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2025年的白酒行业,“缩量竞争”仍将持续,“价格战”“库存战”会更激烈。但越是行业承压,越能凸显“基本功”的价值——bC一体化正是当下最核心的基本功。

    无论是大众产品通过餐饮免品提升复购,还是腰部产品通过宴席场景抢份额,抑或高端产品通过圈层运营破局,只要围绕“帮终端赚钱、让用户买单”的核心,就能找到破局路径。

文|张晓丽

*作者系云酒·中国酒业品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和合共识咨询机构创始人



当“缩量竞争”“消费降级”成为白酒行业高频词,当头部企业财报显露出“深耕者稳进、粗放者承压”的分化态势,一个新的营销命题摆在所有酒企面前:


在渠道红利见顶、需求端变化加剧的当下,如何找到穿越周期的确定性?


答案藏在2024-2025年行业最热的关键词里——bC一体化


不同于过往“渠道压货”“跑马圈地”的粗放模式,bC一体化正在重构白酒营销的底层逻辑。


本文从bC一体化概念本质、操作路径到规模化复制,全面拆解白酒行业破局重生的方法论。


bC一体化:

从行业热词到营销革命的底层逻辑


  • 十年热词变迁:白酒行业的“机遇与挑战”交替史


判断一个行业的趋势,最直接的方式是观察其阶段性热词。近十年白酒行业的热词演变,实则是一部“环境与应对”的博弈史:


2016-2021年,“消费升级”“名酒崛起”“次高端扩容”“酱酒风口”构成主线。这一阶段,行业处于上行周期,环境向好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以酒企为例,某酒企酒抓住“全国化+高端化”战略窗口,仅用2019-2021年三年时间就实现全国化布局突破,成为行业“抓住风口”的典型。


这一阶段,习酒、国台等企业也同样借助行业风口,成为全国性品牌。


2021-2022年,“长期主义”“两极分化”成为过渡热词。此时行业拐点显现:酱酒热降温、跑马圈地难以为继,企业开始意识到“市场根基”的重要性。消费端呈现“向上与向下并存”的暧昧状态,行业从“普涨”转向“分化”。


2023-2025年,“消费降级”“缩量竞争”“bC一体化”成为核心。其中“缩量竞争”已成为行业共识——2024年白酒经销商数量大幅缩减,部分区域年销数千万的经销商因资金链断裂退出市场;烟酒店生存压力陡增,“活下去”成为终端第一诉求。而“bC一体化”的出现,正是行业应对这一挑战的必然选择。


热词背后,是行业逻辑的根本转变:从“环境向好的机遇捕捉”转向“环境承压的能力突围”


  • bC一体化的本质:从“经营渠道”到“经营顾客”的革命


什么是白酒行业的bC一体化?


不同于快消品“厂家直接触达消费者”的模式,白酒行业的bC一体化有其特殊性——基于“厂家(F)-经销商(大B)-终端(小b)-消费者(C)”的传统链路,核心是“厂商协同将小b和大C当成一组对象来运营”,最终实现“小b首推、C端首选”。


对于白酒行业而言,找到一个有资源的核心店及它背后的一群核心消费者,就可以做为一个最小的单元启动运营。


bC一体化,其本质是营销模式的时代变革


过去15年,白酒行业以“深度分销”为核心,关键词是“区域扁平”“网点覆盖”“终端管控”,本质是“经营渠道”。


现在及未来,bC一体化以“顾客经营”为核心,关键词是“动销拉动”“用户培育”“厂商协同”,本质是“经营人”。


为何必须做bC一体化?


从行业现实看,传统分销模式下,厂家将货压给经销商、经销商压给终端后,动销与开瓶并不是大多数厂家关注的重点,或者即使企业高管关注,但因为考核体系、费用使用模式等原因,依然导致营销一线人员以追回款和渠道出货为主要工作内容。


这两年愈来愈严重的“价格倒挂”“库存积压”再延续传统的营销模式,对很多酒企酒商,直接面临的是生存挑战,更不要妄谈发展了。


从企业需求看,绝大多数全国性酒企有庞大的经销商和终端体系,直接触达所有C端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必须以小b为抓手,通过赋能小b链接C端;


从终端诉求看,终端生存压力下,“基础服务(理货、核销)”已无价值,必须通过动销帮终端赚钱——这正是bC一体化的核心:从“压货”到“帮卖”。


图片


bC一体化落地四步法:

从选店到动销的实战指南


bC一体化不是抽象概念,而是可拆解的操作流程。基于多家酒企的实战案例,我们总结出落地核心可分为四步:选准核心店→说服终端贡献资源→准备C端方案→联合执行落地。


  • 第一步:选准核心店——找到最小经营单元


核心店不单纯是“销量最大的店”,而是“有资源的店”。bC一体化的最小经营单元是“1个核心店+其背后的C端用户”,选店核心标准包括:


基础维度:门店位置、现有销量、竞品占比;


核心维度:终端背后的C端资源(如餐饮老板的食客人脉、烟酒店的团购关系)、老板配合意愿;


辅助维度:门店在区域内的影响力(如社区烟酒店的“意见领袖”角色)。


操作要点:资源有限时,先从“1家店”启动:某酒企河南洛阳市场做某高线光瓶时,先选1家核心餐饮店做免品,验证有效后再复制;


有成功经验后,可“1+N”联动:某酒企泉州市场做宴席时,以1家核心烟酒店为中心,联动3-5家周边餐饮店,形成小区域闭环;


避免“贪多求全”。高唐县做某次高端产品时,仅选23家核心终端,并利用上家推荐下家的推荐制,通过区隔布局形成松散联盟,反而实现高效动销。


  • 第二步:说服核心店贡献资源——破解终端“戒备心”


终端不愿贡献资源,核心是“不信任”或“看不到价值”。实战中总结出三大破解思路:


精准选店是前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若终端本身无资源(如夫妻老婆店缺乏团购人脉),再沟通也无效。某酒企大区在筛选宴席核心店时,优先选择“有婚庆公司资源”“老板是村支书/妇联主任”的终端,资源匹配度提升后,合作意愿提高60%。


深度客情是基础


客情分两层,一是个人交情:节日拜访、日常帮终端解决小事等惊喜服务;二是专业价值:帮终端分析增量来源,并提供解决方案,真正帮终端动销。


某酒企桂林市场经销商通过“每周帮终端盘点库存+每月做1次动销方案”,让终端从“被动接货”变为“主动要货”。


动销方案是关键


终端最关心“能不能卖出去”。某酒企新乡市场做百元产品时,给终端的不是“进货返点”,而是“品鉴试酒方案”:终端邀请宴席主家及关键人(如村支书)到店试酒,厂家提供品鉴酒和政策支持,试酒转化率达60%——终端看到“试了就能卖”,自然愿意贡献宴席资源。


  • 第三步:准备C端运营方案——按价格带精准施策


不同价格带产品的C端运营逻辑截然不同,需结合“主销价格+核心场景”设计方案:


大众产品(如高线光瓶):抢餐饮场景,做“消费培育”


核心场景是“大众聚餐、自饮”,用户是“高频消费的普通消费者”,运营关键是“让消费者尝起来、记住你”。


此处以某酒企洛阳市场的有效动作为例。一是固定时段免品,每周五、六晚6-8点,在核心餐饮店派驻临促,对第一桌客人免费赠饮;二是话术聚焦差异,餐饮免品话术要简洁清晰好记,如“这是老四大名酒某酒企,酒海储存3年,喝着不上头”;三是强管控指标:临促每晚必须完成“3瓶动销”,超额有奖励,倒逼其强化动作质量。


腰部产品(如100-300元间价格带):抢宴席+团购,做“场景绑定”


核心场景是“婚宴、寿宴、企业团建”,用户是“有组织能力的关键人”,运营关键是“让场景离不开你”。


此处以某酒企在泉州、桂林市场的实战动作为例。


宴席现场培育:50桌以上宴席派业务员到场,指导服务员“先倒该品牌酒”,抢占现场“第一口酒”心智;


存量激活:宴席主家买酒时,赠送“开瓶礼”,并引导其朋友圈转发现场照片领红包;


增量挖掘:帮终端跑宴席酒店,收集宴席线索。


次高端/高端产品(如红某酒企):抢圈层+高端宴席,做“价值认同”


核心场景是“商务宴请、高端家宴”,用户是“有圈层影响力的人”(如企业老板、协会会长),运营关键是“让高端用户愿意推荐”。


此处以某酒企上海、临清市场的有效策略为例。


找对终端:优先选择团购型终端,这类终端自带高端人脉;


品销会联动:邀请10-15位核心用户(如企业高管)参加小型品鉴会,现场安排“意见领袖”带头下单;


利益绑定:消费者买3箱产品,赠送3000元高端餐饮券,且业务员到场核销开瓶,确保“喝掉而非囤货”。


  • 第四步:联合终端执行——厂商店分工协同


bC一体化不是“厂家单打独斗”,而是“厂家+经销商+终端”的协同作战,分工逻辑如下。


图片


关键原则:让终端“低投入、高回报”。某酒企高唐县利用品销会做bC联动,终端只需“提供场地和老客户”,经销商负责“派主持人、做砸金蛋活动”,厂家承担“奖品和政策”,终端单月净利润达10万元,自然全力配合。


bC一体化规模化:

从试点成功到成片复制的管理逻辑


单个案例成功不算赢,能规模化复制才是真能力。bC一体化规模化按刘春雄老师在《新营销3.0》中的路径描述,需经过“试错→试对→模式复制”三步,核心是“先滚动、后轰动”。


在我们与诸多客户的实践中,按这套逻辑执行的团队,代价可控,更容易成功。


  • 第一步:试错——用最小成本验证逻辑


试错不是“盲目尝试”,而是“小范围验证核心假设”,关键是“控制成本、聚焦变量”


试错应核心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指标设计:过程指标(如免品人数、品鉴会到场率)和结果指标(如开瓶率、复购率);


费用约束:明确“单店投入上限”(如大众产品单店月投入不超过2000元);


战术提炼:找到“有效动作”——比如某酒企试错中发现“宴席开瓶率与业务员到场次数正相关”,于是将“到场”定为必选动作。


案例参考:某酒企江西景德镇市场试错时,仅选2家核心店,1家做“买酒送油”,1家做“品鉴会拉动”,最终发现“品鉴会开瓶率更高”,为后续复制定调。


  • 第二步:试对——明确可复制的模式


试对是“在试错基础上,找到标准化要素”,关键是“提炼关键动作、卡住资源上限”。试对核心输出以下几个方面。


关键动作清单:比如“餐饮免品3步骤”(选第一桌客人→讲3句卖点→引导扫码进群);


资源投入标准:如“腰部产品品销会人均投入500元”“高端产品团购客情维护费单月不超过3000元”;


正循环周期:明确“从投入到见增量的时间”(如大众产品3周、高端产品2个月)。


节奏把控关键:白酒营销“节奏错则全错”。某酒企桂林市场做宴席时,在“客人微醺但清醒”时释放促销政策(如“订10箱送1箱”),成交率比“刚开席”或“快散场”时高40%。


第三步:模式复制——从“动作”到“习惯”


模式复制不是“照搬方案”,而是“将成功逻辑转化为团队能力”,核心是“培训→演练→固化”。复制共分为三个阶段。


熟悉模式:通过培训让团队背会“核心话术”“关键动作”——某酒企要求业务员必须能流利说出“某产品3大卖点”“宴席政策4个优势”;


动作固化:将模式拆解为“可执行的动作”,比如“品销会6步骤”(邀约→暖场→品鉴→政策讲解→砸金蛋→复盘);


习惯养成:通过“每日晨会演练+每周复盘优化”,让动作成为本能——某酒企南部大区通过“每月评选‘动销王’”,让“帮终端做试饮”从“任务”变成“习惯”。


资源约束原则:复制时必须“卡住费用上限”。某酒企在全国复制“砸金蛋”活动时,明确“单场费用不超过5000元”,避免资源浪费。


bC一体化是“活下来”

更是“活得好”的必答题


2025年的白酒行业,“缩量竞争”仍将持续,“价格战”“库存战”会更激烈。但越是行业承压,越能凸显“基本功”的价值——bC一体化正是当下最核心的基本功。


它不是对传统渠道的否定,而是“深度分销+用户运营”的融合;不是“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链路中注入“动销基因”。


某酒企酒的实践已经证明:无论是大众产品通过餐饮免品提升复购,还是腰部产品通过宴席场景抢份额,抑或高端产品通过圈层运营破局,只要围绕“帮终端赚钱、让用户买单”的核心,就能找到破局路径。


对于酒企而言,bC一体化不是选择题,而是“活下来”且“活得好”的必答题。


它需要企业从“政策驱动”转向“能力驱动”,从“渠道思维”转向“用户思维”,从“单打独斗”转向“厂商协同”。这个过程或许有阵痛,但唯有如此,才能在行业变革中真正实现“破局与重生”。





云酒头条《争鸣》栏目,旨在营造百家争鸣之氛围,呈现酒业研究者关于品牌、营销、市场、文化等方面的深刻思考,长期欢迎各方来稿。





· END ·

怎么bC一体化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文中配图来自云酒头条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于#云酒头条 首发,欢迎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可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3296381611(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