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列夫·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卷首写了这样一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知酒君近日于西南某新一线城市走访市场,发现这些大城市经销商的生存状态也可以写成这样一句话:“赚钱的酒商都是相似的,赚不到钱的酒商各有各的困难。”

只是这后一句话的“赚钱”与“赚不到钱”的真相,在不同类型的酒商那里体现完全不同。知酒君近日与多名开发商、经销商、终端商进行访谈——

论亏损,有终端说:“今年预亏5%。”有终端商说:“今年上半年预估下滑一半。”

论止损,有人说,“不是不想努力,像踩在海绵上。”也有人说:“生意不好嘛,想办法!光想有什么用?”又说,“想得越多,跌得越多。”

谈到行业,酒商的“一腔苦水”倒不完,也收不住,但却未曾想过逃离这个行业。至少在目前,他们理性地发现,也没有比这更好且适合酒商的新行业。因为,即便下滑也还有钱赚,即便预亏也有信心在下半年“找补”回来。


  什么叫“像踩在海绵上”?


(规模:500万,主要渠道:团购+零售,代理产品:酱酒)


六月中旬,成都这个西南地区的新一线城市已经很闷热了,知酒君差不多是下午两点赶到甄老板(化名)门店的,室外,正是最热的当口。店里,倒是另一番“清凉”光景。

店里只甄老板和员工两个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刷着手机。这位甄哥,原来只代理一款全国颇有名气的酱酒,随着该产品价格穿底,现在又代理了一款刚上新且政策不错的产品。让他苦恼的是,不是不努力做销量,而是成交价格越来越低,利润空间严重压缩,上半年亏损了5%。

甄老板拿自己代理的一款产品举例,从446元、400元、380元、350元,一路卖到现在的300元,甄老板发现“厂家快速涨了几次价,(这款产品)就跌了几次价。”

“疫情期间都没亏钱,去年也能打平,今年这个形势下去大概是要亏了。”甄老板甩出此话,还指了指店外,这条街上五家店今年都不好做,就算是名酒也有亏损的,其中一家前段时间直接关店了。甄老板归因于“需求严重不足,购买力又弱”。

“如果(这样困难的)行情再持续3年,还熬得住吗?”知酒君问。

“熬不住。”甄老板顿了一下,双方一时无言。

“唉,不是不想努力,像踩在海绵上……”甄老板形容现在的状态很无奈。

图片

这位主要代理二三线酱酒品牌的甄老板,他的无力感来自三方面:一是品牌力太弱;二是厂家给到的补贴力度减少了;最后一点,四川酱酒的市场上升空间不大,流行过后便是下滑。

甄哥倒也没有完全放弃,现在正在想着新的办法,趁着调货价低丰富了店内的产品,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做团购维持好现有客户,以及想好了把“自己卖出去”的主意,凭借自己过去几年建立的渠道资源,为茅台镇中小企业提供西南市场的营销服务。



“卖货很简单,担心价格再跌。”

(规模:2000万,主要渠道:团购+零售,模式:代理+零售:产品:全品类)

不同于上面的甄老板,贾老板是做名酒的,代理着某浓香名酒和酱香名酒。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在贾老板的门店,我们等了好一会儿,才见到老板本人。他在另一个房间打电话,拒绝一个名酒业务员带来的续约电话,随后该业务员上司及大区总在1小时内也纷纷打来电话,贾老板坚持拒绝,“卖一瓶亏一瓶,这款产品我不做了。”

“端午节(卖酒情况)不太好。”“红包也不好使,我们做高端酒,扫码开瓶少。面子问题,那种场合(商务宴请),好意思扫码?”“和各个名酒厂的合作,之前是几家的经销商,现在只剩一家还可以合作。”“除了飞天,全部都在倒挂。”

贾老板对市场情况有问必答,简单,直接,毫不避讳。贾老板人很年轻,30来岁,一共经营着三家门店,一家在城东,两家在城南,他说:“我,3个店,卖货很简单,只是赚不了钱。”

贾老板透露今年营业额整体下滑,预计下滑幅度在50%甚至往上。他以刚过去的端午节动销为例,“(今年)前4个月还好,这个端午节感觉很差,基本没有流(通)出去。”

不赚钱的根本原因还是价格倒挂,“现在虽然库存大,最大的问题还不是担心卖不出去,只担心跌价。”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现在有些产品已经跌到底价以下了。”

“你怎么应对?”知酒君问。

“缩小打款。”这是第一招,既然多数产品不赚钱,那么就该“节流”。第二招,砍掉不赚钱的产品,今年拒绝续约某名酒就是其一。第三招,两个字——躺平(其实是坚决不折腾,不犯错)。

不过贾老板倒也没有真的就走到第三步去,他深知经销商和终端商双重身份,抗风险能力不如大商超商强,因此一切以利润为准。因此当前最重要的是,还是构建团购资源,“我入行时间5年左右,家底不厚,客户也不多,但数量不多的客户关系稳定且需求很大,对名酒需求很大,稳定谋发展不成问题。”


开发商也做不好传统渠道了


(规模:数亿元,主要渠道:特渠+新零售+批发,产品:全品类)

开发商的故事,知酒君在不久前已经写过了,《“这两年是开发商非常好的风口”,这位朋友,你怎么敢说的?|酒商志》(点击阅读原文)的案例就提到,一开发商原来占据营收50%以上的传统经销渠道萎缩至不足5%,在盈利难、利润低的酒商生存状态下,这位开发商加大了特通渠道和新零售渠道的权重。

所以,这位开发商正在适当减少或停止开发酱香产品,暂不考虑清香(利润不够),选品上加码浓香,补充中低端价格带产品。

与此同时,从人才到团队,从个体到全体,开发商也开始全面进行改革。这两年,该开发商为了维持正常运营,进行了大面积裁员,业务萎缩的传统招商团队从28人减少至2人。业务员缩减,但公司的内容团队增加了,这个团队不仅年轻,而且都是多种技能傍身,会作图、会制表、会设计、会文案、会拍摄、会直播、会用ChatGPT……员工都是复合型人才,技能拉满,也能兼职做点儿“销售业务”。

图片

3类酒商都各有各的难,各有各的招,诸君是哪一类?

另外,知酒君的两位同事在中部走访市场,据称,途中被一批发商发了邪火,“生意这么不好,就是你们这些媒体(指的是直播,卖酒影响线下以及年轻人不正常上班)导致的。”在河南,有经销商表示开发产品全面退潮,整体大盘正在萎缩;在湖南,有经销商表示消费量确在减少,但消费价格依然企高。

酒商的生存指“难”,但其实也都在看准方向做出迅速调整,淡季的难以及今年的难都是可预见的,正如贾老板反复提及,当前还是有利润空间,厂家也在沟通想办法,马上就是升学季,更有年度最大旺季中秋节,做好降本增效,这份事业能够坚守,也值得期待。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XN知酒,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