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儒家尊礼,百礼之会,非酒不行,酒以成礼。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中国人杯盏之间流转的不只是酒之醇香,更有规矩、礼待、风格之千年儒家风度。“诗酒陶情”,一壶产自仁怀的品质酱酒,循着儒家文脉,香飘华夏。
“诗酒陶情”之名
源自孔府,源远流长
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历经两千年演变,不仅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价值内核,更成为连接古今、沟通中外的文明纽带。山东曲阜孔府、孔庙、孔林,即是历代纪念孔子、儒客朝拜之圣地,俗称三孔。

诗酒陶情酒的名字就源于三孔之一的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或“圣府”,位于曲阜市中心,是孔子后代长子长孙居住的地方,也是历代衍圣公的衙署和私邸,孔府东花厅即悬挂着“诗酒陶情”匾额。
据记载,该匾额为清代七十三代衍圣公孔庆镕于1816年题写,两侧对联“酒渴诗狂啸傲且随今日境,花晨月夕风光仍是昔年春”进一步呼应了“诗酒陶情”的意境,展现了孔府主人在诗酒相伴中寄情山水、延续先祖文化传统的雅致生活。
这一匾额的题写背景与孔府作为“天下第一家”的文化底蕴密切相关,既是对个人志趣的表达,也暗含了对儒家“礼乐”精神的传承。


“诗酒陶情”:
彰显儒家饮酒之道
以孔孟为核心的儒家之道,框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礼义之范,奠定了中华民族对外的精神底色。同样,具体到饮酒这件事上,儒家也有着深刻的见解,字字珠玑,足以劝诫后人。
比如,《论语·子罕》中有言:“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丧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孔子把“不为酒困”看作是人的一生必须做到的四件大事之一,是和忠、孝、悌一样重要的道德规范。再有《论语·乡党》中所言:“惟酒无量,不及乱”。是说酒量大小因人而异,不可贪杯,不可竞酒,要把握好度。更有一些儒家言论提到酒中见德行,酒中见人品,酒中悟诗文等涵义。
“诗酒陶情”则是儒家文化对于酒最高境界的解答,是诗与酒与情致三相呼应的升华效果。
整体来看,“诗酒陶情”四字蕴含着儒家思想中“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通透与意趣,也体现着儒家贵乎适度,推崇饮酒不狂饮失态,不刻意耽迷的从容气度。
拆解来看,“诗酒”二字点明酒中承载的文脉精神、风雅基因,文心载道,以酒成礼;“陶”字一语双关,尽显儒家修身智慧,淬炼心性,君子品格;“情”字破礼教刻板印象,彰显儒家对人性本真的尊重,同时不忘礼乐精神的传承。

产自仁怀,出众酱香
诗酒陶情酒承千年儒家文脉,诞生于酱酒天选之地——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仁怀),仁怀产区有着中国酒都之美名,位于黔北西部,赤水河中游,属亚热带温润季风气候,恰到好处的气候、水质、土壤条件,为微生物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诗酒陶情酒依托仁怀产区得天独厚的酱酒酿造环境,酿酒一壶风味醇厚、品质优越的出众酱香。
从工艺上来说,严格按照“12987”传统工艺酿制,整个生产周期长达一年,期间2次投料、9次蒸煮、8次发酵、7次取酒,再经过3年以上贮存陈酿,由技艺精湛的勾调师精心勾调而成,酒香回味无穷。
一如儒家之淡然质朴和自矜自贵,诗酒陶情瓶身设计同样透露着质朴底色,高贵本质。
其瓶子形状如酒坛,材质也和储存基酒的酒坛一致,加上瓶身上泼墨般的图案,无论是肉眼所观还是触摸都很有质感。金黄色的酒标为瓶子增添一抹亮色,上面的花纹更是点睛之笔,摆在书桌上,就像家中存放了一坛有诗韵有“墨香”的陈年老酒,素朴之间透露着优雅与质感,随着岁月的沉淀,愈加香醇,愈加珍稀。

2024年1月30日,“诗酒陶情,出众酱香——诗酒陶情专家品评会”在北京举办,包括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首席专家 (副院长)、国家酒类品质与安全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王德良在内的行业专家对诗酒陶情酒进行专业品评,最终给出了“微黄透明,酱香突出,花果香,曲香明显,酒体醇和,诸味协调,后味长,空杯留香持久,酱香风味典型”的综合品评意见,细细品酌,酱香清雅、绵柔协调的口感使人如入诗意之境。

千年儒学一酒中,“诗酒陶情”含真意。千年前的儒家道学盛景已不可追,但它早已化作中华民族精神的图腾,呈现于人们生活轨迹的方方面面,浓缩于一壶酒中,使酒香之外,更有文化之香醇。
2025中酒展合作&参会报名
参展招商没效果?中酒展对无效参展说不:分品类定向邀约,精准对接40000+酒商采购需求,让成交更高效。2025中酒展客户数同增99%,黄金展位即将售罄,抢订从速!
邀好友,领好礼!2025中酒展开启“限时报名,邀请好友到场即可领购物卡”活动。识别二维码,免费领取门票,完成好友报名邀请且到场即可兑奖,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商务合作、中酒展展位预定:
18971676107 黄先生(同微信)
新闻爆料:
13720116142
新闻爆料,一经采用,1100元起,24小时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