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国家级白酒评委的分布清晰反映了白酒产业从营销驱动到技术驱动的深刻转型。产区极化效应、名酒企业优势、香型格局演变,共同塑造行业新生态。

    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技术竞赛带来的,将是更优质、更丰富的白酒产品选择,白酒的品质革命正悄然到来。

文|陈俊



近日,中国酒业协会正式公布了2025年第五届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名单,共有660人获聘(名单详见文末)。


这份涵盖509名正式评委、30名连续两届留任者及121名特邀评委的名单,不仅是一份荣誉册,也成为观察白酒行业现状的重要窗口。


数据显示,四川、贵州两省评委占比超过30%,前十省份集中了绝大多数席位,展现出明显的产区集中趋势。


与此同时,酱香型评委占比约20%,仅次于浓香型;新兴酒企与区域品牌表现亮眼,打破了传统名酒的垄断格局。这些变化表明,行业竞争正从市场规模转向技术实力的深层较量。


在云酒头条看来,本次评选结果既揭示了产区格局的分化,也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川黔双雄并立,产区集中度持续提升


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的选拔素以苛刻著称。参赛者需通过理论笔试及多达10轮的品评实战,从近1.5万名参赛者中脱颖而出,全国仅539人入选,淘汰率高达96.4%。这种“百里挑一”的选拔机制,奠定了国家级评委的高含金量。


图片


从地域分布来看,白酒技术人才呈现出明显的产区集中特征。四川省以154名评委稳居榜首,贵州省以79名评委位列第二,两省合计233人,占总数超过三分之一。这充分印证了川黔板块作为白酒核心产区的领导地位。


苏皖、两湖、鲁豫、华北、东北等板块同样表现突出,江苏、山东以47名评委并列第三,河南37人紧随其后,构成第二梯队。湖北、安徽各29人,北京、山西各26人,河北25人,展现出传统白酒产销大省的技术底蕴。陕西(18人)、甘肃(16人)、黑龙江(15人)则组成第三梯队。


深入分析发现,前十名省份共占约80%的评委名额,显示出白酒产业技术人才高度集中。这种集中不仅源于历史积淀,也与各地政府对白酒产业的战略定位及系统性人才培养密切相关。


四川的领先得益于系统性的产业布局。省内“六朵金花”构建了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仅泸州老窖、五粮液、郎酒三家企业就评出54名评委。其中,来自川酒“六朵金花”的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共72人。


贵州则以酱香特色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作为酱酒核心产区,贵州不仅拥有茅台这一行业巨头,还孕育了习酒、珍酒、国台、董酒、金沙等一批实力企业,形成完善的人才梯队。此次赛事中,仁怀产区50名品酒师成功入选,创历史新高,位居各白酒产区前列


香型格局重塑,企业竞争多元并举


本届评选最显著的变化,是香型格局的深度重塑。


浓香依然以近半数的占比保持主导,酱香约占20%,清香型约10%。凤香、老白干香、董香、特香、兼香等特色香型共同构成白酒丰富的风味版图,反映了消费者口味多元化与企业差异化竞争的战略选择。


在企业层面,头部名酒企业展现强大的技术实力。茅台集团以26名评委位居榜首,泸州老窖(19人)、五粮液(18人)、郎酒(17人)、汾酒(16人)构成第一梯队。这些企业在保持市场规模领先的同时,也注重技术人才储备,体现“强者恒强”的发展逻辑


值得关注的是,郎酒最年轻的评委年仅26岁,体现出企业对年轻技术骨干的培养成效;茅台集团在年轻化方面同样突出,本次评选决赛中,茅台集团占据前100名榜单的20席,团队中“90后”占比近60%,最年轻选手年仅26岁。


多强并存格局在本届评选中进一步巩固。以洋河(12人)、今世缘(10人)为代表的苏酒,以古井贡(9人)为代表的皖酒,以西凤酒(10人)为代表的陕酒,以汾酒(16人)为代表的晋酒,均保持强大的技术团队。第二梯队中,习酒(12人)、金徽(10人)展现传统名酒底蕴;衡水老白干(9人)、舍得(8人)、珍酒李渡(8人)则显示稳健的技术积累。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仰韶酒业(7人)、皇沟酒业(7人)等区域酒企的崛起,打破传统名酒垄断格局。通过大力培养和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这些区域龙头不断提升产品力,预示行业竞争主体趋于多元化。


黑马频出”也是本届评选的一大亮点。个人成绩排名第一的蒋想、第二名赵翠梅分别来自金沙窖酒业、珍酒李渡集团,也充分反映出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重视正不断从头部企业延展开来,人才生态进一步繁荣


特邀评委方面,除了高校科研院所,还包括许多中小型酒企技术骨干,为行业技术扩散和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仁怀产区遴选的14名青年品酒师全部入选,以“全员晋级”的表现,彰显酱香白酒核心产区顶尖人才水准。


产业启示:技术驱动转型,品质决定未来


国家级白酒评委的分布清晰反映,白酒产业正经历从营销驱动到技术驱动的深刻转型。产区极化效应、名酒企业优势、香型格局演变,共同塑造行业新生态。


一是产区极化效应日益明显。川黔板块凭借政策、历史、规模及人才优势,进一步巩固其在品质定义权和行业话语权上的领导地位。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白酒产业竞争将是产区间的系统性比拼。生产大省的绝对领先优势不仅体现在产量和销售额,也体现在技术人才储备,这将转化为产品质量优势,强化产区品牌价值。


二是酱香热在技术层面得到进一步验证。酱香型白酒评委占比约20%,从人才角度印证酱香热的产业基础。


在当前白酒行业深度调整背景下,技术人才正成为企业穿越周期的稳定器。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强调:“品质革命正在行业内悄然发生。随着消费理念成熟,消费者越来越关注白酒品质内涵。国家级评酒委员作为行业技术中坚力量,将在品质提升中发挥关键作用。”


从发展趋势看,省级龙头企业积极突围值得关注。以河南皇沟、仰韶,江苏今世缘等为代表的省级龙头企业,正在通过培养和引进国家级技术人才,提升产品力,挑战传统格局。


这种“技术向上”的战略预示,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区域酒企有望在细分市场实现突破。


此外,特邀评委制度完善,为行业带来更广阔技术视野和发展思路。从高校科研院所到生产企业,从大型酒企到特色酒庄,这种全方位人才布局,将为白酒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随着行业竞争步入深水区,技术实力比拼将成为决定企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660位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名单公布,白酒行业的新竞争格局已然清晰。在品质为王的时代,技术实力正在重塑行业版图,掌握核心技术人才的企业,将在未来市场竞争中占据先机。


川黔引领、香型多元、企业角逐,共同勾勒出白酒高质量发展的新画卷。对于消费者而言,这场技术竞赛带来的,将是更优质、更丰富的白酒产品选择,白酒的品质革命正悄然到来。


附: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国家级白酒评酒委员名单(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END ·

你怎么看最新白酒国评名单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封面图来自AI技术生成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于#云酒头条 首发,欢迎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可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3296381611(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