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知酒团队
尽管老名酒在无上的荣光里顺风顺水,但在新时代、新消费的趋势下,新名酒凭借着好酒的标签,创新的口感、文化、体验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但我们始终要思考,新名酒并非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个区别于名酒却想抢夺老名酒市场的群体。换句话说,新名酒的发展,必须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做出更正的传承。
这些特征,我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四川,不仅是这里是最大的白酒产区,更有着完整的产业链,更是白酒圈多个创新产品诞生的地方。
事实也是如此,以光良、冰青、家春秋、天昭华酱、国浆等为代表的产品,正在速度崛起。
如果对“新名酒”这一名词进行解读,就发现其首先落点在名酒,而好酒则是其基础。放眼全国,长期不缺酒,长期缺好酒;落点四川,长期不缺酒,长期有好酒。
“世界白酒看中国,中国白酒看四川。”四川产好酒,这是行业和消费者的共有认知。对于整个四川产区来说,51%的产能,57.2%的营收占⽐,38%的利润占⽐让其和黔酒一道成为中国白酒定盘星。
2021年,四川规上白酒企业报收3247.6亿元,同比增长13.8%;利润655亿元,同比增长23.7%。同时,数据显示四川省2021年白酒产量高达364.1万千升,也就是说,瞄准“三瓶有其二”的川酒规模还在不断增长。
这离不开川酒产区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是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整体地处北纬三十度黄金酿酒带,四川产区具有着优越的环境。以射洪产区为例,这里是“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腹地,气候温暖湿润,微生物大量集聚。而好的原粮和水质,更是使得以舍得酒业为首的射洪产区逐步引领四川乃至全国白酒生态酿造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历史底蕴积累。从香型品类来看,浓香产能与品牌优势已经从全国再轮回到四川。回顾过去,浓香白酒曾经具有着压倒性优势,是绝对主流。就拿全国名酒评选来说,无论其他产区名酒位次的变化,川浓始终在历届评选中占据席位,更是在全国掀起喝浓香酒的热潮。
新名酒的重点,在“名”,更在“新”。在打磨品质的基础之上,落点四川新名酒还需要更高的标准。
创新,一直是白酒行业转型升级阶段的关键词。
首先是酒体创新。四川浓香白酒,始终遵循着“浓而不同”的发展趋势。这也是川酒创新的体现,虽然同样产自四川这口“天然的发酵池”,但是酿造方式、甄选原粮都有所不同。
从产区划分来看,宜宾产区以粮香为主要特点,泸州产区以窖香为主要特点,成都邛崃产区则同时兼具两者的优势。
其次是文化创新。蜀文化一直以来的特点,也是川酒浓而不同的文化基础。成都的开放包容、泸州的茶马古道.......各种文化在四川百花齐放,使这一产区天然具有满足个性与共性的特征。
四川独特的文化基因,也创造了一批其他地区不可复制的文创产品。就拿广汉三星堆来说,三千年前的大量陶酒企的出土不仅是我国文化领域的宝贵财富,更给予了川酒进行文创实践的土壤。
水井坊就是其中的尝试者。据了解,水井坊·典藏国家宝藏(三星堆纪念版),不仅在包装上融入三星堆元素,还在文化内涵上进行深耕,使其形神兼具,极大地促进了消费者培育。
无独有偶,剑南春也在2021年12月发布与三星堆博物馆的联名酒——剑南春·青铜纪。独特的青铜造型,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再者,川酒的创新还与浓香白酒本身的香型特点有关。相对其他香型,浓香白酒的创新度更高,各种风格都可以尝试。无论浓郁还是清雅;传统高度白酒还是低度白酒,都在浓香白酒的范畴内。这是多元消费需求下美美与共的新要求,也给予了四川浓香白酒更多的机会。
从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也是如此。浓香白酒的酿造工艺使其可以横跨各个价格带:从市场零售价29元、瞄准口粮酒市场的“国浆·2016”,到浓香龙头五粮液,不同消费人群都可以在浓香香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产品。
知酒君曾经研判,酱酒上游的产能优势已经从贵州过渡到四川。地处赤水河左岸,“赤水河左岸,庄园酱酒”青花郎的口号已经被越来越多消费者知晓;古蔺产区作为优质川酱产区,在川酒·浓酱双优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集齐浓香、酱香、兼香,在各大香型百花齐放的四川,我们还在期待更多的可能。回顾过去,江小白曾经作为小曲清香白酒的代表酒飞速成长,这也是川酒产区的特色;而到如今,江小白的梅见也依然将成都大邑作为主要原料产地。
Z时代消费者加入饮酒人群,进一步激发了川酒创新的活力。时尚化、多元化、个性化成为新名酒品牌关注的焦点,各种花样饮酒方式成为风尚,而四川浓香白酒也在与果酒和其他香型白酒的勾调中给予消费者全新的饮用体验。
除了上文提到的梅见,冰青也是四川青梅酒的典型代表。和江小白一样,冰青甄选的青梅同样来自于成都大邑。风味物质的积累赋予青梅酒独特的口感,而三年以上的陈酿和强大科研技术的支撑也给予了冰青向上发展的底气。
值得一提的还有成都酒业集团新近推出的新酒饮品牌“合理冲撞”,三口味白酒——“椒麻青梅”、“咖啡荔枝”、“青梅大红袍”在满足年轻消费者的猎奇口感的同时依然以邛崃产区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为基础,保证酒体的品质。
最后,还有来自川商的创造。
在流通领域,川商撑起半壁江山。李红兵、韩志超、廖昌学、李建华、胡晓燕、杨波、黄林、杜溢锋等四川头部酒商,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参与市场竞争,在新形势下积极调整。更有不少新酒商以自己的创意开辟新发展赛道。
在调整期,部分经营全国性名酒的经销商的库存始终居高不下,而酒企的做法也不够有力,使得酒商转战川酒苗头明显。李红兵、唐松林都是由贵入川的实践者。而李红兵也曾特别指出,川酒的二三线品牌应该着重打造自身品牌势能、夯实基地市场和样板市场。
新名酒本身就不可设限,也不该定义,其广阔的发展空间还值得更多的关注。
在四川产区,一座座城市中都藏着关于白酒的故事。宜宾的五粮液、泸州的泸州老窖、绵竹的剑南春、射洪的舍得,不一而足。
一直以来,《四川白酒“十朵小金花”及品牌企业三年培育计划》等政策文件的出台,都在助推头部企业之外新秀的发展。知酒君预判,四川新名酒就有望从这十朵小金花中诞生。毕竟作为腰部企业,其增长动能和势头都是十分强劲的,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作为十朵小金花之首的丰谷,就有着强大的实力。产销两旺的丰谷酒业来自于四川绵阳产区,已经在对核心单品进行陆续升级,表现出了先进的战略眼光。再加上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全面布局的价格段,丰谷酒业不仅是四川新名酒的有力竞争者,从整体来看也是川酒企业发展的新样板。
坐落于酒城泸州的玉蝉,今年销售额预计可以突破5亿元。据了解,这主要来源于电商等线上销售渠道的开拓;接下来,玉蝉还将继续走出四川,走向全国。
将目光瞄向省外市场的古川也已经取得突破,深耕绵柔口感的它在江苏市场叫好又叫座,仅在扬州这样一个地级市场就取得了1亿元的营收。
光良的崛起同样引人注目。数据显示,其2019年诞生之时就实现了5.8亿的终端销售额,2020年终端销售额提升至16.35亿,2021年光良的终端销售目标是30亿。
“为中国家庭酿造一瓶家酒”,在定义家酒的过程中,家春秋也在完成自己的创造性发展。此前,知酒君曾经发布《“造物者”王墙:敢以家酒续春秋》,以家春秋酒业董事长的视角,去看这一文化名酒的IP定义。
除此之外,原酒20强也已经形成,并于宜宾举行“首届四川省原酒生产企业20强”颁证仪式。随着消费主权时代的到来,原酒企业的品牌意识也在逐步觉醒。在家底深厚的产业基础上,又是否会有新名酒品牌的诞生呢?原酒企业,是川酒当中一个值得押宝的方向。
由此,我们就必须意识到川酒集团在这一产区掀起的波澜。值得注意的是,其也坐稳了上述20强名单中的头把交椅,体现出大型国企的实力。
20万千升的原酒年产能、逾60万千升的储能,川酒集团的产能占比在全国也十分惊人。更重要的还有川酒集团专家团队、原酒、品牌酒、OEM、全产业链的加持,目前其总体品牌价值已达619亿元。
凭借OEM模式,川酒集团已经在逐步探索出一条四川新名酒的新路径。通过产业结合的方式,平台型酒企被打通,不仅可以满足白酒定制消费的需求,也是新的经济增长样板。
现在,不少有着文化底蕴和优良品质的产品已经成功推出。5月28日,川酒集团以“国酿”“甄酿”之名,举行国家级白酒专家品鉴会,获得了行业知名专家的认可,铸成顶部产品的金字塔尖;天昭华酱,作为川酱的新生代品牌同样选择与川酒集团携手,在促成川酒浓酱双优的同时加强原创品牌培育。
国浆,是川酒集团第一瓶大单品。塔基市场的搭建赋予了川酒集团健康发展的动能,而川酒集团也是国浆发展的底气,这才能在最大限度上获得“高质低价”的强大竞争优势,从而占领消费者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