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这是舍得智慧说的第740篇原创文章

2024 我们一起越过山丘,聆听岁月回响



抒情而撕裂,温柔而残忍。

 

翻开这本《素食者》前,或许很难想象,是怎样的文字,才会收获这样“杂糅”的评价?

 

它的出版,不仅让作者韩江成为迄今为止亚洲唯一的布克国际文学奖得主,更让她一举拿下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声名大噪。

 

图片

▲ 图片来源豆瓣读书


是不折不扣的意识流产物?还是暗藏玄机的现代寓言?


又到一年国际素食日,让舍得君带你走近那个决定成为素食者的主人公英惠,重新审视个人与家庭、人性与文明的关系,感受“韩女文学扛鼎人”韩江笔下那奇异又迷人的力量。


图片

与全网热议的“熏鸡事变”不同,在一个普通的凌晨,英惠从噩梦中醒来,便决定不再吃肉。


那些光怪陆离的梦境如同一记重锤,敲碎了英惠平静生活的假象。


丈夫眼看着她扔掉冰箱里一切荤腥,“平凡妻子”突然变成“初次见面的人”,“如此自私、任性”。他无暇细究妻子的异常,只是恼怒为何她不能像往常那样体贴。


连父母、姐姐,也没有过问英惠的心理状况,只是不约而同地合力“规训”她,让她变回一个言行和大众无异的“正常人”。


图片


一切都加速了英惠的“异化”进度。


“生命力这件事情挺奇妙的。”“打工皇后”吴士宏曾感慨,“有一点自己的选择的余地,就蠢蠢就动起来。”英惠也是这样,因为和吴士宏一样不想认命了,便极尽所能做出抵抗:


放弃饮食上的追求,切断社交,抗拒和周边的事物产生交集,静默得宛如一棵树。


图片


看似消极,实则是英惠以及那些和她一样被长久固化在某种角色上的人,能够发出的最大的呐喊声。她安静且坚决地舍下一切,奔向崭新的、不曾被关注的自我。


图片

“姐姐......世上所有的树都跟手足一样。”


在书中,姐姐仁惠与妹妹英惠形成了鲜明对比。当人们赞叹英惠觉醒的勇气时,往往对仁惠有些“怒其不争”:为什么不反抗呢?


事实上,从小看顾幼妹,提防易怒的父亲,成年后白手起家,婚后操持家务,照顾“精神失常”的妹妹......这像极了小说里虐文女主的一生,却是仁惠真切经历过的人生。


图片


直面生活的考验,这份勇气并不比自我觉醒需要的勇气更少。


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生活是苦难的,我又划着我的断桨出发了。”曾经的仁惠,不过是选择竭尽所能扮演好社会分配给自己的角色,在时间的洪流中踽踽独行。


回望过去,其实英惠也有无数个瞬间能改写命运。从找工作到挑选结婚对象,是曾经的她跟自己较劲,不愿放下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才会在生活的长河里随波逐流,难以自渡。


“每一个生命在这世上活着,有时候是无奈的。”和英惠一样,金鸡影后何赛飞也对原生家庭有不愉快的记忆,但她选择理解、接受,勇敢追寻属于自己的美满婚姻。


图片


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舍得放下,才能不再消耗自己。


故事的尾声,英惠躺在病床上靠营养液维持生命体征,渐渐枯萎,而“残酷的时间公平得跟水波一样”,仁惠虽然没有表达过成为植物的愿望,却在事实上把自己活成了一棵树,为家人遮风挡雨,并将继续长出新的枝桠。


图片

韩江说:“我想刻画一个誓死不愿加入人类群体的女性”,于是,想成为植物的英惠诞生了。


挺拔的植物,被扭曲的人性,共同构成了这部平静中自带疯感的《素食者》。


作为一部能让作者在诺奖的一众夺冠热门中杀出重围的作品,《素食者》实质是每一个独立个体对外界暴力与制度规训的拆解、反抗。


图片


权利与服从,自然与文明。受制约的,可能是所有人。


但人生应当是充满了无尽可能和机遇的旷野,不是被固定好的轨道。


如“跳水皇后”吴敏霞在退役后组建家庭、成为博主、转型成为教练员,跳出“运动员”的固有身份,不断探寻人生B面的松弛与幸福。


又如张海迪在发现命运的缺憾时,选择了某种方式以自洽,不疾不徐,像世上千万株植物一样,努力汲取生命的精华,顽强生长,跳出小我,把脚下的荆棘路踏成坦途。


图片
图片


我之生命亭亭,喻以明春待山青。


无论是像英惠一样,于绝境中奋起反抗,还是像仁惠一样,直视着苦难向前迈步,即便痛苦,也像窗外的植物一样尽力舒展吧,向前走,向上生长,总会看见光。


END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