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站在晚唐“夕阳无限好”的余晖里,用婉转细腻的词句,吟咏出动人心弦的袅袅余韵。他,就是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的晚唐杰出诗人——李商隐。


今晚八点档,锁定CCTV-1《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最后一期“李商隐篇”。主持人撒贝宁与谷曙光、张静,组成探访团队,“穿越”至晚唐时期,共同感受李商隐的情深义重与词采婉转。


图片


身怀凌云志执笔为苍生


李商隐幼年失怙,跟随母亲过着清贫的生活。自幼聪慧好学的李商隐文采出众,16岁便凭借《才论》《圣论》两篇文章,初显古体文才华,并“以古文出诸公间”,拜在晚唐骈文大师令狐楚门下,学习骈文。李商隐与令狐一家交往甚密,不仅得到令狐楚亲授骈俪章奏之学,还受其资助参加科举。


图片


图片


李商隐多次参加科考,却始终未能及第。开成二年,屡败屡战的李商隐终于进士及第。然而,他却遭受了外界的诸多质疑和误解。李商隐写过“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这样的句子,忧谗畏讥,但其人生还是悲剧性地陷入了牛李党争的深深漩涡之中。


图片


年近不惑,李商隐决定放弃安稳闲适的秘书省工作,告别家人,远赴桂林就职。一心报国的李商隐为何选择远离长安?此番远走他乡又能否实现心中抱负?为了解答这些疑问,探访团“穿越”到公元847年的长安城郊,在李商隐动身前往桂林之前,一探究竟。


图片


缱绻诗意满腹诗情


在李商隐众多诗篇中,情诗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借东风无力、百花残败的景象,道尽聚散无常的别离之苦。“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以虚实相生的手法描绘出对未来的畅想,而未来又是对现在的回味。“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字字不提情,字字皆是情。


图片


图片


在节目中,演员李治廷和张桐分别饰演了青年和中老年李商隐。青年李商隐的情感炽热纯真,与柳枝相遇时的悸动被李治廷演绎得唯美动人。而张桐则塑造了一个人至中年,经历了仕途的诸多磨难之后,面对妻子仍痴心不改的李商隐,相比从前,此时他爱得更深沉厚重,是一种“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绵长和坚守。


图片


图片


反向“穿越”诗心不变 


位于长安东南方的乐游原,是曲江附近一块高地,在此可俯瞰长安的繁华盛景。李商隐曾三登乐游原,目睹了乐游原的变化,从“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诗中所描绘的人世兴衰,既是诗人自身人生与仕途的写照,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映射。


图片


“不辞鶗鴂妒年芳,但惜流尘暗烛房”,时光流转,千年之后,李商隐笔下的荧荧烛火早已点亮华夏大地。


在撒贝宁的邀请下,李商隐反向“穿越”时光,来到千年之后的河南荥阳。漫步在公园的林荫道上,李商隐的诗句随处可见,这缕来自大唐的诗意,早已根植于华夏儿女的血脉之中。今时今日,人们对于李商隐的诗歌有了怎样新颖的诠释?


图片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李商隐带着他百转千回的深情与诗歌,“穿越”千年和我们对话。今晚八点档,锁定CCTV-1,进入《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赏唐诗晚霞,与李商隐心有灵犀一点通。


图片


喝郎酒 打胜仗

神采飞扬中国郎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