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寂寂无名的美工师,到才华横溢的编剧,再到中国电影导演中的佼佼者,他的斐然成就背后,始终保留着坦率、耿直的底色;他致力于向时代汲取创作灵感,在平淡中直击观众心灵。六十岁后,面对观众、面对作品、面对梦想,他对创作和人生,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
他是冯小刚,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纵横影视界30余年,以多部优秀的作品,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期《舍得智慧人物》走近冯小刚,讲述他在不同时代下创作影视作品的心路历程。着眼细微,内敛锋芒,他芳华已去,却初心未改,以舍得智慧翻越人生山丘。

1984年,冯小刚通过在剧情片《生死树》中担任美术助理,正式进入电影圈。1985年进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并先后参与了《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编辑部的故事》、《大撒把》等影视剧的编剧工作,其文艺才华逐渐得到关注认可。1997年,冯小刚执导的电影《甲方乙方》,成为1998年国产电影的票房冠军,内地电影市场正式迎来第一部贺岁档期影片。之后,他又相继推出了《大腕》《天下无贼》等多部贺岁喜剧电影,成为中国第五代电影导演中的翘楚,并正式确定了“冯氏喜剧”的电影风格。

成为电影导演并非冯小刚最初的梦想。“在文工团时我没有入选上前线的名单,不能实现自己的英雄主义梦想,其实还是比较失落的。”直至后来和王朔一起策划了《编辑部的故事》并获得了理想的效果,他的人生才有了新的方向。“做自己喜欢的电影,选自己喜欢的题材,让观众能开心,这就是一种幸福和快乐。”


“冯氏电影”让冯小刚在影视圈迅速立足,创立了属于自己的喜剧风格——用小人物记录时代变迁,用大事件映射小人物的命运起伏。比如《不见不散》中的“美国梦”,《一九四二》中的河南大饥荒,《集结号》中的谷子地等,都是通过小人物主角的眼睛来见证这些大事件对每一个个体命运的影响。

在表达形式上,冯小刚总是擅长以平和的语言,输出最精彩的观点,以看似平淡的镜头,讲述最动人的情感,在不经意间,让观众感同身受,动容不已。
“1997年过去了,我很怀念它。”——《甲方乙方》
“什么是成功人士?成功人士就是不买最好的,只买最贵的。”——《大腕》
“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我还是东家。”——《一九四二》
“如果你不怕死,子弹会绕着你走。”——《集结号》
……
他的电影和生活,有着自己的英雄主义观:“不是上前线的才叫做英雄,一个平凡的小人物,看到大街上的暴力行为,他能在危急时刻仗义出手,这也叫做英雄。”


在中国电影圈,与“冯氏电影”齐名的,是冯小刚耿直坦率的性情。在本次对话中,冯小刚始终以一种过来人心态,去讲述30多年来的得与失,悲与喜,仿佛讲述的不是曾经的自己。“毕竟已经65岁了,很多事情都已经看开了,要学会将自己的锋芒收敛起来。”

面对大众对自己作品的评价,他选择将这一切交给时间。“就比如我之前拍的《一九四二》,当时刚上映时,观众只给了5.8分,现在已经升到了8分。”这让他感到了幸福和安慰。

对于新一代的观众和导演,冯小刚认为有代沟是必然的,“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审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题材。新导演的成长是不可阻挡的。”在人生的后半场,冯小刚给自己确立了新的方向:除了回顾和总结自己的人生,也希望通过新一代导演的作品来激发自己新的灵感,继续从事电影创作,让自己幸福,让观众快乐。

历经重重考验和磨砺,冯小刚更能领悟时间带来的财富,即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蕴藏的有舍有得的智慧。昔日的芳华,已经成为中国电影的不朽传奇,在未来,冯小刚将恪守初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继续轻装简行,越过山丘!

《舍得智慧人物》第六季,以“越过山丘”为主题,紧密围绕“舍得智慧”主线,与时代先锋面对面,笑谈世间百态,共品人生智慧。
本期,与郎永淳一起聆听导演冯小刚的人生感悟,越过山丘,与往事和解,在有光的旅途,发现更美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