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姜   姜

编辑 | 骆   言


从成都向西,当都市的喧嚣逐渐褪去,雪山的身影在天际线上清晰起来。在这片由平原向高原过渡的土地上,有一个被酒香浸润了数百年的小镇——王泗。


西岭雪山的融水在这里渗入泥土,空气中活跃着神秘的微生物菌群,它们共同守护着一个关于时间与风土的秘密。


图片


这里的匠人懂得如何与自然对话,他们将雪水的清冽、气候的温润、作物的丰饶,都封存在一个个陶坛之中。


可是,当邛崃的美酒声名远扬时,王泗却始终沉默。它酿出了被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的佳酿,却像一位隐世的匠人,名声被深藏在酒香之后。无数人或许早已品尝过它的滋味,却鲜少有人问起这滋味的来处。


这是一个关于天赋与寂寥的故事,也是一段在时代变迁中寻找自我位置的旅程。



1


山川造化

被风土注定的酒香


王泗镇酿造美酒的天赋,源自这片土地不可复制的地理风土。


图片


地处成都平原向川西北高原过渡的前沿,王泗镇坐落在山水相逢之处。西望是巍峨的雪山,东接是沃野千里的平原,独特的地理格局为酿酒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源自西岭雪山的清流,携带着丰富的矿物质,日夜滋养着这片土地;年均气温16.2℃、降水1050毫米的温润气候,宛如一个天然的酿酒车间。更微妙的是空气中、土壤里活跃的微生物菌群,它们才是王泗白酒独特风味的灵魂塑造者。


图片


得益于大邑县丰饶的物产,王泗镇获得了酿酒的坚实根基。这片灵山秀水孕育的独特气候与物产,共同构成了“王泗白酒”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基因密码。


作为大邑最负盛名的酒镇,王泗汇聚了泗兴酒厂、花香酒业、九鼎米兰酒厂、蜀之源酒业等多家白酒企业,以匠心延续着这片土地绵延不绝的酿酒传奇。



2


浮沉记

盛名之下,品牌之困


“酒乡刃甲酿美酒,醉世神工代代传。”这副楹联,恰是王泗酿酒史的生动写照。这是一部流淌在岁月里的醇香史诗。


故事可追溯至明末崇祯年间。相传驻守此地的王泗将军品尝乡民犒军之酒后大为赞赏,特命军中伙夫学习酿酒技艺。自此,军民共酿之风在此扎根。至今,王泗镇中心十字路口仍矗立着将军雕像,默默守护着这片酿酒沃土。


图片


至清朝乾隆年间,王泗酿酒业已蔚然成风。《大邑县志》记载,当时“酒之家酿者有常酒、甜酒、烧酒等,沽于市者有苦酒、白酒、大麦烧酒……”,市井之间酒香弥漫。2011年发现的明末清初古酒窖遗址,作为县级文物,无声见证着这段源远流长的酿酒记忆。


20世纪80年代,王泗酿酒业达到鼎盛。大邑县曾拥有超过1700家酒厂,仅王泗一镇就聚集了四百余家,形成“家家点火,户户酿酒”的盛况。


2002年,王泗镇被正式授予“中国著名白酒原酒基地”及OEM加工基地;2012年,“王泗白酒”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图片


然而,盛景之下,隐忧渐生。


长期“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贴牌模式,虽让王泗白酒香飘万里,却难以树立自身品牌。除跻身“四川省原酒生产企业20强”的蜀之源酒业成功打造自有品牌外,多数企业至今仍以原酒销售为主业,名酒之乡的声誉与自有品牌的影响力之间,存在着令人惋惜的落差。


为提升王泗白酒的整体品质,2012年成都市批准设立王泗食品产业园,大邑县随之启动白酒产业兼并重组。经过整合,王泗镇仅保留78家规模企业,占全县酒类企业的50%。这场以“转型升级”为目标的改革,旨在改变以往“小、散、乱、多”的产业格局。


图片


2021年,大邑县进一步提出“减少数量、做大总量、提质增效”的新目标,鼓励具备一定规模的白酒企业通过兼并、联合、重组及股权交易等方式进行深度整合。


在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推动下,王泗酒厂数量持续精简。截至2023年,大邑县酒厂总数已缩减九成,仅余143家,其中持证企业71家,整体产业规模不及巅峰时期的十二分之一。


与周边产区动辄百亿的营收相比,大邑白酒十余亿元的业绩显得黯淡。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桶装原酒,无声诉说着这段产业调整期的沉寂光景。



3


新酿

从传统中生长的突围之路


尽管历经产业调整的阵痛,王泗白酒依然保持着坚实的根基。随着产业集中度提高,目前王泗镇拥有白酒窖池5965口,原酒年产能超过2.7万吨。放眼整个大邑县,规模以上白酒企业包括蜀之源、渔樵仙2家,年销售收入达2000万元的企业共有5家。


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如何让这些优质企业实现更好发展?大邑县与王泗镇开启了多维度突围之路。


图片


突围首先向上游延伸,用科技为传统赋能。2025年6月,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的“酿酒专用稻示范基地”在王泗镇正式揭牌。这个占地5100亩的基地,着力破解当地酒企原料外购成本高、品质管控难的困境。通过“政校企”协同模式,推行统一技术标准,并引入区块链溯源等现代科技,构建起标准化、可追溯的酿酒原粮供应链。


与此同时,向下游拓展,以酒旅融合开辟新径。王泗镇积极推进“白酒+”文商旅融合,已打造出甘泉湖、蜀之源酒庄、川之源酒庄、大梁茗酒庄等特色酒庄。


图片


其中蜀之源蜀酒文化园更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这些酒庄通过沉浸式体验,让游客在“古镇饮古酒”“雪山脚下煮酒论英雄”等场景中,亲身感受王泗白酒的文化底蕴与独特风味,从而突破单一的原酒销售模式。


与此同时,大邑县积极探索“白酒+”“果酒+”文商旅跨界融合新模式,借力“西岭雪山+安仁古镇”等知名IP,打造文旅与白酒联名产品,不断拓展消费新场景。


在政府层面,重塑产区品牌成为关键发力点。2021年,大邑县系统提出构建“1+1+N”品牌体系——即打造一个区域白酒品牌“王泗白酒”,建设一个“王泗酒乡特色小镇”,培育多个白酒酒庄和体验中心。


图片


为确保战略落地,专门成立白酒产业发展委员会,由县长牵头统筹,将白酒产业明确为主导支柱产业,配套出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市场拓展等专项扶持政策。


2024年,王泗镇政府进一步提出“扩大白酒产能”和“实施品牌梯次培育计划”等具体举措,核心目标十分明确:引导企业规模化发展,推动“王泗白酒”这一地理标志的规范使用和价值提升。


如今,王泗的酒香依然在街巷间流淌。这缕穿越数百年的芬芳,既见证过“千厂繁荣”的盛景,也陪伴了产业转型的阵痛。而今,借助科技赋能与酒旅融合,这片土地正重新找回酿酒的初心。


图片


当酒庄里回荡起游客的欢声笑语,沁人的酒香也悄然飘向一条贯通传统与创新、连接风土与市场的突围之路。前路或许依然漫长,但这片土地上的酿酒之魂,始终炽热,从未熄灭。


排版:程   节     美编:付佳雪

编校:龚秦川     签审:刘   彬


  ✦   好文推荐✦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