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北京太和金樽&山东酒优盟 杨金贵

在过去一个月,走访了几家经营情况比较好的门店,大家都在谋求突破传统,构建壁垒。


其实,当传统烟酒零售店还在依赖黄金地段、坐等熟客上门时,行业的底层逻辑已在悄然重构。


过去,一张营业执照、一柜台烟酒便能支撑起一家门店的盈利模式,正被消费需求的升级与市场竞争的加剧彻底打破。未来的烟酒零售竞争,不再是简单的货物贸易比拼,而是一场围绕“体验、沉浸、互动”展开的价值争夺战,“+”模式将成为破局关键,行业竞争门槛也将随之大幅抬升。


这是一场残酷的行业进阶升维淘汰赛!


单一产品的盈利逻辑早已难以为继。对于酒水零售而言,一瓶白酒或红酒的利润空间,在品牌溢价透明化、线上价格冲击下不断被压缩;国内雪茄市场虽然还在培育阶段,但因消费者对品鉴场景、养护知识的需求快速升级,单纯的销售行为难以留住客户。


消费者走进门店,不再只是为了“买一瓶酒、买一盒雪茄”,而是希望获得超出产品本身的价值——可能是一次专业的酒水品鉴体验,一场雪茄养护知识分享,或是一个能与同好交流的社交空间。当单一产品无法满足这些复合需求时,固守“卖货思维”的门店,终将被市场淘汰。


“+”模式的出现,正是为了填补这一需求空白,它不是简单的业态叠加,而是对零售价值的重构。其核心逻辑,是将烟酒产品从“交易标的”转变为“体验入口”,通过“产品+场景”“产品+服务”“产品+社交”的组合,打造差异化竞争力。


图片



“产品+场景”让消费更具沉浸感。部分前沿酒水门店已不再是冰冷的货架陈列,而是打造出“酒吧式体验区”——消费者可以现场开瓶品鉴,搭配门店提供的佐酒小食,在柔和的灯光与音乐中感受酒体的层次变化;雪茄门店则引入“恒温恒湿雪茄吧”,设置专业的品鉴席位,配备雪茄剪、打火机等工具以及果盘、甜品等小食品,让消费者在符合标准的环境中享受雪茄的完整体验。这种场景化设计,让购物从“目的性消费”变成“沉浸式享受”,大幅提升了客户的停留时间与复购意愿。


“产品+服务”让竞争更具壁垒。高端烟酒的消费,往往伴随着专业知识的需求。一些门店开始提供“私人酒柜托管”服务,为客户储存名贵酒水,定期提供养护建议;针对雪茄爱好者,则推出“雪茄养护咨询”“个性化裁切指导”等服务,甚至为资深客户定制专属茄标。这些超出“卖货”范畴的服务,不仅提升了客户粘性,更构建了其他门店难以复制的专业形象——当服务成为产品的一部分,价格便不再是唯一的竞争筹码。


图片



“产品+社交”让门店成为流量入口。烟酒消费天然带有社交属性,聪明的门店正将这一属性放大。例如,定期举办“威士忌品鉴会”“红酒产区主题沙龙”,邀请行业专家分享知识,让消费者在交流中深化对产品的认知;或是组建雪茄爱好者社群,组织线下品吸活动,让门店成为同好聚集的“社交据点”。这种社交化运营,让门店从“一次性交易场所”变成“长期流量沉淀地”,客户不仅为产品买单,更愿意为圈层与归属感付费。


这场“+”时代的革命,本质上是行业从“粗放式增长”向“精细化运营”的转型,也意味着竞争门槛的全面提升。过去,开一家烟酒零售店的门槛,可能只是资金与货源;未来,门槛将涵盖场景设计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社群运营能力等多个维度。门店经营者不仅要懂产品,更要懂消费者、懂体验、懂社交——那些无法完成这种能力升级的从业者,将被挡在新的竞争格局之外。


图片



对于烟酒零售行业而言,“坐店等客”的时代已经落幕,“主动创造价值”的时代已然开启。“+”模式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唯有跳出“卖货思维”,以体验为核心、以服务为支撑、以社交为纽带,才能在新的竞争中站稳脚跟,从“货物贩卖者”转变为“生活方式服务商”,最终赢得消费者与市场的长期认可。



- END -


来源于公众号-金贵说,本文略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