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酒行业提质增效进行中。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白酒企业累计白酒(折65度,商品量)产量414.5万千升,同比下降1.8%。
虽然行业保持减产节奏,但各头部企业的产能技改建设步伐仍在加快。
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等企业依然有在建产能,如贵州茅台的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项目。
从这些项目的建设内容来看,酒企的产能建设已从单纯的扩产转向提质,开始新一轮的产能“重建”,并加速行业向优质产能集中,并催生产区集群效应的新动能。

技改与产能重构
在人口红利消退、消费需求分化的背景下,白酒行业正经历从“增量竞争”向“存量博弈”的深刻转变,行业竞争重心从渠道转向品质品牌。
技改,正是各企业扩大产能、强化品质能力,去构建竞争壁垒的一个关键因素。
从技改方向来看,白酒企业技改项目通常包含生产工艺与设备升级、生产线智能化改造、能源管理与环保设施改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仓储与物流配送优化等多个板块的建设。
如五粮液在其2024年报中提到的“高质量倍增工程”,去年进展顺利,5个项目基本完成:
1.生态酿酒二期项目逐步投窖生产;
2.勾储酒库项目正在逐库投入使用;
3.智能仓储配送一体化项目逐库投用智能立体库、调试安装包材立体库;
4.制曲车间扩能项目1条生产线开始带料试生产;
5.集中污水处理厂项目一期土建工程即将完工。
在制造业,技改往往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如贵州茅台去年包含3万吨酱香系列酒技改工程及其配套设施项目再内的多个重要在建工程的预算总金额超过450亿,其中2024年的增加金额超过35亿元。
高投入带来高回报,产能的增加是最直接的彰显。
贵州茅台2024年年报中提出,去年茅台酒基酒设计产能为44595吨,同比新增基酒产能1800吨,新增产能于2024年10月投产;系列酒基酒设计产能为52460吨,同比新增基酒产能8000吨,新增产能于2024年11月投产。由于酱香白酒生产工艺的特点,这些新增的茅台酒与系列酒产能都将在2025年释放。
珍酒茅台镇双龙、白岩沟、赵家沟三大生产基地2024年产能也基本完成建设,让珍酒酿酒产能提升至4.4万吨,基酒储量提升至10万吨。
此外五粮液、泸州老窖、古井贡酒等头部酒企2024年也均有在建产能,分别为4.1万吨、8万吨、6.5万吨。
通过技改,进行产能扩张与产业生态重塑,本质是白酒行业存量时代下产业竞争维度的系统性升级。
对企业而言,技改不仅实现了质量标准的跃升,更在酿造效率、储能管理、环保合规等环节构建起难以复制的技术壁垒,直接强化了企业的市场定价权与抗风险能力。
对行业而言,动辄上亿的投入门槛加速了资源向头部企业聚拢,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名酒企业通过产能扩容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而中小酒企则在技术迭代中面临更严苛的生存考验。

数智化转型、绿色化升级
技术层面,酒企的技改不仅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品质等级来适应消费升级趋势,同时借助智能制造技术提升优质产能建设。
发展层面,酒企的技改项目正在不断趋向环境友好型,绿色化升级成为无法避开的建设主旋律。
▎泸州老窖黄舣酿酒生态园 图源@泸州老窖
以行业数智化建设先驱泸州老窖为例,2020年,其下黄舣酿酒生态园全面投产,实施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酿酒技改,建设了包括酿酒车间、制曲车间、原酒储存酒库、能源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等在内的白酒生产酿造园区,为泸州老窖新增优质纯粮固态白酒10万吨/年、酒曲10万吨/年产能和38万吨储酒能力。
2024年,泸州老窖以“灯塔工厂”标准建设的智能包装中心正式启动运营,再添10万吨灌装生产产能,同时泸州老窖950亩智能酿造技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酿酒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提升,并还获评了白酒行业首家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
▎泸州老窖智能包装中心 图源@泸州老窖
今年,泸州老窖将2025年定位为“数字化落地年”,并对“黄舣酿酒生态园”“智能包装中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作用,根据销售需求动态调整产能输出;传统酿造区域推进生产性与展示性融合发展。
不仅泸州老窖,贵州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古井在智能化、数字化、绿色生产方面同样颇有建树。
智能化生产体系的构建不仅提升了产品品控精度与生产柔性化水平,更通过数字孪生、智能窖池等技术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力;绿色化改造则在降低能耗、减少污染的同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品牌溢价空间。
如今,白酒行业的数智化转型已渗透至全产业链,带来了效能的大幅提升。同时,绿色化升级带来的生态与效益的双重红利,持续驱动企业走向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产能升级,从企业向产区赋能
例如,泸州老窖智能酿造技改项目不仅服务于自身产能需求,还通过配套的热电联产与废水处理设施,推动泸州白酒产业园整体升级。
▎地处河谷中的茅台酒厂 图源@视觉中国
仁怀市通过“四改”标准化改造,带动区域内近千家企业完成绿色转型,形成规模化、可持续的生产模式。这种“以大带小”的协同机制,强化了产区整体竞争力。
同时,产区化竞争,正从企业的单点突破转向到产区协同发展和系统升级。
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吕梁产区,便在汾酒的强势带动下实现逆势增长,2024年白酒产量30.8万千升,同比增长10.1%,成为清香型品类的主要增长极。
▎汾酒国家技术中心 图源@山西汾酒
2024年的白酒行业,产量收缩与产能扩张看似矛盾,实则仍统一于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逻辑。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数据,去年白酒行业实现销售收入7963.84亿元,同比增长5.3%,实现利润总额2508.65亿元,同比增长7.76%。市场对于优质白酒的需求仍然强烈。
头部企业通过技改、数智化与绿色化实现“优质产能替代”,并进一步推动资源向优势产区集中。长期来看,智能化、绿色化与品质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行业升级的核心方向,而产区集群和品牌集中度的提升将重塑市场竞争格局。
未来,行业将继续呈现“强者愈强、弱者出清”的格局,唯有拥抱创新的酒企,才能在存量市场中开辟新增量。
你怎么看酒企技改?
欢迎文末评论、点赞、分享!
封面图来自泸州老窖
【好酒地理局】原创,欢迎联系授权转载
合作/转载/投稿/咨询,公众号回复关键词
15688579119(手机同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