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从1963年首获“中国名酒”至今,

五粮液以强大、主动、自信之姿态,

展现了中国名酒的榜样力量。

为弘扬中国名优白酒的传承与创新,给产业发展以引领推动,给市场消费以主流导向,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和主办“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活动。

 

这是一次中国名酒的再回味,一场酒业大师、权威专家、前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们对中国名酒的集中鉴评,一场鉴评专家、媒体走进企业的深度调研行,一次持续全年的中国名酒集中巡礼报道,一场年终榜单、鉴评结果、宣言发布,一份年度酒业传承与创新报告发布,一场年终中国名酒成就集中展示。

 

出品丨云酒头条

 

8月28日晚间,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半年报。报告期内,五粮液实现营业收入506.48亿元,同比增长11.30%;净利润190.57亿元,同比增长11.86%

 

这也是自2016年以来,五粮液上半年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连续九年实现同比双位数增长,再次交出了一份稳中向好的“答卷”,堪称中国名酒高质量发展典范。

 

五粮液首获“中国名酒”,是在1963年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评酒会。

 

这届评酒会首次制定了详尽的评酒规则,并对所有酒样进行了密码编号处理,以确保评委在不知晓掌握酒样具体信息的情况下,仅凭酒的色、香、味表现,按照百分制进行打分撰写评语。

 

盲评之下,首次参加全国评酒会的五粮液以层次感强、各味谐调的特点征服了评委,最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中国名酒”称号

 

自此以后,五粮液在接下来的三届全国评酒会中,面对越来越严的评选规则,依然表现出色,连续四次获得“中国名酒”荣誉。

 

以五粮液为代表的“中国名酒”,引领了酒业的发展。1963年、1979年、1984年、1989年先后评选出的老八大、新八大、十三大、十七大名酒,共同组成了中国名酒大家庭,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推动中国酒类产业与市场的格局发生深刻改变。

 

图片

 

在不断获奖的过程中,五粮液也在持续发展壮大。

 

1972年,被誉为白酒勾调鼻祖与创始人的五粮液酒厂总技师范玉平,针对不同产品的风格特点,创新性地以酒调酒,独创了“缓冲、烘托、平衡”的“范氏勾调技术”。这一技术得到国家商业部、轻工部的高度重视,并被行业广泛借鉴和全面应用

 

1978年,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原所长华罗庚指导五粮液运用优选法和统筹法开展实验,成功研制出低度五粮液,并欣然题诗纪念:“名酒五粮液,优选味更醇;节粮五百担,产量添五成。豪饮李太白,雅酌陶渊明;深恨生太早,只能享老春。”

 

1989年,五粮液与中国科学院共同研发了计算机勾调专家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数据化与人工感官化的有机结合,这一创新大幅提升了勾调效率和产品质量,荣获国家商业部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被业界誉为“勾调双绝

 

……

 

1989年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结束后,我国再未举行全国性评酒大会,但名酒五粮液的故事,却一直在延续。

 

2019年,五粮液集团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2020年,五粮液首批入选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同年五粮液市值突破万亿;2021年,五粮液荣登“全球品牌价值500强”“中国品牌价值100强”;2023年,五粮液技术攻关取得突破,13项技术成果“国际领先”,在国际上首次发现4个新菌种,均以五粮液命名。

 

图片

 

如今的五粮液,还在持续获得新成就。

 

从业绩上看,五粮液2023年总营收832.72亿元,同比增长12.58%;净利润302.11亿元,同比增长13.19%。

 

2024年上半年,五粮液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实现双位数增长,产品线全系列增长。其中,五粮液产品实现营业收入392.05亿元,同比增长11.45%;其他酒产品实现营业收入79.06亿元,同比增长17.77%。基本盘稳固的五粮液,正快马加鞭地奔赴1000亿元营收

 

与业绩同步增长的,还有五粮液的品牌价值。

 

在2024年6月19日由世界品牌实验室(WorldBrandLab)主办的第21届世界品牌大会上,五粮液以4498.72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单第15位。值得注意的是,这是五粮液品牌价值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品牌势能充沛且发展稳健。

 

在数字化方面,五粮液已经从生产、营销、渠道和组织4个方面,进行了变革。

 

在生产方面,五粮液以数据为核心对全价值链进行流程优化,覆盖原料获取、生产、包装和销售等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完整信息链,确保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的有效管控。

 

在人才方面,五粮液拥有中国酿酒大师、中国首席白酒品酒师、国家级白酒评委等国家级行业领军人物64人,省级骨干人才67人,市级中坚人才517人,酒类技术技能人才4000余人组成的人才梯队。

 

在技术方面,五粮液拥有中国轻工业浓香型白酒固态发酵重点实验室、国家白酒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白酒分中心)、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多个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学术方面,五粮液风味研究团队携手知名科研团队,在材料学顶级期刊《Matter》、美国食品科技学会(IFT)主办的老牌知名期刊《JournalofFood Science》等,发布重磅研究成果,代表了我国白酒行业在国际权威刊物发表论文的顶级水平。

 

内外兼修,逼近千亿营收的五粮液,又将创造哪些传奇?

 

图片

 

9月4日,由中国酒类流通协会发起、主办,云酒传媒、《酿酒》杂志联合发起、承办的“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系列活动之企业调研,将走进五粮液,再次感受五粮液深厚的内涵与强劲的发展脉搏,发现五粮液在新时代不断突破跨越的核心力量。

 

活动期间,专家团将实地探访五粮液,再度品味中国名酒新风采,他们是:

 

王新国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

图片

 

季克良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主席

酒业大师,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图片

 

曾祖训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专家组名誉组长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专家组成员

图片

 

张国强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图片

 

秦书尧

中国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

图片

 

张武举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

第四届、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图片

 

陈继才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

第四届全国评酒会评委、第五届全国评酒会特邀评委

图片

 

胡森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图片

 

栾作禄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图片

 

谢义贵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

图片

 

赵彤

“回味&品味”鉴评委员会观察组组长

《酿酒》杂志总编辑

图片

 

图片

 

#“回味&品味”酒业传承与创新榜(点击链接阅读原文)

● 亲眼所见、亲身所感,35年后老评委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珍酒

● 倒计时2天,王贵玉/秦书尧/张国强/胡森/李克明/周心明,再鉴贵州珍酒

● 时隔35年,老评委将再鉴珍酒,品味酱香之“珍”
● 倒计时3天!王贵玉/秦书尧/张国强/胡森/李克明/周心明走进贵州珍酒
● 这件事过去35年了,依然值得我们再次“回味&品味”位鉴评天团来了:王新国/季克良/高景炎领衔,五届全国评酒会评委聚首“回味&品味”
● 那场最严评酒会,奠定了今天的名酒格局
● 中国名酒的力量
● 首位度40%,中国名酒领跑白酒产业
● “中国品牌有的已有强大世界影响力”,名酒表现如何?
● “创新是白酒生产技术发展的核心”,名酒做了多少贡献?
● 中国名酒的“品质革命”
● 中国名酒,文化引领者
● 中国名酒,解码未来
● 我的父亲曹述舜与第五届评酒会
● 艰巨的任务,严格的评选——第五届全国评酒会浓香白酒评选纪实
● 包揽全球烈酒榜前五名,这就是中国名酒力量
 “35年再回味”老评委组团首站将走进名酒西凤,调研老名酒新成就
● 季克良:我想看看中国名酒们的新成就
● 高景炎:喝好酒、选名酒,名酒要做好消费者品质标杆
● 王新国/季克良/王贵玉/吴晓萍/高军/赵彤/周心明,鉴评专家组团首站走进西凤
● 王新国/季克良/王贵玉/秦书尧/张建有/吴晓萍/高军/赵彤/周心明走进西凤,不见不散!
● “35年再回味”老评委组团首站走进西凤
● 王新国/季克良/王贵玉/秦书尧/张正/张周虎/张建有/吴晓萍/高军/赵彤/周心明“35年再回味”,观点来了!
● 全国评酒会老评委走进西凤,见证老名酒新成就
● 六个维度,发现西凤老名酒重生的百亿路径
● “35年再回味”,我们看到这样的西凤酒

 

你怎么看五粮液的老名酒新成就?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文中配图来自企业、云酒头条

 

【云酒头条】原创,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3296381611(手机同微信)

·  END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