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产区×川酒集团:走出原酒困境的“联盟”样本
2022年11月6日
![图片]()
今年夏季,四川经历了百年难遇的高温干旱天气,地处四川盆地中心的成都备受考验。但成都西边的酿酒地区,在崖谷小气候的作用下,却依然保持着温润,这是大自然对栖身于此的百余家酿酒企业的天赋恩赐。
国庆后,成都秋意正浓,此时“夏眠”结束的窖池,通过延长发酵期后,窖泥中的微生物又重新活跃起来,为新一轮酿酒做醅生产做好了准备。四季更迭,生命不息,当炎热过去,金色开始铺满大地,也正式拉开了白酒秋酿的序幕。
由于秋酿酒口感出众,且产量稀少,是行业公认的美酒,因此这一时间也被酒企看做是酿酒的黄金时段。在酒企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里,知酒记者决定探访几家川西酿酒带的标杆企业,探寻独属于川西原酒美味的奥秘。
在探访中,知酒记者除了品尝到秋酿美酒、被邛酒特有的甘甜浸润,还第一次对“西南最早生产兼香白酒”“花香型白酒”“四福五金”“八大原酒企业之一”等众多邛酒标签有了生动的了解。
这一幕幕,就发生在川西原酒带的川酒集团宜府春基地以及蜀之源、春源品悟、乐府三家酒企。今年3月,他们成为了“川酒集团原酒产业发展联盟”(以下简称“川酒原酒联盟”)的成员。
“川酒原酒联盟”由川酒集团发起,联合成都、宜宾、泸州、绵竹四大川酒主产区的优质原酒企业共同成立,凭借“众行远”的共创理念和川酒振兴的契机,以“联盟”的形式聚集力量和智慧,让这些产好酒、特色酒的原酒企业们不断焕发新生。
常常饮酒的人,对四川的泸州、宜宾会非常熟悉,而对地处成都的“川西原酒带”则不甚了解。事实上,产自川西的原酒,对于很多爱酒之人来说,可以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四川作为全国闻名的优质原酒原产地,其集群效应初显于20世纪80年代末,兴盛于90年代,尤其是泸州、宜宾等地,因依托于泸州老窖、五粮液等名酒更为久负盛名。以邛崃、大邑、崇州、蒲江为代表的川西原酒不断崛起,成为川酒原酒鼎盛时期不可忽视的力量。彼时,整个四川生产、销售原酒的企业多达数千家,采访中,走访的四家企业谈到一组数据,川西原酒企业数量高峰期达1600余家。得益于产品上的后发规模优势,在上世纪90年代,全国各地的酒厂和酒商纷纷赴蓉采购川西地区出产的原酒。也正是在那个时期,川西原酒经过再次包装和勾调后,被端上全国的餐桌。换句话说,相较于五粮液、泸州老窖、剑南春等品牌,川西产区的原酒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就是一个个熟悉但“隐秘”的美酒角落。然而,鼎盛时期并不长久。在2013年后,原酒生产厂家生存环境走向低迷;2017年后,白酒行业整体复苏,但经历了行业震荡,原酒产业发展仍然继续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呈现的主要特征有两个:一是少部分规模大的企业成为某些省外知名酒企的固定供应商;二是规模小的原酒企业日子越发艰难。也就是说,川西原酒产区内部也在进行快速的分化和迭代。活下来的企业利用各种方式恢复元气,如春源品悟,在原酒业务基础上,走向品牌化发展的道路;蜀之源酒业仍重点布局原酒产业,但在体验、酒庄等模式上进行探索。邛崃市委副书记、市长王德彰在今年6月举行的“白酒新国标品质示范产品”发布会上表示,2021年,邛崃酒企实现营业收入99.87亿元,同比增长67.29%。10月10日举行的川酒成都产区(大邑)酒业发展座谈会宣布的数据显示,大邑产区生产企业仍有143家,年原酒产量达7万吨。以邛崃、大邑为核心的川西原酒带,主产浓香型白酒,“千年老窖万年糟”的品质基础说明浓香白酒非常依赖窖池,窖池虽然本身只是容器,但里面盛装的窖泥,栖息和孕育着大量的酿酒微生物群落,窖池的年龄越长,微生物种类越丰富,酿制的白酒风味越佳,酒质也更好。按照行业习惯,超过30年酿造历史的窖池被称为“老窖池”。在全国“寻找好酒”的动能驱使下,激活来自邛崃、大邑这两大核心川西原酒产区,特别是用好其背后30年窖龄以上的老窖池、各类陈年老酒资源,显得尤为重要。最令知酒记者印象深刻的是宜府春酒业,2019年便与川酒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了川酒集团四大生产基地之一,在技术提升、客商资源、管理与品牌等层面完成了蜕变,迎来快速发展的3年。时隔三年,“原酒产业发展联盟”一经川酒集团发起,便引起了诸多川西原酒企业的关注,通过多轮沟通,春源品悟、蜀之源、乐府三家企业最终成为了联盟成员。他们的“结盟”,从诞生起就带有“四川美酒”这一浓重的品质底色。走进川酒集团宜府春生产基地,清一色的青砖建筑仿若耸立的城堡,以朝代命名的生产车间又让这里的“烟火气”掺杂着历史的厚重感,规范与标准的追求和统一,让宜府春呈现出井然有序的感觉。实际也如此。专为访客、游客提供的企业文化服与安全帽,贯彻了“安全是生产第一标准”这一理念;规范的车间管理、精细的生产标准,成为了邛崃白酒工业园区内的标杆。这就是川酒集团宜府春生产基地。“以最高标准的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为执行准则,宜府春在2010年就是四川纯粮原酒的标准单位。”宜府春酒业董事长王久明介绍到,在那个“发酒疯”的年代,宜府春一直坚守着纯粮酿造。如今,宜府春也在标准化中走出了特色化,王久明用“四福五金”概况了宜府春的特色化标准——“四福”:福山、福地、福水、福艺;“五精”:精选原料、精湛工艺、精细酿造、精确标准、精心服务,这也是宜府春作为长期主义践行者的最好表达。原酒企业正在突破原有业务模式的桎梏,并意识到运营自主品牌拥有更多的可能性,但在王久明眼里,原酒企业转型做品牌运营的难度非常大。单纯的原酒贸易模式,企业均面临着客源不稳定、价值难拔高的两大发展难题,以“原酒+品牌酒+联盟”的混合运营机制开始被原酒企业创造出来,以突破单纯原酒贸易的桎梏,依靠资源整合共享品牌时代的红利。宜府春之所以加入川酒集团并成为其生产基地,是对川酒集团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品牌运营能力的认同。川酒集团自成立以来,在营收上保持了年均50%以上的较高增速,资产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实力不断增强,现已汇聚6名院士、35名国家级评委、50名省级评委、102名国家酿酒师、38名国家品酒师组成“技术天团”,品牌影响力也与日俱增,总体品牌价值达到619亿元。王久明向知酒记者介绍了宜府春的下一步规划:依托集团公司大型国企的产业引领和社会效应,进一步提升原酒产品的竞争实力,并拓宽客源;同时,联合川酒集团原酒联盟成员酒企,探索规范化、规模化发展方向,解决原酒企业互相杀价、“小乱差”等乱象,重新擦亮“川酒原酒”招牌,实现川酒原酒的价值回归,真正为川酒发声。知酒记者初到大邑,就发现位于此地的蜀之源酒业,应是成都产区原酒辉煌的见证者及参与者:厂区内多处可见的“中国八大原酒企业之一”标识,记录了蜀之源的辉煌和底气。尤其是在蜀之源酿造基地最中间地带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窖池群,青瓦屋檐与墙上斑驳的霉菌,无不述说着它过往的历史与厚重的底蕴。蜀之源酒业现拥有窖池2800多口,形成了浓、酱、清等不同香型种类的窖池群,年产各香型优质原酒1万多吨,储存能力达到近3万吨,常年储存各类酒达2万吨左右,这足以证明蜀之源的“优秀”。在蜀之源采访时,记者每参观一个车间,都会品尝刚刚馏出的原酒(原浆酒)。带着些许的余温,未经打磨的酒液以最初的面貌被我们倾喉而下,粮香、糟香最为明显,但令人惊喜的是,即便是还未经岁月沉淀和洗礼的酒液,其“醇甜”之感也十分张扬,这不禁让记者颇感好奇。在与酿酒师和蜀之源总工程师李东的交流中,记者得知“水好”是产生这种“醇甜感”的根本原因。蜀之源所用酿酒之水,来源于距其不足50公里的雪山地下水,水之本味便带有清澈甘甜。与蜀之源同用雪山水酿酒的,还有大邑、邛崃、崇州地区的其他原酒企业们,这也是春源品悟、乐府、川酒集团宜府春基地出产的酒体“甜味”突出的共性原因所在。采访中,除酿造车间外,知酒记者还走访了蜀之源酒文化中心、川西民俗文化馆、王泗酒窖遗址、甘泉湖·蜀之源酒庄,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一群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酿好中国原酒”这句印刻在蜀之源办公大楼墙上标语的含义:蜀之源不仅重视生产,更是将打造白酒文化摆在极高位置。正是这些基础,为“川酒原酒联盟”奠定了独属于蜀之源的内涵,也为蜀之源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自加入联盟后,蜀之源在“川酒原酒联盟”的体系内,更全面地获悉市场信息,使产品更贴近消费需求。上世纪90年代,许多人认为,邛崃原酒能够借助“大川酒流通时代”乘势而上。“川酒大流通”已经是四川原酒品质最好的证明,而在整个四川产区中,邛崃担当着川酒的“核心要塞”,春源品悟酒业正是在那个时期踏上了历史的滚滚车轮。建厂31年以来,春源品悟从未停止生产,现在已形成了三大分厂,并构建起双品牌、双品类发展的格局——双品牌是“春源”原酒和“品悟”品牌酒,双品类为传统香型白酒和花香型白酒。知酒记者在采访时,春源品悟在每一个车间门口都设置了品酒台,每一轮品酒都打破了记者对邛酒的固有认知:“第一杯酒入喉,一时间竟没尝出来是什么香型的酒,直到酿酒师揭晓答案,才得知是芝麻香型。”据春源品悟总工程师林晓芳介绍,春源品悟是西南地区第一家根据本地风土自主研发生产芝麻香型白酒的酒企,并获得“改进芝麻香型白酒工艺生产浓香型调味调香酒的方法”和“红曲在芝麻香型白酒工艺中的使用方法”两个专利证书,且至今仍保有数百吨年产能,用于自有品牌“品悟”和部分有特殊调味酒需求的采购方。以浓香型白酒酿造为基础的春源品悟,是一家实打实的敢于创造和创新的白酒企业,除芝麻香型以外,春源品悟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研发推广“花香型白酒”,品饮此酒是一种高雅的享受,一种时尚的生活情趣。据了解,春源品悟生产的花香型白酒也可加冰加饮料,用于调制多种鸡尾酒。这种多香型的发展道路,改变了记者对邛崃原酒企业固守“传统”的认知;这种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也在向我们传递着新的理念,即:原酒企业在生产好酒的基础上,进行香型探索和口感延展的无限可能性。也正是意识到创新对于发展的重要性,春源品悟果断地加入了“川酒原酒联盟”。“客户有酒体和风格的差异化需求,加入川酒原酒联盟后,可以很好地弥补我们在酒体类型和风格上的不足,解决这一实际发展需求。”春源品悟总经理柳飞直言,春源品悟作为一家有创新意识的原酒企业,与旨在擦亮四川原酒金字招牌的“川酒原酒联盟”在目标上不谋而合。加盟后,虽然只有短短的半年时间,春源品悟的技术人员已经系统参与了联盟组织的各项培训和学习班,在生产和管理上都得到了提升。而销售公司负责人黄锟则明显感觉到,借助于联盟的力量,可以更大范围、更快捷地接触到各类定制客户。相信在联盟体系内,春源品悟可以与其他酒企携手一道,共同创造四川原酒更好的未来。位于崇州的乐府酒业现有窖池760余口,其中40年窖龄以上的老窖池有380口,企业以浓香型白酒为主,年产能约1350吨。除此之外,还有生产酱香、兼香型白酒,其中酱香酒年产量约为250吨,年总产能在1500-1600吨左右。从数量上看,乐府酒业属于典型的小而美企业,这也是“川酒原酒联盟”成立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以“整合酒企、壮大川酒”为使命,带领全省中小酒企抱团发展。乐府酒业董事长罗江威在与知酒记者交流时提到,面对原酒企业转型做强品牌成趋势的洪流,作为“弄潮儿”的乐府酒业,虽然规模不大,但本着对品质的自信,已培育出乐府老酒、和酒、川稻老窖等多个自有白酒品牌,涵盖浓香、酱香等多个香型。面对未来发展,乐府对“川酒原酒联盟”有着更多期待。“成都产区原酒厂比较分散,我们也想借助川酒集团和‘川酒原酒联盟’的品牌与平台,和大家抱团走出四川。在彼此间深度合作基础上,借助国企的背书和资源赋能,让更多的消费者接触到我们的产品,并为我们的客户提供更深层次的服务。”自加盟联盟后,罗江威明显感觉到,乐府的品牌、产品知名度以及企业形象都得到了显著提升。“特别是在技术上的支持,川酒集团旗下川酒研究院的专家团队,给予了我们很大助力。”在走访后数日,罗江威还发来了一个振奋的消息,在“川酒原酒联盟”的助力下,与川酒集团联袂出品的高端品牌将于近期推出。2017年,川酒集团正式成立,其使命之一就是要擦亮川酒原酒的名片;2022年,“川酒原酒联盟”成立,并不断发展壮大。这像是一次使命的传承,也是对振兴川酒、复兴原酒产业的具体实践。在这样的思考下,“川酒原酒联盟”以美酒为标准,进行技术、工艺、资源的交流,播下原酒再生长的种子,初心使然。在我们走访了宜府春、蜀之源、春源品悟和乐府四大酒企后,便可看出川酒集团成立组建“川酒原酒联盟”的行业价值:一是整合来自四川好产区、遵循传统酿艺的原酒生产企业,让他们的优质产品发挥出更大的价值;二是综合各家之长,以多样化的酒体丰富四川原酒的DNA数据库,实现抱团出海,共同推动四川原酒集群化、标准化、规范化、品牌化发展。在采访中,我们也从四家企业的讲述中得到了相关证实。“川酒原酒联盟”主要进行了生产水平提升、聚合客群资源、建立符合消费市场的产品标准等赋能。任何一个出产美酒的地区,都隐藏着一个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水土气候生态。在走访过这几家川西原酒带的企业之后,我们更加笃定,在黄粘土、冰山雪水、崖谷气候等生态环境的滋养下,好酒是他们共同的底色。如今,得益于川酒集团“原酒联盟”的力量,这里的每一滴好酒都在焕发新的生机。2022年第106届全国糖酒会即将来临,由川酒集团领衔的四川原酒企业将首次抱团参展,于11月10日至13日在成都祥宇宾馆集体发声,放大四川原酒产业与企业的成绩、声音、影响与价值,向行业传播极具标杆意义的川酒成就,向经销商推荐极具商业价值的“川酒原酒”品牌、产品与服务。除此之外,在川酒集团展位,将集中展示泸州、宜宾、成都、德阳四大主产区的优质原酒资源,以涵盖浓酱清三大主流香型、一百余款品质原酒的产品数据库矩阵,全面展现川酒集团四大生产基地及“川酒原酒联盟”13家酒企的生产技术实力。欢迎新闻爆料,独家线索,核实采用即支付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