阐述了产区发展的“绍兴路径”,提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产区发展理念,强调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中国黄酒产业共同体。这一发言再次呼应了大会的主题,彰显了产区协同对于黄酒产业振兴的关键意义。


图片


台湾中华酒业协会秘书长欧阳港生从技艺传承与市场教育的角度入手,分享了关于台湾黄酒产业的复兴经验,主张通过消费者培育扩大饮用人群。这为大陆黄酒产业的市场拓展提供了新思路,即不仅要在产品品质上精益求精,更要在消费者心智中种下黄酒文化的种子。


图片


上海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则从消费端切入,分析了上海黄酒的基本情况、消费特征、发展趋势以及海派黄酒的特点。并对黄酒未来发展寄予厚望,他表示黄酒既要维持它的传统本色,同时也要适应市场的变化,他还建议,黄酒要深入社区,扩大饮用人群基础。这为黄酒企业开拓大众市场指明了具体方向,让黄酒文化更贴近民众生活,从而激发更广泛的消费需求。


图片


十堰房县黄酒产业发展中心党组书记、主任崔路露提出的“协同发展”模式尤为引人注目。他分析了房县黄酒产业发展经验,主张打破地域边界,探索“产区联盟+品牌共推+技术共建”的合作模式,从资源互补走向价值共生,从区域竞争走向产业共赢。这为中小产区突破发展瓶颈提供了创新路径,通过构建跨区域协作网络,将地理邻近性转化为产业协同优势,形成“大产区带小产区、强品牌扶弱品牌”的共生生态。


图片


这些实践共同描绘出黄酒产业的未来蓝图。在保持地域特色的基础上,通过技术共享、文化共推、市场共建,让“各美其美”的产区优势汇聚成“美美与共”的产业合力。此次大会证明,中国黄酒的振兴,既需要绍兴、房县等核心产区发挥引领作用,也需要更多特色产区加入协同网络,让每个产区的智慧与担当汇聚成产业振兴的洪流,最终实现让黄酒从文化遗产引领消费潮流的转变,中国黄酒才能真正实现“香飘世界”的愿景。


2025中国黄酒产区会议的意义,不仅在于搭建了交流平台,更在于凝聚了“协同发展”的产业共识。当各产区以开放姿态打破壁垒,以文化自信激活传统,以创新思维拥抱变革,黄酒这千年产业必将在新时代的舞台上,书写从区域名片到国家符号的崭新篇章。图片


关于黄酒未来发展,您有什么看法?

欢迎文末讨论、点赞、分享!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