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说第1203篇现场报道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白酒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下,科技创新、人才战略已经成为白酒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面对新时代之命题,9月21日,习酒集团召开了以“向新而行 创见未来”为主题的秋收论坛暨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仪式,向行业展示习酒在科创之路上的新实践。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每一季都有明显的特点,其中最令人喜悦的是秋收,这意味着人们忙碌了一年来所取得的收获。习酒集团选择在秋分到来之际举办活动,其用意也十分明显,旨在盘点科创新收获、谋划科创新未来、再启科创新征程。

1

科技创新结硕果

习酒用科学体系解构美酒密码

“去年,习酒集团召开了首次科技创新大会,取得了良好效果,故公司决定于每年春分时节召开文化论坛,秋分时节召开科技论坛,让我们在节气更替中,感受播种希望与收获成果的喜悦。”本次论坛由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地强主持,活动开始之时,他开明宗义,表达了在秋分时节召开这场活动的重要意义。


▲习酒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汪地强

对于科创在白酒产业中所能起到的关键作用,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表示,科学解决的是理论问题,技术解决的是实际问题,科学是和未知的事物打交道,没有技术的科学只是理论,没有科学的技术不会有大的突破。白酒行业呼唤科技的创新,以科学带动技术进步,以技术驱动产业发展。


▲中国酒业协会副秘书长杜小威

一直以来,习酒坚信科创能为白酒和企业带来改变。其中2022年更是成为公司科创的新“提速”年。这一年,习酒主动作为,勇于担当,打响了科技创新的新战役。


▲习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峰

习酒股份公司党委委员、总工程师胡峰在解析鰼部酒谷生态密码时表示,习酒围绕“鰼部酒谷,酱香天骄”的产区定位,开展了微生物体系等一系列科学研究。主要包括:酿造环境生态结构研究、酿造微生物结构研究和酒体风味结构研究。

其中,发现鰼部酒谷富含微生物1631种,其中细菌988种,真菌643种,并分离保藏微生物菌种137种近4200余株,证实了鰼部酒谷酿造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首次发现了酿酒酵母在大曲和酒醅中面临不同的驯化压力,表明鰼部酒谷酿酒酵母具有独特的遗传多样性;首次构建了高温大曲后熟品质评价模型,该模型评价结果表明高温大曲在贮存6-8个月后效果最佳。

此外,习酒还开展了《传统固态法白酒酿造系统生物学及关键功能微生物应用技术研究》,系统地解析了酱香型白酒堆积、窖池发酵过程中酒醅微生物群落特征和演替规律,项目通过专家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获得贵州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习酒组建“最强大脑”

从1952年赤水河畔名不见经传的小作坊,到具有6万余吨优质基酒年生产能力、5万余吨年包装能力和30万余吨基酒贮存能力的百亿级酒企,习酒的发展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强力支撑和科技创新的加码助力。

今年是习酒集团改革创新的关键之年,为了深入贯彻国家关于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主体地位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国发2号文件要求,习酒决定成立创新发展研究院,持续构建科技创新新动能,赋能习酒及行业高质量发展。

活动上,习酒宣读了《关于设立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的通知》《关于汪地强等任职的通知》和《关于聘请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的决定》,并由杜小威、汪地强共同为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揭牌。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正式成立。


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汪地强向江南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岩,北京科技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副院长、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唐晓龙,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许志远,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韩北忠,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离分析化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许国旺、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白逢彦,天津科技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翠英,武汉奋进智能机器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击水等11位专家颁发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专家聘书。


据了解,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以行业产业发展和企业科技创新改革为重点。从研究院成员名单来看,各位专家都是来自全国各学科、各领域的顶尖人才,他们将不定期为习酒“把脉、会诊、开方”,以白酒产业和习酒自身创新需求为主导,立足科学,进一步深化“习酒密码”的研究,无疑将为习酒未来发展带来新动能、新格局、新发展。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习酒作为行业头部白酒品牌,在中国酒业新周期,将有机遇再次为行业带来新思考和产业担当。

3

科创,习酒的第三增长曲线

对于白酒企业而言,生产酿造、设施设备、营销溯源等,无不需要科技力量的加持,打好“科技创新”牌已经成为白酒企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71年一路走来,习酒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拓宽了习酒品牌的护城河,使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2022年,习酒品牌价值实现1690.53亿元,位列贵州省白酒第二名、中国白酒前八名、中国酱酒第二名。如果说产品品质、品牌文化是习酒的第一、二增长曲线,那么科技创新,已经成为习酒的第三增长曲线。

在科技创新的路途中,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去年习酒集团首次召开的科技创新大会上,习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德芹曾坦言:“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只要愿意来习酒、敢干,什么都可以给!”他同时表示:“只要你们能想,习酒就能干;只要你们有思路,习酒就不怕失败。”正是因为习酒开放的胸怀与对优秀人才的珍视,如今,习酒已经组建了庞大的优秀人才团队,为企业高质量科创之路全面赋能。

据了解,习酒共引进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余人,大学本科2500余人,拥有中国酒业科技领军人才、中国白酒工艺大师、黔酒大师、贵州酿酒大师,习酒拥有国级家白酒评委21人,省评委57人,年均研发人员数保持在1000人以上,正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100余人,各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2000余人。人才成就习酒,习酒呵护人才。活动上,习酒宣读了《关于对胡建锋等12人进行奖励的决定》《关于表彰第二届“习酒杯”微生物绘画艺术大赛获奖作品的决定》。






值得一提的是,汪地强还在论坛现场发布了习酒创新发展研究院2023年技术需求,面向社会诚邀优秀科研合作伙伴,共同开展研发攻关。其中包括:

1.酱香型白酒智能化酿造生产工艺评价体系研究;

2.基于风味感官技术开展香型白酒酒体评价体系研究;

3.酱香型白酒副产物高值化开发利用研究。

从以上三大命题来看,习酒在科技创新方面更加侧重于白酒产业及酱酒品类高质量发展方向,尽显白酒头部企业之行业担当。此外,通过“揭榜挂帅”的方式,意味着习酒将通过借助外部之力,进一步扩大科技创新“生态圈”。

站在行业当下和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品质依然是消费者更美好生活健康饮酒需求的根本,而科学和技术研究作为品质的核心保证,势必得到进一步强化。习酒持续强化科技创新之重要性,拿出“拼”的姿态,铆足“闯”的气力,必将推动科技创新工作再上新高度。