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长春到芜湖
他踏上中国汽车工业最不寻常的造梦之旅
从发动机到整车
他实现从0到1的中国原创
他是尹同跃,在中国汽车工业自主与合资激烈交锋的年代,拒绝“市场换技术”,坚持自主创新,用“笨”功夫破除洋品牌的市场垄断。本期《舍得智慧人物》走进尹同跃,探寻他在漫漫造车路上,用始终如一的笃行与奇瑞共赴山海的攒劲人生。


1996年,尹同跃毅然舍弃一汽大众的“金饭碗”,回到汽车工业基础为零的安徽芜湖创办奇瑞汽车。
这是一场没有预期的修行,一切前途未卜。

尹同跃秉承行必果的信念,将创业突破口锁定在发动机——这一长期令中国汽车人“绕着走”的技术痛点。然而,创业之初便遭遇重挫:从英国引进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因技术壁垒无法攻克而陷入停滞,项目无限期搁置。面对资金与时间的双重压力,尹同跃心急如焚。
“我说我们负责任,如果负不了责任,我们跳长江!”

决绝的背后,是高度的使命感和技术自信。尹同跃带领团队,历时一年多把发动机线升级到当时的最先进水平。

在困难中攒劲,在压力下奋起。2000年12月18日,奇瑞第一辆轿车下线,次年共计卖出28000辆。这一战,尹同跃舍去退路,与团队用技术“抢”回了信念,让奇瑞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黑马”。


尹同跃自嘲奇瑞是一家“非常笨”的公司,但笨人有笨人的活法,在一次次较真中,碰撞出贴近消费者的安全标准。
“量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更主要的还是汽车本身的安全属性我们不敢丢!”他在汽车安全的处理上,就选择了笨办法。

建厂初期,奇瑞没有做样车的能力,面对欧洲人做一台样车大概要30万欧元的预算,尹同跃依旧在安全上以舍得换突破,不惜成本坚持把奇瑞拉到欧洲做安全碰撞测试。2006年又斥巨资自建龙山试验中心,每出一款新车,就拉到这里进行多次碰撞测试。迄今为止,奇瑞在龙山进行了4136次整车碰撞试验。

甘于笨拙,淬炼实力。依据积累的海量碰撞数据,奇瑞不仅开发出符合中国人体征的假人,还能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现在,每天都有约4000台汽车驶出奇瑞大门,向着世界各地安全飞驰。

性价比不是终点,品牌才是远方。品牌出海,是中国汽车长久以来的梦想。

然而,出海路上波谲云诡,面对挫折尹同跃没有退缩,他攒下经验,用韧劲与智慧面对全球市场。在取得成功后仍然时刻保持清醒,带领团队深入各国做本地化探索,用自主创新和差异化竞争,赢取世界对中国汽车的致敬。
“一个中等资质的人只要有恒心的话,还是能做出超过原来想象的结果!”

长行见远山,山外还有海。从芜湖长江边到世界大舞台,尹同跃正以不舍寸功的坚持,迎着汽车产业升级换代的浪潮,为人类出行自由的梦想攒劲!为中国汽车的下一个梦想积蓄力量,让世界在引擎的轰鸣中,听见东方的回答!
舍得之间,皆有智慧。这个时代,需要舍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