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姚珺雅

 

当前的中国白酒文化与中华民族文化相似,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来自空间与时间上的“多元”,使得白酒文化难以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统一。而酒庄,无疑是解决当下白酒经济形势的一种最优解法。

 

原则上讲,每个酒庄都是独立且唯一的,有楼台栋梁气象万千、有山河湖海朝晖夕阴、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没有重复,各不雷同,无法仿制。结合市场面来看,也有品类之争、产区之争、品牌之争,无法用一套完善的体系去涵盖白酒文化的丰盈。

 

但从历史演进的动态角度,它们又是相似的。从精耕细作,到酿造存储,再到酒类融合的服务,白酒文化中又始终贯穿着一种源于美的“认同”共性。这其中既有对当地白酒之美的认同,同时也有更高一层的作为“一体”的中国白酒之美的认同。

 

 

这种美感源于师法自然的体验感受,也不抗拒商业化社会化的演绎。而当白酒美学盛典发布季联合川酒成都产区·邛崃,用对白酒之美的认同力量将其唤醒,它便能散发出骨子里文化的高级。

 

基于此背景,“首届中国酒庄投资发展论坛”应运而生。以酒庄之名,一套全新的白酒经济体系正得以建立。

 

 

首届中国酒庄投资发展论坛

为什么选择川酒成都产区·邛崃?

 

全中国那么多的产区,那么多酒庄,为什么白酒美学盛典发布季选择与川酒成都产区·邛崃合作?这与成都特殊的地理风土和文化基因密不可分。

 

事实上,天府之国并不是生来就有“天府”美誉。随意翻开地图,便能看到成都平原深处亚欧大陆,四周崇山峻岭层层包围,使李白也感叹“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直到蜀道开通、都江堰修成,成都才逐渐走上富庶的道路。西汉时期,成都已经位列“五都”之一,“水旱从人,不知饥馑,食无荒年”。

 

唐代安史之乱后,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随之上升。成都抓住天时,一跃而起,摘得了“天府之国”的桂冠,其繁华程度甚至超越长安、洛阳,时称“扬一益二”。而随着“自古文人例入蜀”的到来,更为成都注入了兼容并蓄的新血液,从此高歌猛进,快速发展。

 

无论是人口、经济、交通、还是政治,成都已经拥有足够的历史基础、文化基础、交通基础、社会基础与经济基础。也唯有在如此全面的基础之上,才能支撑起足够多的酒庄样本。探讨中国酒庄的范式与未来也就有了足够的支撑点。

 

 

目前川酒成都产区·邛崃不仅集聚了水井坊、文君、古川、金六福等白酒“老字号”,巴克斯、南门精酿等新酒饮也正在成长为酒业“新势力”,源窝子、三十六坊等一批特色酒庄更是声名鹊起,以“产业集群”力量,实现国际互通性和在地互动性,与中国文化、经济深度交融。

 

中国酒庄集群

为什么要以政府为主导?

 

从经济学角度讲,酒庄的实质是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供应链、空间链的结合;而从体验角度,酒庄更是视觉、味觉、嗅觉、听觉、触觉“五感”综合联结的产物。因此在“产区酒庄集群”一词的背后,对应着一个跨越维度的发展体量,也只有以政府为强主导、配合资本的力量,才能有效利用与引导。

 

 

邛崃市政府为此谋划已久。而当前川酒成都产区·邛崃的创新发展、振兴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产品创新,产区紧盯酒类消费主力军和新的增长点,针对性推出紧跟酒品消费趋势和更多具有邛酒情怀记忆的新产品,丰富酒类产品矩阵,加快抢占多元化的新兴市场;

 

 

二是主题场景创新,以酒旅融合、沉浸体验为方向,加快建设一批森林酒庄、林盘酒庄、崖谷酒庄,联动推进酒街、酒肆等营建,示范打造邛酒主题农商文旅综合体,打响“中国酒庄产业集群引领者”名片;

 

 

三是经营模式转型赋能,强化有根企业的培育和新兴品牌的孵化,发挥成都酒业集团的资源整合作用,加快启动白酒梦工场建设,构建起创新向上的整体发展生态;持续拓展数字化营销渠道,积极举办国际交流论坛和消费季活动,不断提升邛酒知名度和品牌力。

 

 

下一步,川酒成都产区·邛崃还将成立美酒研究院,开展酒体研究,整合推动“酒庄+研学”“酒庄+农事”“酒庄+馆藏”等多维业态。

 

而如何做好“中国酒庄产业集群引领者”的形象、打造真正的“中国酒庄”未来发展方向,在4月8日的“首届中国酒庄投资发展论坛”上,来自各行各业的意见领袖和行业精英,将为我们深度解析。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本文为【糖酒快讯】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或改编,如需转载请后台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