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白酒市场的动销情况呈现出一些耐人寻味的变化。众多经销商反馈,头部品牌的大单品在价格“降维”后,动销速度显著提升,这些产品在300-600元价格带发力,凭借品牌影响力和品质优势,迅速吸引了消费者的目光。

在过去,300-600元价格带一直是区域酒企眼中的次高端“宝地”。区域酒企试图通过打造这一价格带的产品,提升品牌形象,优化产品结构。然而,头部品牌的价格“降维”,无疑给区域酒企的次高端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从市场动销情况来看,头部品牌在这一价格带的份额逐渐扩大,区域酒企的市场份额受到挤压。



1

次高端价格带的新挑战


当头部品牌终端价格逐渐下探后,消费者的认知惯性直接挤压了区域酒企的价格空间。安徽某区域酒企市场总监坦言:“我们的次高端产品在终端店推广时被消费者问到——同样的价格为什么不选名酒?”这种品牌势能差形成的消费心理落差,正在瓦解区域酒企多年构建的价格体系。


价格只是表象,头部品牌凭借品牌势能、渠道资源和资本优势构筑的“降维”打击,也在改写次高端市场的规则。


头部品牌在消费者心中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品牌影响力是区域酒企在短时间内难以企及的”,有经销商如此表示,尤其是当头部品牌的大单品产品价格下探到300-600元价格带时,消费者往往更倾向于选择这些知名品牌的产品,而区域酒企往往在大众酒价格带拥有较强的影响力,在次高端价格带的品牌影响力尚不足。


还有经销商认为,头部品牌在渠道建设方面具有强大的资源和优势。它们拥有广泛的销售网络和完善的渠道管理体系,能够快速将产品铺向市场。当头部品牌进入300-600元价格带时,会与区域酒企在渠道上展开激烈竞争。区域酒企可能会面临渠道资源被挤压、经销商合作意愿下降等问题。一些经销商为了获取头部品牌的产品代理权,可能会减少对区域酒企产品的推广和销售,进一步影响了区域酒企的市场份额。


头部品牌的渠道下沉战略正在形成“吸管效应”。在有的核心市场,有头部品牌通过“厂商一体化”模式深度绑定核心终端,其陈列费投入是区域品牌的3-5倍。湖南某地级市经销商透露:“名酒企业在召开2025年经销商大会时基本都明确表示,会加大2025年的市场投入力度,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



2

从价格对标,转向价值独创


在当前形势下,100-300元价格带是区域酒企的“护城河”,但300-600元价格带,依然是体现其品牌价值的所在。区域酒企需要跳出“价格对标”的思维定式,转向“价值独创”的竞争维度。


举三个在次高端市场成功突围的例子。在竞争白热化的江苏市场,今世缘一方面以“缘”的定位,构建从产品设计到渠道服务的场景闭环;另一方面,又锁定商务宴请的渠道,在400-500元价格带形成了场景护城河。这种基于消费场景的价值重构,或将成为区域酒企对抗名酒挤压的有效武器。


迎驾贡酒自2017年以来,不断优化营销战略,明确“品牌引领、全国布局、核心区域高占有”的目标,强调从品牌、产品、渠道、组织等多要素共同赋能销售,并把洞藏系列作为战略高地聚焦投入,并且坚持“生态文化白酒”的定位。


白云边的业绩主要集中在省内市场,其次高端产品白云边20年,已经在当地占有一席之地。白云边最主要的竞争优势在于其对本省的渠道把控,还有品类优势。在多元化消费需求下,白酒品类正逐渐走向差异化创新发展的道路下,白云边作为兼香型白酒,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机遇。


总得来看,区域白酒在次高端市场并非毫无机会,而是需要形成自己的特色壁垒。而且,在当前行业整体承压严重的形势下,更要集中资源打造根据地市场,通过渠道精耕和消费者培育,扩大在本省市场的更高占有率,才能构建起对抗头部品牌冲击的防御体系。比如仰韶就曾经表示“不到50亿不出省”,而实现目标后,才开始重点对周边市场和一些重点市场进行布局。


卓鹏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田卓鹏表示,次高端价格带首先是品牌价值的竞争,而不是价位的竞争,其次就是品质的对抗。因此,区域酒企应该加强品牌建设的研发力度,打造自己专属的品牌价值体系。


谏策咨询创始人、董事长刘圣松认为,私域运营为区域酒企提供了“赶超”的机会,结合自身优势和市场特点,创造出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体验,让用户更加精准,提高产品的成交率和复购率。


事实上,在头部品牌迫于市场形势,被动“降维”的情况下,区域酒企的次高端战略绝非简单的守城之战,而是一场关乎生存方式的革命。那些能够将地域文化转化为品牌资产、将渠道网络升级为价值共同体、将产品创新升维为体验革命的区域酒企,终将在次高端市场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未来的竞争,或许也不再是规模与资本的较量,而是进化速度与创新质量的比拼。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深植本土、持续进化的区域品牌,才有机会开启新一轮增长。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酒说,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