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9月27日,“酒蕴茶香情更浓”2024茗酿茶香型酒全国巡回发布会北京站正式举行。活动现场展示了泸州老窖养生酒业全新上市的茗酿第三代产品——茗酿茶香型酒,并以观摩、品鉴、闻香等多种方式,向大众弘扬茶酒融合之美。

图片

这场活动的背后,也映照着千古文豪苏东坡一大夙愿的圆满——“茶酒”

爱茶亦爱酒的苏东坡,曾大胆提出“以茶酿酒”的设想,并主动投入实践。他一定想不到,自己的“茶酒梦”在数百年后的泸州会成为现实。

巴蜀,本就是中国茶文化的起源。《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率领南方八国伐纣之时,巴蜀地区就以茶作为贡品献上。

图片

与茶文化相对应的,是这里同样源远流长的酒文化。《华阳国志·巴志》中如此描述古代巴地民俗:“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

当一个地方具备了天时地利之后,“人”的作用就会显得格外突出。就此而言,泸州老窖不仅圆了苏东坡的“梦”,还向世人展现了茶酒背后的文化价值、技术价值和行业价值,补上了茶酒融合的关键一环。

图片

早在苏东坡之前,茶酒之间的缘分就开始了。

1900年,甘肃敦煌莫高窟中发现了近六万卷写本文献,其中有一篇特殊的古籍,名为《茶酒论》

图片|唐《茶酒论》写经,敦煌藏经洞出土,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这是唐代进士王敷所作。他以拟人手法、对话形式,借茶酒的争论抒发自己的观点。

从这篇有趣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彼时的古人已经对茶酒之间的区别有了清晰的认识,且透过二者之间的各有所长得出结论:唯有相互合作才能“酒店发富,茶坊不穷”

北宋时期,人们对茶酒之间的关系有了突破性的创想,其中的代表就是大文豪苏东坡。

图片|(明)仇英《竹院品古图》,苏东坡与友在庭院中品茶寻趣,一名童仆在屏风后以风炉烹茶,一侍女则手捧托盏侍立旁侧。图源:故宫博物院

基于对茶酒的热爱,苏东坡大胆设想:“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同时,他留下了一套茶酒的酿制之法,史称“七齐”“八必”。

苏东坡美好的设想并没有实现,因为当时的技术不足以酿造出他心中的“茶酒”,但这并不影响茶酒文化的就此风靡。苏东坡就像一个造梦人,为痴迷茶酒的文人雅士打造出一个特殊的“桃花源”,让他们心驰神往。

图片|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非常显眼的正店,门口人头攒动,拥挤的宾客正在排队,里面则是觥筹交错的热闹场景。图源:故宫博物院

北宋书法大家米芾就是其中代表,他在《过白鹤居》中如此写道:“白鹤居里翰林公,‘七齐’‘八必’酿茶浆。梦里注释引古法,异想天开设酒坊。”

在《夜饮论酿》,他如此写道:“望高山兮,何日酿茶浆兮。望高山兮,诗天地造化兮。望高山兮,福祉众生兮。望高山兮,梦翰林坊酿兮。”

图片|《梦华录》中,赵盼儿在茶坊中秀了一把茶艺,她右手执壶,左手收于背后,离杯三尺,一起一落,潇洒优美地为客人斟茶。图源:电视剧《梦华录》

“翰林公”,代指苏东坡。“翰林坊酿”,便是苏东坡酿造的茶酒了。梦中都能让米芾垂涎,足见茶酒当时的魅力。

相传,清朝文人郑板桥同样想要完成苏轼以茶酿酒的心愿,画家金冬心写下对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

图片|清道光广彩制茶图盘,从中可一窥民间茶坊样貌。图源:故宫博物院

清朝著名的诗人、美食评论家袁枚也留下了一首《赋茶酒歌》:“一别吴郡思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

为什么才华横溢的人都向往“茶酒”?这与茶酒背后所承载的文化意象有关。

据传,茶与酒的发明者分别是炎黄二帝的传人,起初都作为药用,而后成为承载中华礼仪与艺术的重要载体。

图片|陆羽在《茶经·六之饮》中写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炎帝),闻于鲁周公。”

林清玄如此形容饮酒与饮茶的区别,饮酒的人,“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喝茶的人,“朝坐有余兴,长吟播诸天”。茶与酒,以不同的口感带来了不同的饮后体验,由此催生出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唐朝时期,饮茶在僧侣修行中逐渐流行,茶禅一味成为佛教中的重要概念,茶被视为导向理念世界的有效通道。与之相对应的是酒,酒被看作是通往艺术世界的显著途径。

茶与酒共同构成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所说的“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并且“按相互的严格比例展开各自的力量”。

图片|唐代,禅宗高僧们开始在修行中融入品茗之道,将茶作为道之媒,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禅茶文化。图源:视觉中国

在泸州老窖养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徐晓东看来,茶和酒不止是物理层面的饮品,还承担了很多精神作用。从文化角度来说,又激发了很多文人的创作灵感。

“二者之间的相似,构成了融合的可能性。”

茶之含蓄内敛与酒之热烈奔放,组成了中国文化的内里与外在,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不同方式。

图片

自东坡先生的“茶酒梦”开始,原本两个独立的文化象征符号,开始相融、碰撞出不同的火花,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精神内涵。

古往今来,人们不断尝试去呈现苏东坡梦想中的“茶酒”,却因为技术受限而屡屡受挫。

“茶酒”,就好像千百年前映照着苏东坡的那轮月亮,在人们的心中久久高悬。

图片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植物功能成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主任刘仲华曾如此说道:“可以肯定地说,泸州老窖不是第一个做茶酒的,但绝对是当前茶酒里面做得最好的。

图片|云南昌宁,是西南茶马古道支线的必经之地,境内最高海拔2876米,年平均气温15.3度,年平均降雨量1242.7毫米,森林覆盖率达60.43%,素有“滇西绿色明珠”之美誉。优越的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昌宁红茶独特的品质,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昌宁县境内仍保存着20余万株古茶树,其中部分树龄达千年以上。茗酿茶原材基地亦在这里。

将苏东坡的设想变成现实,泸州老窖经历了艰难的时空对峙与考验。

据中国酒业协会露酒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泸州老窖养生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兰余介绍,2013年,泸州老窖开始寻求酒业创新的另一增长极,而茶叶的养生性能与泸州老窖养生酒布局规划不谋而合,于是,打造一款茶酒融合的产品成为了泸州老窖的重要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茗酿由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中国酿酒大师沈才洪亲自领衔开发。

2016年,茗酿系列的雏形产品——茶缘酒正式推出,如同在沉寂许久的河面投下了一块石头,激起了行业圈圈涟漪,重新唤醒人们对“茶酒”的向往。

图片|茗酿在一定程度上集茶与酒之所长,存在健康功能互补的奇妙反应。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对于酒来说,这一款无愧留名。2017年,茗酿正式上市之际,沈才洪留下了这样一句评语。

七年过去,茗酿不仅接受住了市场的考验,还迎来了第三次重大升级。

9月2日,2024年中国露酒产业发展大会暨茶酒价值论坛在泸州召开,在此期间,泸州老窖正式发布茗酿第三代产品——茗酿茶香型酒。

此次推出的茗酿茶香型酒,既是茗酿系列的第三代产品,也是茶酒融合技术5.0版的实践结果。

图片|以宋书玉为组长的鉴评专家团,给予茗酿茶香型酒的感官评价。

在中国酒业协会组织的专家鉴评会上,专家团给出了“清亮透明,茗香馥郁,花香、果香、蜜香幽雅,层次丰富,茶、酒香协调,丰满细腻,甘润芬芳,余味悠长,酒蕴茶香,风格独特”的感官评价,并首度在行业内确立了“茶香型”这一典型风味。

这也意味着,身为“浓香鼻祖”的泸州老窖,在浓香技艺传承700年的当下,诞生出了第二个香型,让浓香之后再添茶香。

在兰余看来,茗酿的成功是一道看似“简单”的数学题,无非是“加法”“减法”

图片|漫山遍野的茶树郁郁葱葱、纵横交错,扑鼻而来的茶香味沁人心脾。

所谓“加法”,就是要加风味、加舒适度。

如果你观察最新款茗酿的包装就会发现,上面明确标注了茶叶含量。例如,茗酿茶香型酒40.8度每500ml酒体含茶叶≥18g,约等于6杯茶的含茶量。

图片

如此丰富的茶叶含量,为的就是让消费者能够真正体会到茶香的风味,而不是停留在“若有似无”的模糊阶段。

图片|中国茶叶大体上可以分为红、绿、青、黄、白、黑这六大体系。图源:视觉中国

那这种茶香究竟是如何呈现的呢?兰余介绍,茶叶分为六大茶种,其成分、物质各不相同,例如红茶甜美、果香浓郁;乌龙茶花香扑鼻、清新自然。

茗酿需要多个茶种之间的风味物质去互相弥补,由此才能呈现出丰富的香气和口感,在韵味上,保证前香、中调、余韵各有特色,令人难忘。

选什么茶、每种茶的比例是多少、如何进行拼配,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设计过程。

图片|泸州老窖养生酒业引进先进装备,开发定向萃取技术,将茶叶中富含的茶多酚、茶氨酸、黄酮等有益物质萃取而出,经由低温活性融合技术,与泸州老窖优质浓香基酒融合。

当寻找到风味的最优解,还要尽可能完整地进行提取。茶叶本就娇贵,要达到高浓度、高保真的风味呈现,需要很强的萃取技术支撑,因此,核心风味萃取技术也成为泸州老窖突破的重要技术难关。

增加饮后舒适度,需要做“减法”。

兰余介绍,茗酿在选择优质基酒的基础上,与茶融合保证风味呈现的同时,“减去”可能会引发不适的物质成分,如会造成失眠的咖啡因确保大家只有风味,没有负担。

图片|《茶叶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专利证书。泸州老窖从茶叶中提取风味因子,并通过生物靶向精萃和分离纯化技术,减少其中的杂质成分(如咖啡因),得到更加稳定、纯净的提取液。在此基础之上,泸州老窖也建立起完全剔除咖啡因的技术壁垒。

另一方面,茶叶中的风味成分及有益因子,比如芳樟醇、水杨酸甲酯等物质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可以平衡饮酒造成的不适感。

图片|茶叶中的芳樟醇呈薰衣草香,水杨酸甲脂则呈薄荷香。图源:网络

在“一加一减”之间,一个茶香四溢、高舒适度的养生酒产品逐渐走向成熟。宛如“聚沙成塔”,泸州老窖用长达十余年的技术探索,率先堆砌起茶香型酒的行业壁垒。

图片

从茶香酒到茶香型酒,虽然仅有一字之差,却意味着茶酒正式迎来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纪元,于整个酒行业而言,新的风口已经来临。

要将任何一款酒打造成一种“香型”,首先要明确这类酒的通用标准是什么,这也是泸州老窖茗酿团队眼下正紧锣密鼓筹备的。

图片

一个优秀的团体标准设定很复杂,需要大量的条文去保证产品品质和彰显产品个性。

首先是安全性。坚守品质主义的同时,确保茶叶中可引起不适的物质成分被完全剔除。

其次是符合消费者对天然属性的期待。保证配料的“干净无污染”,避免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再次是公开透明,讲清楚“我是谁”。正如茗酿的配料表,一切信息一览无余。

图片

“归根到底,要让消费者通过标准就能看明白,这类产品是什么样子的,给消费者足够的知情权。

标准之外,茗酿团队也在思考如何让消费者更好地感知茶酒的风味。

图片|在茗酿沉浸式体验中心,可以感受到茶酒美美与共的和谐感。

“我们在传统白酒品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环节,去凸显茶风味的表达逻辑。”兰余介绍。

图片|茗酿茶酒品鉴过程

一看茶叶、二泡茶汤、三看茶叶提取液、四闻试香纸,用香水试香方式辅助品闻茶香、五尝酒,通过常温品、冰镇品、降度品,以不同方式玩味产品,增加品饮乐趣。这是茗酿的品鉴的整个过程,目的就是让饮酒者能充分感受茗酿前、中、后调不同的香气。

尽管以今日之视角看,茗酿已经是一款成熟且具有行业引领作用的茶香型酒类产品,但兰余却认为,做一款产品是没有尽头的,必须要随时把握消费者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产品的风格。这正是泸州老窖对品质如一的极致追求。

图片|嘉宾细品茶香馥郁

以茗酿为代表的茶酒,就如同中国传统的水墨丹青,洁白无暇的纸上容纳了无限可能,或是“小山重叠”,或是“云淡风轻”。

“目前我们针对白酒饮用人群推出了透明无色的茗酿,而年轻人可能更喜欢有色、低度的酒类产品,低度茶酒、有色茶酒,都是未来会涉及的方向。”兰余说。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原院长、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浙江茶业学院执行院长张士康曾提到,“茶和酒都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基因密码,中国有5亿饮茶人口,其中3亿既爱饮茶又爱饮酒。茶酒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图片|泸州老窖养生酒科技园

在广阔的市场前景之外,是高高竖起的行业门槛。正如兰余所说,茶香型酒绝对是技术标准很高的品类,不仅面临大量人力、物力、科研精力的投入,不同时期还需要解决不同难题,如酒与茶的融合、风味的萃取,舒适度的提高、标准的设立等。

正是因为难,所以要更加慎。徐晓东用“厚积薄发”来形容茗酿从产品研发到香型确立这一过程,即使技术已经足够成熟,但前期茗酿团队始终保持着足够的谨慎。

“茗酿是泸州老窖的创新板块,在硬件设备、团队建设等方面投入了大量成本。我们不仅在倡导新的风味、满足消费趋势的变化,更是在顺应‘风味+健康’的发展导向。”

图片|2023年10月,上海酒博会现场,茗酿以泸州老窖股份公司核心战略大单品之姿摘得第十九届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露酒类金奖”。

江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南大学传统酿造食品研究中心主任毛健认为,以风味、舒适度和健康为导向,具有独特香气、醇厚顺滑口感、醉得慢、醒得快特点,同时具有一定健康属性的高品质露酒,是露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对于茗酿而言,无论是茶酒、露酒,还是养生白酒,最重要的标签始终只有一个,那就是“好酒”。最好的原料与最好的技术,共同塑造了茗酿的品牌核心,在行业内树立起“酒蕴茶香”的新标杆。

图片

正如沈才洪所说,茗酿不仅象征着民族企业在产品上的探索创新,还寄托了以酒为媒,多边共融的殷切期盼。泸州老窖传承国粹,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打造成一款可品鉴的茶酒茗酿,让中国的历史与文化通过具象的产品走出去,被更多人了解。

透过茗酿,我们不仅看到了茶酒的价值,更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更加鲜活绚烂的未来。



参考文献:

[1]林清玄.不如吃茶去[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21.

[2]周萌.宋代茶酒叙事的诗话呈现与文化引领[J].深圳大学学报,2024(07).

[3]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茶文化起源于蜀 风靡世界[EB/OL].(2020-10-28).


有奖答题活动
读者们关注公众号后,可以在评论区参与有奖答题活动,我们将在给出准确答案的读者中优选3位,每位送出一瓶泸州老窖茗酿小酒。

【单选题】在“一加一减”之间,一个茶香四溢、高舒适度的养生酒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泸州老窖用长达十余年的技术探索,率先堆砌起茶香型酒的行业壁垒。下列选项中关于茗酿“加减之间”将茶酒完美融合说法错误的是(   )

A、为保证茶叶完整的风味呈现,直接融入茶叶的全部物质成分

B、采用多个茶种的风味物质,以呈现出丰富的香气和口感

C、安全性是一个优秀产品的必要品质。坚守品质主义的同时,剔除了茶叶中可能引起不适的物质成分

D、为寻找到风味的最优解,达到高保真的风味呈现,开发了定向萃取技术


图片

本文系「北纬28度的浓香」原创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文转载回复【转载】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