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洪大大

编辑 | 骆   言


上半年,白酒行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持续探索前行。


前有五粮液、泸州老窖等头部企业宣布研发低度化产品,后有洋河联合京东推出211ml洋河光瓶酒“话桑梓”及酒鬼酒、水井坊等企业在不同渠道宣布推出小包装规格产品……


在行业深度调整期,低度化、小瓶酒会是行业解药吗?


01

趋势之争:

行业风口or权宜之计?


长江酒道采访多位行业人士,将乐观派、悲观派的观点进行呈现。


乐观派代表:

四川省酒类流通协会执行会长、长江风酝商学院院长铁犁

长江风云商学院执行院长李春霖

北京卓鹏战略咨询机构董事长田卓鹏


核心观点:年轻化不可逆,小酒市场将扩容4倍


5

长江酒道

9:01

图片
图片

10''

小酒是链接Z世代的社交货币。当下的消费趋势是人格、文化、消费个性化,小酒和低度化酒是酒链接年轻消费群体的符号。通过小酒、低度化酒拉动大酒是时代的进步。未来五年,小酒的体量会增加1倍,未来十年,小酒体量增加4倍是大概率事件。

9:18

图片
图片

7''

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的产业跃迁。小酒及低度化是大势所趋。企业战略布局首先要引入洞察模型,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塑造,要把注意力从功能价值,转移到情绪价值,从引领者意识,转向陪伴者意识,从产品观向服务观进化。

9:41

图片
图片

8''

得年轻人得天下。低度化和小酒化是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85后有3.4亿人,95后有2.6亿人,是未来最具潜力的消费群体,低度化和小酒是满足年轻人微醺化、健康化、低度化的需求,是打赢年轻消费资源争夺战的关键。




悲观派代表:

设问酒道工作室创始人王伟设

传才智库首席专家王传才

北京太和金樽文化有限公司、山东酒优盟文化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金贵


核心观点:低度化是妥协,小瓶装难成气候


7

长江酒道

9:58

图片
图片

6''

头部挤压下的市场缝隙求生。进军低而小的市场是行业天花板塌陷倒逼的被动行为,是一、二线品牌挤压三、四线品牌生存空间,竞争会更加惨烈,这只是在填补市场缝隙,不具有战略意义,且胜负难料。

10:09

图片
图片

6''

伪需求陷阱下被果酒替代的宿命?“低”主要是酒体年轻化需要,“小”更多是面向C/D端即饮市场,是白酒为适应年轻化即饮趋势做出的一种选择,不能代表白酒未来发展方向,潜力有限且很容易被其他低度酒饮所替代。

10:27

图片
图片

14''

降度=放弃白酒的文化护城河。降度是对白酒特色的背离,会失去与洋酒形成差异化竞争的核心优势。假如低度酒能撼动高端市场,低度飞天茅台价格超越高度,那就是低度酒时代真来了,否则只是补充。不仅难在风味上与洋酒、果酒竞争,还会丧失高度白酒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与礼仪价值。




02

“低而小”风潮下的精专之道


酒企布局低度化与小酒市场,源于消费变革下的结构性重构。在这种风潮下,酒企如何打好小而美的突围战,如何做好低度化赛道的“精”与“专”。


王伟设认为,产品必须具有精准的场景功效,并满足刚性的成本约束,否则没有经济效益,投入产出失衡,应该提供系统化、年轻化解决方案,需要提供“情绪化”价值与场景,营造消费者参与互动的体验。


图片


“低度化及小酒热潮,既不能盲目跟风,也不应完全按兵不动,不必追求全品类布局,可聚焦细分场景或细分人群。”铁犁表示,如针对露营、野餐等户外场景,开发便携易饮的低度小酒;或面向女性消费者,推出果味低度酒,突出 “低负担、高颜值” 特点。


铁犁认为,中小酒企可深耕社区便利店、本地餐饮小店等,通过 “近场零售”提升消费者触达效率。通过精准的产品定位、本地化的渠道布局。同时,应控制成本,避免过度投入包装和营销,以 “小而美”的产品打动特定消费群体。


杨金贵表示,低度化并非完全不可探索,但要建立在坚守核心工艺与风味特色的基础之上,不能将低度化作为获取短期流量的手段,真正的产业升级,应当在坚守固态发酵等核心工艺的基础上,以高度酒为根基创新文化表达与消费场景。


图片


田卓鹏认为,要做好流量源、场景源、社群源三源打法,线上种草和线下融合,利用网红特色餐饮渠道、小酒馆等场景,激发年轻人的社群营销。


总体来看,小酒化、低度化观点争论背后,反映出酒企在行业调整下积极寻找应对之道的信号。但产品只是最基础维度的竞争,未来的行业竞争,将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 “以场景和服务为导向”,唯有明白此理,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