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力特


“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需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东京梦华录》中这样记载宋朝时期饮酒的仪式感。


在这个仪式感中,台盏是一种高级酒具,与注子、温碗以及经瓶(即梅瓶)组成五代两宋普遍流行的酒具组合。这一套酒具的使用方法是,先将储存在经瓶中的酒倒入注子,借助温碗内的热水加温,然后再斟在台盏中饮用。


图片


河南禹县白沙第一号北宋墓前室西壁壁画上,绘有身着厚衣的一男一女袖手端坐在桌子两旁,桌上只放着两只造型相同的白瓷带托杯,中间有一把带温碗的白瓷注子,其桌下面放置一个插在酒架中的黑色梅瓶,也就是酒瓶,桌上带托杯用于盛酒。


台盏是酒盏和酒台子的合称,不能与普通的托盏、盏托混为一谈,台盏可视为托盏的进化形态。扬之水先生在《奢华之色》中写道:“‘台盏’原是酒盏与酒台子的合成,它是酒器中的一种固定组合。酒台子便是承托酒盏之盘,不过盘心突起如一倒扣的小盏以为承台,因此得名。宋人称水仙花为‘金盏银台’,便是由此类酒器而来。”


图片


从出土的实物来看,越窑、汝窑、定窑、耀州窑、湖田窑等名窑均烧制过台盏,制作精美考究。以南宋青白釉葵花形台盏为例,盏呈五瓣葵花状,下承喇叭状圈足,盏心圆形开光内同样工艺装饰一朵小秋葵花,盏托造型与盏相呼应,也是五瓣葵花状,整体造型浑然一体,尽显宋式优雅。


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的北宋耀州窑青釉台盏,酒盏仿柳斗形,酒台子的圆台边贴塑一圈花纹,青釉呈橄榄色,柳斗造型逼真,展现出古人的雅致。


图片


到了元代,台盏得到元朝统治者的高度珍视。《辽史·礼志三》有重要仪式中贵族“执台盏进酒”的记载:“宋使祭奠吊慰仪……大使近前跪,捧台琖,进奠酒三,教坊奏乐,退,再拜。”与此同时,《元史·舆服志》中记载表明,台盏是区别官员官阶的器皿之一,对使用规格有着严格限制。


在明清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常有台盏的身影。


图片


明·汤显祖《还魂记·第三出》:女孩儿把台盏收去;明·施耐庵《水浒》第五回《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刘太公慌忙亲捧台盏,斟下一杯好酒,跪在地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四回:尤氏听说,忙笑着又拉他出来坐下,命人拿了台盏斟了酒。


由此不难看出,台盏经历代代相传,在酒桌上独领风骚。但实际上,台盏的存世量并不高,这也让台盏这个酒具显得弥足珍贵。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