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执笔 | 扬   灵

编辑 | 古利特


“今有千金之玉卮,而无当,可以盛水乎?”这是战国《韩非子》中的记载,意思是玉卮即使没有底也不能用来盛水,足以说明玉卮的珍贵。


卮是古代一种盛酒器,产生于战国末期,一直到汉代都十分流行,由盖和卮身两部分组成,卮身呈圆筒状,直壁、深腹、平底,通常有耳,底部有三足,制作材质多以铜、玉、漆等材料制成,其中玉卮属于卮中的顶级奢侈品,是战汉时期皇室贵族专用的酒器。


图片


玉卮之所以珍贵,是因为玉料来之不易,在玉器制作过程中秉持利用最大化的原则,而在制作玉卮采用“掏膛”工艺,要损耗大量的玉料。


到目前为止,考古出土的汉代玉卮主要有5件,即徐州狮子山西汉楚王陵1件、巢湖北山头1号汉墓2件、广州象岗南越王墓1件、安乡西晋刘弘墓1件。


图片


我们非常熟悉的鸿门宴的故事中,项羽赐樊哙酒,用的便是“斗卮”,樊哙一口气喝下一斗卮的酒。


卮分为“小卮”“二升卮”“七升卮”“斗卮”四种,“小卮”能装一升酒,“斗卮”能装十升酒,当时的一升差不多是现在的200毫升,所以樊哙相当于喝了2000毫升,即四斤酒。


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统一天下,建立西汉王朝。《史记·高祖本纪》中记载:“未央宫成,高祖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殿前,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在如此重要的场合用玉卮喝酒,可以看出玉卮的弥足珍贵。


图片


这件白玉夔凤纹卮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从其上可以感受到玉卮的风采。


玉中原有糖色,另有铁褐色沁斑,器形呈圆形筒状,单鋬耳,鋬耳上阴刻兽面纹,盖顶浮雕三个几何云形捉手,中间凸起一柿蒂形花芯,花芯上饰勾云纹,边缘镂雕,盖身以三角形勾连涡纹组成一个个小夔龙纹,整体给人一种高端大气之感。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玉卮,可以看到黄金、青铜和玉石相结合的形式,这一方面利用金属的延展性加固玉卮,一方面又节约珍贵的玉料,同时还能起到装饰的作用。


图片


实际上,玉卮在古代不仅是实用酒具,同时还反映古代贵族阶层的精神信仰和人生追求,即长生不老之术。


从《诗经》到《史记》都有关于“以玉养生”的记载,汉代带有此类文化背景的玉器还有很多,如广州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铜承露盘高足玉杯”,是以“修仙长生”为目的制作生产的。


两汉以后,玉卮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但并没有绝迹。唐宋诗词中仍有卮的身影,唐代颜师古说:“卮,饮酒器也,今尚有之”,宋代范成大诗词《田园杂诗》有:“乾高寅缺筑牛宫,卮酒豚蹄酹土公”,但是汉代以后玉卮的实物就很少见了。


玉卮作为战汉时期颇具代表性的时代产物,不仅在玉文化历史具有极高的艺术和研究价值,在中国酒文化中也是一朵奇葩。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