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长江酒道

图片


吴勇:酒类营销五大策略重构情绪引力

图片

吴勇

酒业公益品牌酉贤创始人

黄河文明与酒文化渊源探索发起人

酒业观察家和培训专家



编者按

在同质化竞争加剧的当下,如何让产品成为消费者情感表达的媒介,或是破局关键。


吴勇系统拆解了酒类情绪价值的六大维度,并提出场景构建、故事叙事、视觉设计等五大落地策略,为行业提供了从“卖酒”到“贩卖情绪”的转型路径。


长江酒道获授权刊发,以飨读者。


消费情绪概念最早由‌日本专栏作家荒川和久‌提出,用以指代年轻人通过消费行为获得精神满足的现象,主要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日本社会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


当下我们也进入老龄化社会,同时也在步入悦己型的个性化消费阶段。酒业更是如此,提供不了消费情绪,答案很确定——几乎卖不动,或者只能以极低的价格作为纯粹的功能性产品出售。


图片


酒,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情绪载体。它的物理属性是乙醇和水,但它的商业价值和消费驱动力几乎100%来自其附加的情绪价值和社交属性。


如果不能提供消费情绪,酒就退化成了消毒液、燃料或者难喝的粮食或水果发酵液——失去快乐的属性,酒就不再是酒。


所以,酒类营销的核心在于情绪价值的打造。


既然情绪如此重要,如何方能系统地、有策略地重新构建和传递情绪呢?以下是我认为如何提供消费情绪的几个核心方向。



1


一瓶美酒承载的六重体验


诚然,每个人饮酒的目的和感触是不一样的,我们必须明确酒能提供哪些情绪,才能有的放矢。我在这尝试做个梳理,不外乎六种。


社交联结与欢乐。酒是宴席、派对、聚餐的催化剂,贩卖的是热闹、亲密、打破隔阂的快乐。


放松与慰藉。排忧、消愁、解闷等。贩卖的是独处时的放松、舒缓压力、自我犒劳的治愈感。


身份与品味。正宗年份酒、大师勾调、列级名庄、单一麦芽威士忌、限量版清酒。贩卖的是优越感、专业度、社会地位和审美品味。


故事与氛围。一瓶酒背后的传奇故事,贩卖的是文化、历史、风土人情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潮流与个性。低度酒精饮料、网红调酒。贩卖的是年轻、时尚、叛逆、与众不同的个性标签。


健康与愉悦。酒的本质在于健康与快乐,理性饮酒的背后是人性关怀,传递的是尊享与敬畏。



2


五大策略让品牌“有酒亦有故事”


一瓶酒的禀赋因水土环境、匠心技艺、风俗习惯等不同,而表现出的风格和特征是迥然不同的。很多时候,不是一瓶酒的物力不够,而是心力不及——也即消费情绪不到位。



首先,打造场景,用场景唤醒情绪


人喝酒,喝的从来不是酒本身,而是场景。那问题来了, 你的酒出现在什么场合?吃火锅时?深夜加班时?朋友聚会时?情人节晚餐时?这时的解决方案,不外乎是以下几种:


内容营销。拍摄短视频、图片,直接把你的酒呈现这些场景。比如一群年轻人围着火锅举杯畅饮,一个白领女性在落地窗前看着夜景小酌,情侣在浪漫晚餐上碰杯等等。


渠道绑定。与火锅店、烧烤店、西餐厅、酒店合作,成为旗帜鲜明的推荐佐餐饮品。


口号植入。火锅绝配、一个人的微醺时光、**酒是粮食精越喝越年轻、庆祝时刻必有我等等,诙谐幽默,但能直达情绪。



其次,讲好故事,用故事承载情绪


故事是情绪的容器,没有故事,酒就只是一瓶液体。那问题是你的酒背后有什么故事?是创始人的匠心?是产地的风土?是一个有趣的酿酒理念?


我认为,解决方案应注重三个方面:


品牌故事。 挖掘并传播酿酒师的经历、产地的独特气候、酒厂的历史传承。哪怕是一个虚构的、美好的理念,比如“献给所有不甘平凡的人”,也比没有强。


产品故事。为每一款酒起一个有趣的名字,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文案想必毋庸置疑。我见过一个最心旷神怡的低度酒和它的叙事,野莓丛林——仿佛喝下了一整片北欧盛夏的森林。


用户故事。收集并展示用户喝酒后的真实感受和故事,不要小瞧这个UGC——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 Content),它打破了传统内容创作的界限,让每个消费者都有机会成为内容的创造者和分享者。


我经常复述三国时孙权的一句话: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以矣。 



第三,设计颜值,用视觉触发情绪


在社交媒体时代,好看,本身就是一种情绪价值。但问题是你的瓶标、包装、酒杯设计是否有吸引力?是否让人有拍照分享的欲望呢?一瓶不能让人有拍照分享冲动的酒,在当下的语境中,那就不是一瓶合格的美酒。怎么办?


包装升级。聘请优秀的设计师,打造具有辨识度和美感的包装。复古、极简、国潮、卡通……风格要符合你的目标情绪。


视觉锤。创造一个独特的视觉符号,让人一眼记住。


开瓶体验。甚至开瓶的方式、倒酒的声音都可以成为体验的一部分。



第四,创造体验,用体验深化情绪


体验是情绪的放大器,但怎么获知消费者购买和饮用的过程有什么独特体验呢?


做好线下活动。举办品酒会、调酒教学、酒厂参观之旅,让消费者沉浸其中。


搞活线上互动。如发起“最美干杯时刻”照片征集、调酒配方大赛等。


跨界联名。与音乐节、艺术展、时装品牌合作,绑定特定 lifestyle和情绪。



第五,聚焦圈层,用归属感固化情绪


卖给所有人的酒,严格来说上来说是没有情绪的。而卖给知音的酒才真正物有所值。但问题是,每个品牌的酒是为哪一类特定人群服务的?


精准定位。是刚入社会的Z世代?是资深的中产威士忌爱好者?是注重健康生活的都市女性?人群一定要锁定,不能想着老幼通吃。


社群运营。建立微信群、粉丝群,在里面分享知识、组织活动,让消费者找到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KOL/KOC营销。找到与你品牌调性相符的意见领袖进行推广,他们的推荐本身就带有情绪和信任背书。



3


三步将情绪价值注入品牌基因


如果你觉得提供不了消费情绪,那说明你的品牌和产品在场景构建、故事讲述、视觉设计、体验打造和圈层聚焦这几个环节上出现了缺失。


聚焦三个方面,立即行动。


首先,重新定义你的酒,它代表哪种情绪?为谁而生?在什么场合喝?


其次,检查所有触点,从包装、文案、社交媒体到销售渠道,是否都在一致地传递这种情绪?


再次,选择一个突破口,从上述策略中选择一个你最擅长的,先做起来,比如先讲一个好故事,或者先打造一个爆款场景视频。


记住,消费者买的不是产品,而是更好的自己,或者说,是自己所向往的一种情绪和状态。 


你的酒,只是帮助他们抵达那种状态的船票。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