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酒道

吴勇:酒类营销五大策略重构情绪引力

吴勇
◇
酒业公益品牌酉贤创始人
◇
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探索发起人
◇
酒业观察家和培训专家
消费情绪概念最早由日本专栏作家荒川和久提出,用以指代年轻人通过消费行为获得精神满足的现象,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
当下我们也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在步入悦己型的个性化消费阶段。酒业更是如此,提供不了消费情绪,答案很确定——几乎卖不动,或者只能以极低的价格作为纯粹的功能性产品出售。

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绪载体。它的物理属性是乙醇和水,但它的商业价值和消费驱动力几乎100%来自其附加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
如果不能提供消费情绪,酒就退化成了消毒液、燃料或者难喝的粮食或水果发酵液——失去快乐的属性,酒就不再是酒。
所以,酒类营销的核心在于情绪价值的打造。
既然情绪如此重要,如何方能系统地、有策略地重新构建和传递情绪呢?以下是我认为如何提供消费情绪的几个核心方向。
一瓶美酒承载的六重体验
诚然,每个人饮酒的目的和感触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明确酒能提供哪些情绪,才能有的放矢。我在这尝试做个梳理,不外乎六种。
五大策略让品牌“有酒亦有故事”
一瓶酒的禀赋因水土环境、匠心技艺、风俗习惯等不同,而表现出的风格和特征是迥然不同的。很多时候,不是一瓶酒的物力不够,而是心力不及——也即消费情绪不到位。
首先,打造场景,用场景唤醒情绪
人喝酒,喝的从来不是酒本身,而是场景。那问题来了, 你的酒出现在什么场合?吃火锅时?深夜加班时?朋友聚会时?情人节晚餐时?这时的解决方案,不外乎是以下几种:
其次,讲好故事,用故事承载情绪
故事是情绪的容器,没有故事,酒就只是一瓶液体。那问题是你的酒背后有什么故事?是创始人的匠心?是产地的风土?是一个有趣的酿酒理念?
我认为,解决方案应注重三个方面:
我经常复述三国时孙权的一句话: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以矣。
第三,设计颜值,用视觉触发情绪
在社交媒体时代,好看,本身就是一种情绪价值。但问题是你的瓶标、包装、酒杯设计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让人有拍照分享的欲望呢?一瓶不能让人有拍照分享冲动的酒,在当下的语境中,那就不是一瓶合格的美酒。怎么办?
第四,创造体验,用体验深化情绪
体验是情绪的放大器,但怎么获知消费者购买和饮用的过程有什么独特体验呢?
第五,聚焦圈层,用归属感固化情绪
卖给所有人的酒,严格来说上来说是没有情绪的。而卖给知音的酒才真正物有所值。但问题是,每个品牌的酒是为哪一类特定人群服务的?
三步将情绪价值注入品牌基因
如果你觉得提供不了消费情绪,那说明你的品牌和产品在场景构建、故事讲述、视觉设计、体验打造和圈层聚焦这几个环节上出现了缺失。
聚焦三个方面,立即行动。
记住,消费者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或者说,是自己所向往的一种情绪和状态。
你的酒,只是帮助他们抵达那种状态的船票。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