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运之城杭州,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2023年9月26日
如果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必须更深度地和产业结合起来,杭州和中国是否已经为此准备好了?![图片]()
1990年,北京举办亚运会,那是中国第一次举办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此后三十多年里,中国举办了不少体育赛事和重大活动。这些赛事和活动之间的大多每次间隔四五年,但在两个时段里,大型赛事活动极为密集,可以称为两次“赛会潮”。第一次赛会潮是2007年到2011年,期间举办了2007年上海特奥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1年深圳大运会。第二次赛会潮从2022年到2025年,期间已经举办和即将举办的活动有北京冬奥会、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成都世界运动会。这两次赛会潮,正好对应着中国经济的两个关键的转型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大致已经完整经历了四个阶段,目前正在第四个阶段向第五个阶段转型的关键节点。第一阶段大约是1978年到1992年,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期。这一期间,中国经济整体仍处在国有经济和计划经济主导的状态之下,但已有一些灵活的增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和外商投资开始出现。但这期间的经济改革,还没有触动太多存量。第二阶段是1992年到2001年,这一阶段是中国真正的“经济转轨期”,中国基本完成了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这期间,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国企改革,国有企业从大量竞争性行业退出,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经济体制框架基本定型。第三阶段是2001年到2010年前后,这一阶段是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时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外商直接投资加速涌入中国,外贸持续处在高增长区间,中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从2003年到2011年,中国每年的经济增速都超过9%,从03年到07年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创下了最长的连续两位数增长纪录。中国GDP也在2010年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二。第四阶段是2010年前后到新冠疫情前后,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从外需拉动转向内需驱动(但不是消费,更多依靠投资和地产)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主要特征是,08年金融危机后的刺激和15年的一波刺激,使城镇化和房地产成为经济增长事实上的第一引擎;制造业整体从传统重化工业和纺织等轻工业转向更加依靠机械、电子和汽车等产业,亦即制造业从低端走向中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带动了服务业的新增长。显然,中国经济的第四阶段已经结束,未来的发展阶段,官方称之为“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人口增长停滞,城镇化放缓,房地产发展转入常态化,经济发展需要消费内需新动能;中低端制造业承压,制造业要走向高端化;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见顶,数字化、智能化的新机遇亟待挖掘。广州亚运所在的第一波赛会潮,正是中国经济从第三阶段转向第四阶段的节点。而杭州亚运所处的第二波赛会潮,是中国经济从第四阶段转向第五阶段的节点。
以五阶段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经济,从第一阶段到第三阶段,广州的表现都很亮眼。广东是中国最先开放的省份,在改革开放最初十年积累下巨大的先发优势,随着对外开放大门的打开,外资在广州抢滩,外贸在广东活跃。站在2010年的节点,广州无疑是当时中国经济奇迹的最佳代表,而它相对发达的市民文化和公民社会,也给人留下独特的印象。![图片]()
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给人最直观的感受,一是“很岭南”,从“落雨大、雨浸街”的民谣开始,就呈现出极为浓厚的地方风情,和此前北京亚运、北京奥运那种“代表中国”的风格显著不同。二是“很海洋”,海心沙就在珠江之中,主舞台甚至有水,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最震撼的场景之一,是一艘帆船在海上风浪中搏击,突出展现海上丝绸之路的风貌。因外资入驻、外贸繁盛而成为中国第三大城的广州,在亚运会上展现了自身成功的一面。然而,十多年后回看,那其实是广州历史上辉煌的顶点。中国经济从“第三阶段”转向“第四阶段”之后,广州不再是最耀眼的经济明星。进入第四阶段,广州的城镇化扩容和地产表现,在主要城市中相对平庸;制造业升级缓慢,尤其是在过去十年里最重要的电子工业上,广州缺少存在感;互联网产业固然不是没有,但和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相较,广州互联网的就业规模小,产业生态单薄。客观地说,今日广州当然还有一线城市的框架,还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亚运会后的广州,经历了失落的十多年,确是个没有太大争议的事实。放大我们的视界,广州的遗憾,不只是这一座城市的。中国经济转向第四阶段之后,自身的结构性矛盾也在加剧。这十多年,中国最大限度地把握了移动互联网的红利,塑造了更高效的统一市场体系,也拿到了新一轮数字科技革命的船票。但这十多年,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还不够快,更严重的是,中国经济对基建和房地产的依赖程度始终很高,因而对于投资和举债也有极高的依赖,这导致了社会资源向房地产的过度集聚和消费疲软。随着人口见顶和城镇化速度放缓,地产和投资这个兴奋剂不想戒也得戒了。中国经济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的转型,变得充满挑战。老路径的惯性太大,而新动力的势能还比较弱,一辆狂奔了四十年的高速列车,面临失速的风险。
在中国经济的“第四阶段”,杭州是最成功的城市,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杭州是中国移动互联网转型的引领者,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深刻地改变了这个城市的产业面貌,也带动了蓬勃的电商和互联网生态。杭州的房地产市场也“可圈可点”。杭州有中国最好的住宅产品,最好的居住环境和体验,当然,也连年实现了全国最大的卖地规模。虽然杭州对“卖地”收入的依赖和高房价的现实为人诟病,但杭州仍是这一波城市化和房地产浪潮里的赢家,这一点没人会质疑。亚运会开幕式,杭州自然要展示自己过去这些年发展的成果,尤其是自己那些最引人为傲的东西。放烟花的传统已有上千年,杭州亚运会放弃实体烟花,燃放环保的“数字烟花”,让你能看得见、听得到烟花,却能嗅不到硝烟的味道。放天灯是经典的祈福仪式,杭州亚运会用AR技术来做。天灯冉冉上升,但天灯里同样没有烛火。点火是所有运动会最重要的时刻,杭州亚运会第一次用“数字方式”实现。打开支付宝,成为“亚运数字火炬手”,电视机前的你,也可以在手机上亲手点燃亚运的火炬。这一切设计,都是为了展示一点:杭州因互联网,因数字技术而不同。而且这些技术,就来自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杭州企业。站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这个节点,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曾经在过去十多二十年里让杭州成功的这些元素,还能不能带着杭州,带着中国走向下一个十年,下一个二十年?从大屏到小屏,移动互联网给生活与商业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支付宝上“智能亚运一站通”上,超过1亿人参与互动共同点火,这就是个缩影。未来,移动互联网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惊喜?AR、VR,视觉技术正在迭代,虚虚实实之间,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正在改变,这能转化成什么样的产业机会?丰富的应用场景、海量的数据沉淀,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燃料,中国的AI能够像移动互联网一样,再一次与世界同频吗?更底层的半导体技术,会因为中国的市场和应用实现更大突破吗?如果移动互联网的流量红利已经见顶,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必须更深度地和产业结合起来,杭州和中国是否已经为此准备好了?中国人对亚运会这样的赛事,早已不兴奋了。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收视率,已远不能和当年的北京和广州相比。但当我们看到这场开幕式的时候,上面提到的这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才关乎中国经济的未来。我们不希望杭州重复广州的遗憾。亚运会不应该是个辉煌的顶点,而应该是开始下一程攀登的起点。中国经济从第四阶段到第五阶段的转型,注定是艰难的,但如果这条路杭州不趟出来,全中国就更没有其他城市能趟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