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 当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并重,当师徒传承与学术研究互补,当地方性知识与全球性议题交融,茅台为中国传统企业如何在守正创新中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份深邃而动人的答卷。

    在工业化时代坚守手工,在标准化时代珍视个性——茅台通过这套活态传承体系,证明传统不是前进的阻力,而是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文|陈俊



2025年10月29日,重阳节。


在茅台镇的赤水河畔,一场延续了22年的祭拜仪式——乙巳年茅台酒节如期举行。这是茅台人的年度精神仪式,也是白酒行业最具辨识度的文化符号。


而就在同一时空,另一场仪式同步开启——茅台科技大楼正式落成,贵州茅台生物科技研发有限责任公司揭牌成立。


这看似矛盾的两幕,恰恰构成了茅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智慧。


活态传承:茅台的文化锚点


清晨的茅台镇,赤水河畔乐声庄重。八百余名各界代表在此共同见证的,不仅是一场仪式,更是一部以“礼”为载体的文化叙事。从敬献花篮到源自《礼记》的“三献礼”,每一个环节都是茅台“顺天敬人”酿造哲学的具象化展演,是与历代宗师跨越时空的对话。


图片


这是茅台第22次举办酒节。对一家市值万亿的企业而言,这场年复一年的仪式已超越形式本身,成为其文化认同的精神锚点。


茅台对技艺的传承、对文化根脉的坚守,也在这场仪式中得以集中体现


作为中国白酒工艺的“活化石”,茅台酿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复杂的工艺体系,是“天人共酿”传统智慧的极致体现。截至2025年,茅台已拥有季克良、严刚、任金素三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图片


活动期间,茅台还发布了《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更是将茅台文化的“活态传承”推向新阶段。


每一位传承人的生命叙事,都是特定历史时期技艺演进、文化变迁与个体命运交织的微观镜像。当技艺通过人的故事被讲述,文化便获得了真正的生命力。


从文明传承的维度看,口述史填补了标准化技术文献难以触及的人文空白,它让那些流淌在师徒口耳之间、蕴藏于手感与经验之中的“默会知识”得以具象化留存。


图片


这部历时一年完成的《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采访了从90高龄到30余岁的23位传承人,以代际视角完整呈现了茅台技艺的传承脉络。


在云酒头条看来,这部25万字著作,也与此前发布的《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形成了技艺传承的“双翼”。《茅台酒酿制技艺传承人口述史》以人为镜,记录个体技艺史;《茅台酒酿造技艺原理与实践》以理为纲,梳理工艺体系。两者共同构筑起茅台技艺传承的完整图谱。


在工业化时代坚守手工,在标准化时代珍视个性——茅台通过这套活态传承体系,证明传统不是前进的阻力,而是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


创新破局:茅台的新赛道野心


如果说酒节是茅台对传统的回望,那么生物科技公司的成立,则是其向未来的进发。


据了解,贵州茅台生物科技研发有限责任公司于2025年9月19日成立,注册资本10亿元,业务覆盖工业酶制剂、细胞技术等前沿领域。这一布局早已远超传统酒企的范畴。


图片


茅台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莉活动上表示,茅台科技大楼落成启用,茅台生物科技研发公司成立,是贯彻国家生物制造战略的务实之举,是响应贵州省科技创新要求的担当之举,是打造茅台未来增长极的创新之举,意义重大、使命光荣。


近年来,茅台围绕“合成生物”领域动作频频。就在2025年春分时节,茅台召开合成生物学创新与发展大会,王莉曾表示,作为第一代生物科技的代表性企业,合成生物学是茅台必须拥抱的


一方面,要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手段,助力茅台酿造过程中充分挖掘尚未被发现的物种、基因、酶等微生物“暗物质”,并了解其背后的协作关系和代谢功能,实现“为我所用”。


另一方面,要聚焦茅台丰富的微生物“暗物质”,实现目标产物高效生产和产品开发,同时为生物科技产业提供应用场景,实现“我为其用”。


这意味着茅台正从生物科技的“应用者”,向“参与者”乃至“规则制定者”蜕变,在守住酿酒本业的同时,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图片


今年,茅台还先后前往清华大学、华大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生物制造前沿校、企交流之后,茅台正式公布了其在生物科技发展方向的五点共识,核心直指新质生产力。


在这场前沿科学的探索中,也照见了一个基于传统、勇于创新的茅台。而回顾茅台70余年发展历史,其实也是一部“传承与创新”的融合史。从1958年茅台工艺查定,到两期试点为茅台酒产质量提升奠定基础,科技创新始终是茅台发展的重要支撑。


贵州茅台生物科技研发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揭牌,以及茅台科技大楼落成启用。这“一承一启”的仪式,正是茅台“守正创新”的生动诠释。


平衡之道:茅台的“极限艺术”


就在10月27日集团党委(扩大)会议上,茅台也在强调这种平衡。


要平衡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坚守传统的同时积极拥抱现代科学技术,永葆传统工艺生命力,提升科技创新驱动力。”会议指出。


将传统酒节与科技公司成立仪式置于同一天,或许茅台精心设计的战略隐喻。尤其是当茅台在今年重阳节发起“赤水河论坛”,这种平衡传统与创新的信号尤为明显。


在茅台的时间管理哲学中,重阳节同时承载着回望与前瞻的双重使命。


图片


茅台酒节则以“顺天敬人”为内核,践行传统酿造哲学,向内巩固文化根基;赤水河论坛以“天地位育”为主题,探讨全球酒业可持续发展,向外拓展话语空间。二者共同诠释了茅台的“共生观”:与自然共生、与传统共生、与行业共生、与文明共生


正如王莉在赤水河论坛上所言,茅台既是一瓶有着地域与工艺标识的物质产品,更是一段被时间、仪式与故事不断丰富的精神文化。她强调,正是在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积淀之下,茅台才能在中西酒文化对话中既守住本土根脉,又拓展国际话语与理解的空间。


图片


而茅台的平衡之道本质上是一场“极限艺术”:在守正与创新之间寻找最优解。具体表现为三个维度:文化维度,以活态传承抵御时间侵蚀;技术维度,以科学解析提升品质可控性;产业维度,以生物科技开辟新增量


在云酒头条看来,当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并重,当师徒传承与学术研究互补,当地方性知识与全球性议题交融,茅台为中国传统企业如何在守正创新中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份深邃而动人的答卷。


· END ·
怎么看茅台的传承与创新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文中配图来自企业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文于#云酒头条 首发,欢迎授权转载

转载/合作/投稿/咨询可回复关键词

欢迎提供线索,采用1000元起

13296381611(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