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白酒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行业共识》的发布,标志着中国白酒申遗从单一探索迈向以中国白酒为名的集体共识阶段,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成为全行业的共同使命。
一直以来,泸州老窖都致力于盘活文化遗产,让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并赋予其新的使命。
文|尚婧
10月17日,由中国文物学会、中国文物报社主办,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边会“文博·文旅·产业协同——行走在中国白酒申遗之路”研讨会在泸州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围绕新形势下中国酒行业博物馆建设、中国白酒酿造遗址联合申遗与国际经验借鉴等多个议题展开研讨。
作为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我国拥有着独特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接着于1986年启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往后数十年时间里,如何保护、保存、利用和传承发展中国文化遗产成为一项重要的时代课题。
泸州老窖作为白酒行业的“浓香鼻祖”,在浓香型白酒的发展历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中国白酒申遗的道路上也始终是扛旗者的存在。本次会议期间,泸州老窖以协办者和东道主的身份搭建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白酒行业遗产保护与推进达成申遗共识等相关工作。
中国白酒申遗达成行业共识
首届文物保护利用大会设置了11场大会发言、7个平行分会及1个大会边会等,议题覆盖了文物保护利用的核心领域与前沿方向,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内容极具创新与实用性,聚焦文物保护的诸多热门话题。
中国白酒文化申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本次边会的主角,共计20余家酒企代表参加。其中,贵州茅台、五粮液、汾酒、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等14家酒企代表联袂发布《中国白酒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行业共识》(以下简称《共识》),为白酒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撑。

《共识》的发布,也标志着中国白酒申遗从单一探索迈向以中国白酒为名的集体共识阶段,文化遗产保护与申遗成为全行业的共同使命。
会议中,专家学者以国际上其他烈酒、茶庄等文化遗产的申遗经验为参考,结合中国白酒产业结构特征、消费市场培育现状,提出了聚焦中国白酒核心工艺、深化申遗价值研究、加强遗产保护管理、完善申遗工作机制等多方面建议。
泸州老窖白酒文化遗产保护之路
在白酒文化遗产保护这一课题上,泸州老窖可谓是行业的领军者。
1996年,始建于1573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行业首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后,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此,“活态双国宝”成为泸州老窖不可复制且价值极高的文化资产。
从申报时间倒推,泸州老窖的申遗路应该早于20世纪90年代。那时,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大部分的企业都把精力投入到市场转型上,而泸州老窖则在兼顾市场的同时划分出专业的工作团队,为白酒申遗做了充分的准备。如今再回头看,我们也仍然认为泸州老窖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极高的素养和定性。
除了申遗本身,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泸州老窖也是业内标兵。
资料显示,1995年,泸州老窖对酿酒作坊进行修缮,并修建酒史陈列馆,展出大量图片、资料、实物,而后数十年间,泸州老窖每年都会投入专项维护经费,用于老作坊、窖池群及周边环境的整治、维护等工作。

2022年,泸州老窖博物馆全新开馆,同年,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档案馆成为四川省唯一、全行业唯一入选国家档案局的首批企业集团数字档案馆(室)建设试点单位。《泸州老窖景区:一场穿越700余年的“活态双国宝”之旅》案例成功入选全国2025《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蓝皮书》优秀案例,是所有入选案例中唯一酒类非遗案例。
或许对于泸州老窖而言,作为白酒行业的“浓香鼻祖”,保护中国白酒文化遗产是分内之事,毕竟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泸州老窖也曾以一己之力扛起了传承浓香型白酒酿造技艺的半壁江山。
又或许,泸州这片土地滋养着其保护白酒文化遗产的信念。数据显示,泸州拥有酒类非遗代表性项目42项,其中,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酒类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人,居全国第一。

2023年,由中央批准的“四川中国白酒博物馆”宣布落地泸州,为泸州的白酒文化遗产再添生力军。

“中国白酒博物馆的建设有利于整体展示中国白酒文化品牌、整合中国白酒申遗力量和推动中国白酒走向世界。”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李勇在会议中说道。
行于前,立于后
纵观中国白酒申遗的来时路,泸州老窖有着极为明显的特征:行于前,立在后。
所谓行,在上文中已有诸多描述,大致为泸州老窖对白酒申遗的重视、行动与成果。
所谓立,则更在于申遗之后的筹谋与立意。一直以来,泸州老窖都致力于盘活文化遗产,让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与时代同行,并赋予其新的使命。这方面,主要体现在泸州老窖对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上。

其一,这是基于泸州老窖“活态传承”的理念。无论是不断代传承700余年的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还是不间断使用452年的1573国宝窖池群,都是持续使用与代代传承,最大程度保存了其“活态”属性。
其二,这也是泸州老窖以创新营销传递文化遗产价值的结果。在过去的十余年间,泸州老窖以非遗酿制技艺为主线,创新打造了国窖1573封藏大典系列活动,还大力举办“国际诗酒文化大会”“让世界品味中国全球文化之旅”,冠名央视文化节目《非遗里的中国》,推出“流动的博物馆”全国巡展活动,让消费者身临其境体验白酒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正是泸州老窖始终以“活态”思维进行文化保护与利用,才让中国白酒文化遗产显得如此丰富与生动,泸州老窖也用行动践行了:中国白酒申遗,不止于申遗根本,也包括在往后漫长的岁月中赋予文化遗产更多的时代意义。
今年是中国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的四十周年,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我们仍然有着许多课题等待解答,中国白酒文化申遗之路也依然存在诸多关卡。但在泸州老窖身上,我们看到了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更多可能性,因此,我们又多了一丝期待,期待着下一次中国白酒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好消息。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文中配图来自企业

本文于#云酒头条 首发,欢迎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可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3296381611(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