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文|知酒团队


图片
本文整理自中国高质量出海论坛中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熊玉亮等嘉宾的观点。


5月20日,第34届中国(广州)国际名酒展期间,一场以“逐梦新世界 共享新蓝海”为主题的中国高质量白酒出海论坛,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在广州国际名酒展期间围绕白酒全球化这道“必答题”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熊玉亮解码了核心观点,从战略层面必要性到实际落地路径探索,规划出“文化出海”的清晰蓝图。



图片

出海之“必”:从行业困境到战略抉择


中国诗酒文化协会副会长熊玉亮在发言中用一组数据点明出海的紧迫性:2016年全国白酒产量达历史峰值1358万千升,2024年已下滑至414.5万千升,9年锐减超900万千升;同时,白酒社会库存高企、价格倒挂等问题凸显。反观海外市场,2024年中国白酒出口额虽同比增长20.4%(达9.7亿美元),但占国际烈性酒贸易额仅2.4%,与“生产大国、文化大国”地位极不匹配。因此,加快白酒出海步伐是大势所趋。


图片


这一出海观点与众多嘉宾观点不谋而合,并得到了进一步深化。大湾区商协会秘书长委员会监事长兼秘书长梁怀东曾在开幕式上直言:“企业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香港酒业总商会中国烈酒和葡萄酒委员会主席席康更以“不出海,便出局”警示行业——国内市场进入存量竞争,海外市场(如东南亚、欧美华人社区)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白酒行业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战场。


图片

左梁怀东,右席康



图片

出海之“核”:文化为媒,双向解码


熊玉亮在发言中强调:“白酒出海,本质是文化出海。”中国白酒不仅是酒精饮品,更是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的豪情、苏轼“酒酣胸胆尚开张”的洒脱,是“无酒不成席”的生活哲学。国际友人“喝懂”白酒的前提,是“读懂”其背后的中国文化。这一观点在论坛高峰对话中引发共鸣。广东省酒类行业协会彭洪会长认为,中国白酒的海外推广方式需要升级更新,广告思维需与国际表达方式接轨,根据国际环境因地制宜调整推广策略。广州橡树投资董事黄钦鉴指出,白酒出海难的核心在于“文化难以被海外认可”,需打造一套可被国际理解的文化体系。


图片

左彭洪,右黄钦鉴


对于如何实现“文化出海”这一问题,熊玉亮提出“双向解码”路径:


其一是标准接轨:推动《白酒国际标准》与全球体系对话,用国际通用语言讲清“中国白酒为何独特”;其二是场景翻译:结合当地生活场景做“文化转译”——如欧洲市场可将白酒作为配奶酪的“东方特调”,清香型白酒作为鸡尾酒基酒;东南亚市场则可融入节庆宴饮,成为“文化符号”。



图片

出海之“术”:守正创新与生态共建


论坛上,“守正创新”被反复提及。熊玉亮强调,“守正”是守住非遗酿艺的历史温度,“创新”则需接住AI、跨境电商等新工具。这与贵州南将集团董事长程伟民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强调通过AI分析海外社交媒体饮酒偏好,降低获客成本。可在获取信息的基础上针对性开发小瓶装、低度数产品,有效拉动市场增长;山西皇城相府酒业副总经理张明霞则指出,海外市场潜力大,但单靠企业难突破渠道壁垒,需借助科通国际名酒展等专业平台,借力其全球经销商网络。


图片

左程伟民,右张明霞


此外,关于中国白酒出海这项“系统工程”熊玉亮给出了三点建议:


政府与协会、企业、社会多方联动:当前贵州省直有关部门的白酒境外推广经验被肯定,需进一步推动政策支持与贸易壁垒(如技术、关税壁垒)的消除;联合地方酒类流通协会,鼓励酒企“走出去”,传播出海经验,形成可落地出海路径,共建出海生态。


运用平台赋能:现场成立的“中国白酒国际化战略联盟”,将整合产业链资源,提供政策咨询、渠道对接等支持;鼓励中国白酒企业与海外经销商、媒体、文化机构等深度合作,共同举办品鉴会、文化讲座等活动,提升中国白酒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做全球消费培育:研究国外消费者的习惯与场景,开展教育活动,减少消费瓶颈,打造“认识-认可-选择”的消费认知路径,打造符合国外的白酒文化体系和语境,为中国白酒出海营造消费氛围。


熊玉亮的倡议得到了与会嘉宾的热烈响应。大家一致认为,中国白酒出海不仅是一项战略选择,更是推动中国酒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只有坚持守正创新,加强生态共建,才能共同开拓中国白酒的新蓝海,让中国白酒成为连接世界的桥梁和纽带。



图片

出海之“标”:向华信奖的文化传承者致敬


论坛同期颁发的“华信奖”,不仅是对企业和个人业绩的表彰,更聚焦“文化传播者”——那些坚持十年讲好酒故事的企业、在海外办“白酒文化体验课”的经销商,被视为中国白酒的“出海名片”。正如熊玉亮所言:“白酒的香气能飘多远,取决于文化的根扎得多深。”


图片


“华信奖”的设立与颁奖典礼不仅在于对白酒文化出海的标杆企业的致敬与表彰,对于国内尚未出海的白酒企业而言,他们是出海的先行者,更是提供了一种可参考的出海路径的样本,鼓舞更多酒企迈出出海的步伐。


白酒出海并非一朝一夕,需要社会各方对于长期主义的践行和对目标的共同努力,当前,中国白酒出海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此前在香港的IGC国际烈酒大赛的圆满举办为白酒出海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信心,作为白酒出海第一站,为白酒从香港走向世界提供合作契机。同时,白酒出海的世界形势也在持续改善中。各产区政府出台鼓励政策,中国经济增长与文化自信提升为白酒出海提供政策背书与文化势能;中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为白酒作为佐餐饮品的推广奠定了基础;全球烈酒市场中国白酒占比不足5%,东盟等新兴市场中产阶级崛起、高端需求扩大,增长空间广阔;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为中国白酒在国际舞台上树立品牌形象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白酒出海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代”。


但目前白酒出海仍面临跨越文化差异(国内外消费场景不同)、政策壁垒(各国关税/准入标准)、产品适配(高酒精度、价格偏贵、风味表达国际化)、渠道与团队短板等挑战和鸿沟,需通过建立国际化营销团队、优化产品(如降度)、讲好文化故事、通过线下品鉴会加强沟通等方式与途径来逐步解决。


图片


中国白酒出海已进入“加速落地”关键期,虽面临文化、政策、产品适配等多重挑战,但在政策支持、中餐普及、市场潜力及综合国力等机遇推动下,“不出海,就出局”的共识已形成。通过文化输出、产品创新、渠道深化及年轻力量赋能,白酒有望从“走出去”迈向“走进去”,在全球烈酒市场占据更大份额。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