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735篇原创文章
2024 我们一起越过山丘,聆听岁月回响
最近电影院里可热闹了,一部叫做《焚城》的华语大片正火得不行,讲的是辐射灾难后的世界,那叫一个刺激!
被辐射笼罩的城市,天空灰蒙蒙,建筑物破败不堪,每一帧画面都透露出绝望的气息。
主角们在这片废墟中艰难应对,每一步都伴随着危险,看得人心惊胆战。
但别急着下结论,因为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展示绝望,更让人在震撼与感动中,重新审视了人性的光辉与希望的力量。
也让人相信,即使世界末日,也有温暖人心的力量。
《焚城》这部电影,玩得就是心跳。
它不仅仅是个灾难题材的噱头,更是将现实中,人们可能还觉得遥远的核辐射危机,直接搬到了眼前,从而使得这部作品更具几分现实意味。
灾难也不仅仅是外部的威胁,更是对人性和决策的巨大考验。
想想那些不法商人,为谋私利,将成吨的电子废弃物运来香港,结果垃圾场一烧,核辐射就漏了出来,几百万人命悬一线。
这剧情,简直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Plus版。
电影采用了双线叙事,一条是明线,讲述灾难现场的救援行动。
非法电子废料回收场起火,放射性物质泄漏,整个香港陷入辐射危机。
消防员们奋力救援,从救火到发现辐射,再到救人、疏散、阻断,每一个环节都扣人心弦。
另一条是暗线,呈现高层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现,权斗的波谲云诡,为电影增添了更多的复杂性。
双线并进,节奏紧凑。
特效也是杠杠的,火势蔓延、爆炸频发、核辐射危及,场面震撼,看得人心惊胆战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制作团队的用心。
还有那些细节,比如成群的鸟类神秘死亡、被辐射的市民身体溃烂,都让人看到了灾难的真实与残酷。
尽管影片的设定并非新出,但它巧妙地将多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尤其是权力阶层与一线消防员之间的博弈,为电影增添了复杂的情感张力。
《焚城》虽是一部灾难片,可它不仅仅是在展示绝望,而是通过灾难展现在极限环境下的人性考验。
在这一场灾难中,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抉择与挣扎,他们不仅要面对外部的威胁,更要面对内心的恐惧与责任。
刘德华演的范伟立,从财政部部长到化学物质专家,面对灾难,他既冷静又充满父爱。
白宇、谢君豪等所饰演的消防员,面对火场中紧急且危险的双重任务:一方面,他们必须深入烈焰中心,处理高度危险的放射性物质——铯137,以防其进一步扩散造成更大灾难。
另一方面,火场中还滞留未撤的同事急需救援。
无论公私,他们必赴险境,既救战友,亦护香港。
起初,他们试图整体移出放射性物质铯137,以便在外部进行专业处理。
然而,由于火势猛烈、环境复杂,这一计划未能成功实施。
随后,调整策略,决定采取更为激进的行动——炸毁垃圾场周边的一座山顶大楼,利用倒塌的建筑废墟将剩余的铯137彻底掩埋于地下六米深处,以隔离其放射性危害。
最终,消防员们为了炸掉大楼,以及地下排水系统,选择现场引爆,以生命为代价,确保任务完成。
而莫文蔚演的司法长官Cecilia,通过对她应对灾害的刻画,可见人性中的摇摆和复杂。
在意识到灾害严重程度后, Cecilia一边封锁消息,一边又会让家人紧急疏散。
下属们也都在偷偷打电话告知家人,让他们撤离。
随着事态升级,Cecilia也因目睹消防员的无畏与真情被打动,酌情答应他们的请求,电影便呈现出了掌权者身上人性的暧昧。
在消防员们竭力想营救更多性命的对比下,Cecilia所代表的这一群体的复杂性,可谓是引人深思。
这种复杂性,既让人思考人性的多面性,也让我们更加理解了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做出的选择,都是基于他们自己的价值观和立场。
所以单从多样性而言,相较于同等叙事的其它灾难题材,《焚城》让观众看到了不一样的表达。
电影中的每个角色,无论是消防员还是普通人,都有鲜明的个性与内心世界,他们在灾难面前的选择、矛盾与牺牲构成了电影的情感核心。
有的自私,有的无私,但正是这些选择,构成了人性最真实的写照。
电影也正是通过这些角色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在绝境中,人们是如何相互扶持,共同面对困难的。
《焚城》不仅是一部关于灾难的电影,更是一部关于人性、责任与牺牲的探讨。
它让我们看到,在灾难面前,每个人的选择都至关重要,而这些选择,最终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行之力。
通过这部电影,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灾难的残酷与无情,更能深刻体会到人性中的善良、勇敢与无私。
在《焚城》中,主角们面对的是一个看似无法逃脱的绝望之地,但他们从未放弃寻找生存的希望。
所以相比于揭露与愤怒,《焚城》更侧重于反思,直面灾后重建信心、修复公信力等社会议题。
且之所以说电影最终指向的更多是反思,而不只是责怪,这一层主要在刘德华饰演的范伟立这里。
从一个为了经济发展而忽视环保的高官,转变为一个致力于环境研究、为灾难提供帮助的普通人。
为之前未解决根源的物质泄露善后,最后还为自己之前的行为道歉,向媒体公开揭露了他所知的真相。
他的转变不仅是对自己过去的救赎,更是对社会的一种警示和启示。
舍去了对短期经济利益的执着,选择了对长远环境和社会福祉的担当。
这种舍得,不仅是对个人利益的舍弃,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承担。
电影通过范伟立这一角色,展现了人在面对错误和灾难时的反思与成长。
范伟立便等同于这个时代里,还没完全被系统吞噬的那部分,直接影响着未来。
他不是英雄,是一种理想化的希望。
当然,电影也有它的不足,但总体来说,瑕不掩瑜,《焚城》仍值得一看。
电影通过展现灾难中的人性光辉,让人感受到在最绝望的时刻,总会有一些人选择站出来,承担责任,给予世界希望。
如英勇无畏的消防员这一群体,在灾难面前展现出了牺牲精神,也传递了在危难时刻,人们如何超越个人利益,为更广泛的社会安全付出巨大努力的精神。
这种选择与牺牲,同样是种舍得智慧的体现。
正如电影开头引用的名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
它描绘的正是一个充满光明与黑暗、选择与牺牲并存的时代。
只有勇于反思、敢于改变、乐于选择与牺牲,才能在绝望之地中,绽放出希望之花。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