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丹:诗酒趁年华
一江文脉里的和美生活
2025年,五粮液与南方周末携手开启“一江文脉里的和美生活”文化探寻之旅。让我们跟随著名文化学者于丹教授的脚步,沿长江溯流而上,在诗酒年华中品味中华文明的「和合之美」。
大江之韵
于丹教授说:“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与黄河流域的人文有很大差异,当中原在讲‘子不语怪力乱神’的时候,楚文化中会杂糅着人与神的恋爱,会有《九歌》中山鬼的讴歌,会有东皇太一、东君,会有云中君、河伯。这是怎样的浪漫!”
这条文明之脉,见证了无数故事:贬谪文人的孤舟夜泊,赴任官员的壮志豪情,赶考学子的踌躇满志,归乡游子的近乡情怯......各种情绪汇聚在一起,便凝聚成了这条大江的历史印记,也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记忆。

融酿和美
于丹说,她很喜欢宜宾这座城市,在这座城市,你能真切领略到什么是「和美」。
宜宾建城已有2200多年,种茶史超过3000年,从僰人制酒开始,其酿酒历史更是超过4000年。
从唐宋时期的「重碧酒」「姚子雪曲」,到明代「杂粮酒」,直至如今的和美佳酿「五粮液」,多粮酿酒技艺一脉相承,名酒迭出,尽显岁月沉淀之美。特产风物也塑造了城市性格,当你到宜宾时,你会发现这里真是一个豪迈的地方,连面都叫燃面,又辣又燃。
这种豪迈来自「美美与共」的包容与接纳

家国情怀
在宜宾,最让于丹震撼的地方,叫作李庄。
这里是万里长江的第一镇。
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来自同济大学、金陵大学等地的民族精英,携带着国宝文物颠沛流离。不到三千人的小镇居民,硬是饿着肚子省出口粮,全家挤小屋子,接纳了一万两千多名外来学者与学生。而三千多箱故宫文物,就存在李庄自己的宗庙张氏宗祠里。
这样的供给持续了6年之长,不少学者得以在这里继续做研究,梁思成先生的《中国建筑史》,就是在李庄写出来的。李庄不仅诠释了「美美与共」的人文温度,更彰显着赤诚热烈的家国情怀。
可以说
四千多年豪迈的「酒神精神」
燃烧到了今天的宜宾

诗酒年华
“研究不同时期的人怎么喝酒,喝什么样的酒,实在是一件有趣的事。酒是试金石,能看出一个人的处世态度。”于丹教授这样说道。
「古来贤者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李白喝到兴致时,感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陆游一生爱酒,以酒丈量余生,“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
杜甫一首“重碧拈春酒,轻红擘荔枝”让戎州酒名声大噪;
密州北城超然台上,苏轼寒食后独望一城烟雨而作,劝他人及时行乐,更是自劝,“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每个人的不同性情共同映照在一杯酒中
「和而不同,和合共生」

乘物游心
中华上下五千年,我们共饮长江水,何为和美的心境?其实古人早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论是饮酒还是喝茶都要顺心而为,不勉强自己,以平常心看待。
当然,不仅需要这样平和的心境,也需要一点文人的倜傥,喝完了酒,酒壶、酒杯都空了,但是还留有一点什么东西,一些佳话,一些诗句,一些故事与性情,可以千百年传颂下去,留下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