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生不争,功到自然成。
1986年,他用精湛技艺演活“济公”;2023年,他用人生阅历成功塑造“爷叔”。人到九十,还像个“老娃娃”,喜怒形于色,但脸上堆砌的一道道皱纹,一如他跨越的一座座山丘,记录下他淡泊名利,坚守艺术良心的演员底色。
他是游本昌,跑龙套30年,扮演了79个配角,凭着乐观和坚毅跨越人生山丘,53岁大器晚成,90岁再创演艺辉煌。本期《舍得智慧人物》走近游本昌,探寻他演艺道路中知舍知得,有智有慧的自在人生。

1933年,游本昌出生于江苏泰州,从小就喜欢表演,23岁时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分配到中央戏剧学院附属实验话剧院(今“中国国家话剧院”)。
一名成功的演员,必须具备才华、勤奋和机遇三个基本要素。游本昌基本功扎实,对待事业勤勉有加,唯一欠缺的是机遇——因为外在条件不符合时代审美,主演机会一再与他失之交臂。

为了成功,有人一生求胜,游本昌却一生不争,时刻保持职业警醒,“这个职业本身是被动的,演员是被选择的对象”。这不是消极的人生取态,相信机遇,相信功到自然成。
舍得之间,他不急不躁,潜心积累演员的自我修养,把小角色当大角色演,把龙套当主角来下功夫,可以为一个表情对着镜子练习3个月。他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是一名演员,我喜欢这个职业,我的快乐、我的幸福感,我的价值都在这里”。

跑龙套30年,扮演了79个配角,笃定、坚持,在游本昌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在静待中厚积薄发。

不响,不代表无言,恰恰相反,它是于无声处有惊雷。
1984年春晚,游本昌表演哑剧,不声不响中技惊四座,引起了导演张戈的注意,力邀他出演电视剧《济公》中的济公和尚。
这是游本昌扮演的第80个角色,是第1个主角。他,时年53岁。
国士待之,国士报之。游本昌十分珍视难得的主角机会,坚持艺术操守和匠人精神,每天琢磨人物形象和内心,一天只睡4个小时。演《济公》一部戏,他拼掉半条命,换来无法超越的经典。

成名后,游本昌紧守职业良心,谨慎接戏,被人误解为不懂人情世故,他却说,“人要有自知之明,如果我演的角色挨骂,我会很痛苦”。
但人生的山丘连绵不绝。游本昌夫人不幸患癌,他舍弃片约和收入,主动息影陪妻子共渡难关,“这不是舍,是得,得自由得主动”,4年后,他以舍得精神笑越山丘。

2021年,游本昌出演《繁花》中的爷叔,用丰富的人生阅历把“爷叔”的洞明世事演绎得不差分毫,仿佛是对自己过往人生的复刻,“我把对爷叔的设想,不断赋予他活生生的形象”。一个研究人工智能的大学教授看过《繁花》后,断言“爷叔”的一些表情连人工智能也不可能复现,因为游本昌赋予了它“灵魂”。

人生如戏莫虚假,戏如人生要真诚。“我就演好自己的角色,能够得到好评就够了。”游本昌以立体、生动、饱满、鲜活的形象征服了观众,不留遗憾,回味无穷。

深邃目光穿岁月,卓越智慧照人生。
游本昌成功塑造了角色,角色也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他的世界观。他演活了济公,读懂了济公精神,自己也随之经历了一次人生价值观的重塑,“济世为公,无我利他”,舍得智慧成为他的信仰和追求。
“人,重在思想,重在灵魂,重在你的心”。

发心求正觉,忘己济群生。无戏可拍时,他去学校免费给孩子们上话剧课。进入耄耋之年,他坚持“以文艺化导人心”,变卖房产自费排演话剧《弘一法师》,感动大批观众。
生命不息,攀登不止。今天的游本昌,闲暇时开始养生,但他不单纯为了养生,他希望因此可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90岁还在工作,这是幸福,很幸运!”

岁月陈藏,老酒弥香;时间磨砺,人生辉煌。游本昌在人生的每个阶段,用知舍知得的东方智慧,于不响中爆发惊雷,积聚人生之乐,感动化导他人。今天,他不惧九十高龄,坚持学习,坚持工作,在每天都有价值的生活中,谱写人生新华章。

《舍得智慧人物》第六季,以“越过山丘”为主题,紧密围绕“舍得智慧”主线,探索时代先锋的人生波澜,共寻内心深处的舍得智慧。
本期,与游本昌一同越过山丘,一起在知舍知得中积聚快乐,共享自在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